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代兵制的发展变化,在固原的军事与战争过程中多有体现。先秦时期,夏商时实行临时征召的民军制,西周在此基础上更臻完善,曾“料民于太原”,车兵骑兵在固原已有反映。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征兵制与募兵相结合,仍体现寓兵于民的思想,主要是步兵、骑兵和车兵。三国时以世兵制为主辅以征、募;西魏北周府兵制代替世兵制,这一形成过程在因原表现突出。隋唐仍实行府兵制,且更趋完备;贞观年间由鼎盛而衰落,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唐朝在原州设有折冲兵、防戍兵、州县兵且相互交叉,构成了唐朝中央在原州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2.
两汉政权运用“以夷制夷”策略时间长,达300多年;次数多,达100多次;地域广,遍及东西南北四周诸“夷”,有南北匈奴兵、西域兵、羌胡兵、乌桓兵、鲜卑兵、南粤兵、西南夷兵、丁零兵、高旬郦兵、夫余兵、休屠各兵以及各属国兵等。两汉政权实行的“以夷制夷”策略,弥补了汉军的兵员不足和某些缺陷,改变了汉军中的兵员结构和兵役制度,革新了汉军的战略、战术和技术,减轻了内郡人民的兵役负担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节约了军费开支,推动了民族间的合作与融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的“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之习俗,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徽民寄命于商”是对“以农为本”传统思想的新突破;是徽州人对经济、政治、文化、人才培育发展空间富于创新的新拓展;是对徽州文化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新创造。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木兰诗》一课对“策勋十二转”一句作了如下注释:“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木兰诗》一课属传统教材,笔者查阅了解放以来的各种版本,这句话的注解都是一致的。其实,编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有误的。 《木兰诗》反映的是北朝时的社会生活。查《魏书》、《南齐书》、《北史》、《周书》等史籍中有关军制史可知,西魏北周创建府兵制,籍民为兵,彻底改革了北魏以来由鲜卑部落兵为主的世兵制。武装力量分中军,州郡兵,乡兵,镇戍兵;其中中军是野战军,镇戍军是边防军,乡兵、州郡兵既是地方军又是战略预备部队。平时为农,战时携带马匹、兵器、军粮,开赴前线,或负责本  相似文献   

5.
曹魏士家制度,多年来为史学界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问题未真正解决,特别是一些观点将该制看成为静态事物,不能反映该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阶段性。因此,从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士家制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曹魏士家制形成为兵民分离,士兵独立户籍,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度,一方面是当时历史  相似文献   

6.
萧梁的集兵方式大致包括世兵制、征发民兵、强迫降兵与降民为兵、将领招募私兵四种。由于世兵制的严重衰落,世兵与民兵战斗力低下,部曲多为用钱财招募而来、战斗力较强,因而萧梁时期的部曲制极其盛行。梁武帝推翻萧齐的武装力量基本是私兵部曲,侯景叛军与镇压叛乱的军队也来自招募的部曲,梁朝的招募部曲从始至终都在持续进行,从而成为活跃在军政舞台上的主要武力。平时部曲在身为政府官员的主将率领下,维护地方治安或抵御外侮、镇压内乱,或在主将家乡从事生产或协助地方政府维持治安。侯景之乱爆发后,有的部曲能参与平叛或维护地区安全,有的则趁机劫掠,或加入叛军祸害百姓,还有的主将举地降魏。部曲主将控制了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权,萧梁随之灭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古事记》中的建速须佐之男命对天照大神的感情脉络为研究对象,探讨建速须佐之男命对天照大神的种种心理过程,指出这种情感是“阿国世情结”,并对“阿国世情结”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8.
明代边兵与外卫兵制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卫所制为主,后一阶段以镇戍制为主。在卫所制下虽可防止“强臣握兵”,但兵将互不相识,战斗力往往受到影响。所以,明中期以后以卫所为基础而又不同于卫所制的镇戍兵制,逐渐在边兵与外卫中居主导地位。镇戍制虽有非经制的一面,但其基本精神颇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从卫所等抽选精兵(或招募)以增强战斗力;二,兵将团操训练,使将有常兵且兵马集中;三,以督抚分寄的方式赋予地方大员以稍大的兵权。一句话,镇戍制属临战体制,与京营兵制有相似之处。在镇戍制下,督抚的兵权虽略有加大,但仍然受到限制,兼之国家核心武装力量(京军与边兵)的军饷由中央提供,这就避免了地方割据的出现。尽管镇戍兵制以守为攻,趋于保守,但它对支撑大明江山起了一定作用,对清绿营兵制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参赛说明:为了配合同学们全程备考,培养同学们对高考的感悟能力,本刊举办“我命高考题”活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一则背景材料,请根据材料命制2道理综试题(包括解答过程),于12月30日前寄本刊编辑部赵平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上“我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0.
参赛说明:为了配合同学们全程备考,培养同学们对高考的感悟能力,本刊举办“我命高考题”活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一则背景材料,请根据材料命制2道理综试题(包括解答过程),于9月30日前寄本刊编辑部赵平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上“我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1.
参赛说明:为了配合同学们全程备考,培养同学们对高考的感悟能力,本刊举办“我命高考题”活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一则背景材料,请根据材料命制2道理综试题(包括解答过程),于3月31日前寄本刊编辑部赵平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上“我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2.
参赛说明:为了配合同学们全程备考,培养同学们对高考的感悟能力,本刊举办“我命高考题”活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一则背景材料,请根据材料命制2道理综试题(包括解答过程),于11月30日前寄本刊编辑部赵平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上“我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3.
牙兵,又称“衙兵”,要而言之,就是主帅自己的私兵或精锐部队。古代天子或大将出,军前必建有象牙装饰的大旗。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公牙”条载:“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说明牙兵之名与牙旗有关。见诸史籍则是在唐代末期。此外,牙兵还有“衙军”、“牙中军”、“牙队”、“部曲”、“银枪都”、“银枪效节军”、“银刀”、“银刀都”、“银刀军”、“黑云都”、“外宅男”、“后楼兵”、“雕旗”、“门枪”、“挟马”、“挽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水     
参赛说明:为了配合同学们全程备考,培养同学们对高考的感悟能力,本刊举办“我命高考题”活动。每期为同学们提供一则背景材料,请根据材料命制2道理综试题(包括解答过程),于10月31日前寄本刊编辑部赵平收.来信请在信封左下角注上“我命高考题”.  相似文献   

