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要闻     
《网络传播》2005,(12):6-8
联合国信息社会全球峰会召开;“互联网出版违规警告制度”启动;两院院士呼吁网游分级制;电子政务从“上网”向“用网”过渡;托福网考明年5月登陆中国;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探讨网络版权保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事件     
《新闻记者》2007,(11):96-96
中国代表呼吁:联合国新闻领域应特别重视发展问题;上海将率先试点“数字广播”。  相似文献   

3.
传媒     
《传媒观察》2007,(4):63-63
新闻出版界委员呼吁支持媒体舆论监督;央视评出2006十佳栏目;“两会”期间党报销量增加了三成;新华财经媒体在纳斯达克上市;凤凰卫视去年盈利达到2.12亿港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     
《视听界》2006,(5):101-103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数字电视板块将迎来大行情;数字电视“一体机”前景不明厂家呼吁新政策;康佳将发展手机电视;手机电视标准乱战 鹿死谁手仍是变数;登陆数字平台 书画频道开张;负债前行:后转换时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要有中国作风!”“要有中国气派!”“要有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不可丢!”读者在这样呼吁,不少作家特别是一些老作家也在这样呼吁。这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前几年,言必称西洋,张口骂祖宗,成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7日,《嘹望》杂志在上海推出了《嘹望东方周刊》,旗帜鲜明地提出“缔造东方新主流”。《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对《嘹望东方周刊》创刊号的评价是:“它的起点高出了我们的想象”。与此同时,《半月谈》加强了社会问题报道;《中国新闻周刊》开始呼吁深层的体制改革,胸怀  相似文献   

7.
批评界,谁来保护读者李洁非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撰文,批评那些含着大量水份、夸大其辞为某作品高唱赞歌的评论又多,他呼吁批评家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心,保持批评界这一方净土,客观公正地行使评论权利。他说;在“炒”风大炽的今天,批评家及其所“外”的大象,显然...  相似文献   

8.
马立诚同志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  相似文献   

9.
邵薇 《军事记者》2004,(11):19-19
去年非典肆虐期间,报章评论多集中于呼吁透明的公告制度、抨击不良的卫生习惯、讴歌英勇的医护工作等,而刊于《解放军报》5月22日副刊《长征论坛》栏目的《“神医”哪儿去了?》,无疑不属于这类“典型”的评论。它的“非典型”思路虽然冷僻,却曲径通幽,揭示了同样“典型”的道理;伪科学终会在科学面前现出原形,人类要战胜病魔、挫折,所依靠的只能是科学、制度和自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徐雁先生梳理“中国藏书史”、呼吁“救救古旧书业”、呼唤“图书馆学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体现了他书城中的“文化保守主义”观。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二十世纪被称为革命的世纪是非常合乎实际的。虽然现在学界一些大腕级人物认为“革命”不如“改革”,呼吁要“告别革命”。但其动机虽好,书生意气太盛,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残酷一面;也有学以现代化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主线,但其实也未得要领,因为除了世纪初、末不到30年的“新政”与“改革”外,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在革命的口号与战争的炮火中行进的,  相似文献   

12.
时下,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繁荣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引起了政界、经济界、理论界和新闻界等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早在去年下半年,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发表了一组专题报道,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井喷”式的经济发展形势;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呼吁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中央为此专门成立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13.
鉴于许多国营书店纷纷兼营多种商品,有“变成不伦不类的杂货铺”之虞,肖伦同志在《出版工作》1989年第6期撰文大声呼吁:“国营书店不应兼营多种商品”!这种担忧和呼吁既有对新华书店振兴书业的殷切期望,也确实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马怀德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用“法治GDP”柴推动行政法治建设,他呼吁将“法治GDP”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最近,由马怀德教授领衔的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法治政府评估”课题组,对53个城市的法冶政府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测评,但结果并不乐观。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书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古今文献实际,厘清众说纷纭的“国家书目”概念,呼吁重建“中国国家书目”,并针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危机与对策     
如果五年前我们发出教育出版社面临危机的信号是一种前瞻性的呼吁的话,那末五年后的今天这种前瞻性的呼吁已变成了现实。“狼来了”再不是遥远的噩梦,如今“狼”真的来到眼前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可见可闻、可思可感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电视     
《视听界》2007,(2):113-114
“两会”开进演播室《一虎一席谈》人民大会“谈”,“超级新秀”不惧“紧箍咒”,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引争议,文物专家呼吁“砸宝”当停,杨澜吴征接受王朔道歉。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传统”的呼吁,其背后透露着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呼吁;对于价值重建的要求,折射出要求重建我们的社会,重新恢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恢复人们之间的互相同意、互相接受  相似文献   

19.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6-16
“我做好事,第二天就要让全世界知道。”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喉舌功能是有线电视的第一功能罗兆仁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急迫的呼吁:“有线电视不能办成扩大了的录像放映点!”这一呼吁引人思考:在有线电视具有的多种功能中间,哪一种功能是主要的,或者说是第一位的?笔者的观点是:“喉舌功能是有线电视的第一功能。”说喉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