15.
《历代兵制》共八卷,宋陈傅良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祥。……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此书当系陈氏亲撰无疑。然事实并非如此。南宋建炎末,王铚奉旨编修《祖宗兵制》,高宗赵构赐其书名曰《枢庭备检》。王铚自云:”谨列自建国已来兵制沿革,与夫祖宗御戎备边,又请军兴废所因”。是书凡二百卷,乃藏于枢密院。其子王明德在他的《挥尘录》中不仅记述了此事,还完整保存了该书一篇自序。然由于《宋史·艺文志》不载,故到元时已失传。  相似文献   

16.
徽州本土衣食匮乏导致当地之人寄命于钱,从而对开办货币借贷业有旺盛的需求,而典当业因其简便易行更为社会所需;徽州地狭田少的状况,导致土地难以容纳徽人经商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将其转用于放贷生利,这和徽州社会旺盛的货币需求正好契合,遂催生出徽商中的典当业;典当业质押借贷的特点又使之适宜于众多身处异乡的徽商开办。所以,徽典兴起,遍布四方实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兵役演变和农业生产关系,可以总结为六种演变形式,分别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相结合的武装移民,全农皆兵的义务兵制;少数民族部落兵;私家军队的部曲兵;职业军人式的募兵制;屯田制下的全兵皆农制。这六种演变形式在农业经济生产影响下,相互演变,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向鲨鱼致敬     
鲨鱼 这 种 以 凶残 、 无 情 著称 的 海 “放 下 舢 舨 ,按 部 署准 备 弃 船 。 ”洋“ 杀 手 ”,总 给 人 一 种 恐 惧 和 危 险 之 船长 黯然 地 下达 了弃 船的 命 令。他 不愿感。然而 ,就 是这 种 凶猛 的海 洋 动物 ,却 离 开 这 个 陪 伴 了 他 大 半 生 的 “ 老 伙在第 二 次世 界大 战 中的 一个 偶 然机 会, 伴”。用 自 己 的 生 命 挽 救 了 一 船 英 国 水 兵 的 “船 长!船长 !舱 里的 水 停止 上升性命 。 了!”一个 刚从 …  相似文献   

19.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街亭失守,马谡被杀,可悲可叹可惜。作为主帅的诸葛亮怎可推卸责任?马谡只不过当了一回替罪羊罢了。排兵布阵,是体现主帅作战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街亭之重要,诸葛亮不可谓不知;街亭战役之艰辛,诸葛亮不可谓不晓;马谡是谋臣而不是能将,诸葛亮不可谓不明;谁能作为张颌的对手,诸葛亮不可谓不白。街亭之役前,马谡作为参军跟随诸葛亮左右,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因为马谡的“攻心计”,诸葛亮才决定七擒孟获,巩固了大后方;因为马谡的“离间计”,司马懿被逐赶下野,诸葛亮才敢放心大胆北伐中原。马谡善作良谋,无人不…  相似文献   

20.
汉代边防兵制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本文根据文献和简牍材料,仅就西汉西北地区边防兵的来源、阶级构成和生活待遇等几个问题,谈点粗略意见,旨在就教于史家。一西汉在秦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征兵制,汉制规定:人人皆有戍边义务,“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凡编户民皆得“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境内之民每人都有当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