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探讨寒门是否能出贵子这样一个命题,我想先谈谈自己心目中"寒门"与"贵子"的定义。我认为,"寒门"是指贫寒微贱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而"贵子"是指社会的精英阶层。寒门是否能出贵子的问题,在我眼里,本质上是探讨当今社会是否有一个能够让出身微寒的年轻人通过自身努力进入精英阶层的通道。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我认为这样的上升通道在当下的中国正变得越来越狭窄,通过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寒门出贵子"被人们一直从古传诵至今,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提升国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摆在优先位置。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国民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差距的鸿沟却在一定程度上愈演愈大。伴随着教育成本的提高,因教致贫现象频现,"寒门出贵子"也演变成当下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本文透过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深入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寒门难出贵子”一直是个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在教育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人们探讨“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表征是:欠发达地区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困难,农村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不公平,贫家子弟在高质量高等教育竞争中居于不利地位。家庭文化贫弱、资源配置失衡、入学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公是寒门子弟不能获得同等文化资本的三重成因。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在于:聚焦寒门群体,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打破闭塞僵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加强政策干预,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4.
高峰 《生活教育》2011,(23):21-22
中国高校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寒门子弟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前不久,关于"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在互联网上迅速蔓延,与此同时,《南方周末》的一篇《穷  相似文献   

5.
韩浩月 《成才之路》2011,(27):9-I0005
在努力程度近似、智慧相同的条件下,名师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贵子”的几率,显然要大于穷困学生。 一位当了15年教师的人日前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发帖教师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该帖在网上点击率已有四十多万次。(《长江商报》)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度十大教育热点之一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这是对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挑战和颠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成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系统,文化资本在资本理论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但同时出身所带来的财富与地位对社会分层的稳固作用又十分巨大。本文从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寒门难出贵子”现象。  相似文献   

7.
"寒门贵子"争论的本质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冲突。高等教育不仅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高等教育既要为了学术卓越而保护精英主义,也要为了社会公平而捍卫平等主义。破解"寒门难出贵子"的困局,不仅要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入学机会,还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文化水平;不仅要促进高等教育职能分化,还要更新精英教育理念,实现精英培养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提示:刘媛媛,1991年1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南刘岗村一个普通家庭;本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现在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研;因参加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而走红,并以68%的支持率摘得第二季全国总冠军;其演讲视频在网上疯传,特别是《寒门贵子》和《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被奉为经典。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1.寒门贵子前些日子,有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HR(入力资源),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题目叫作《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半仙 《甘肃教育》2011,(19):5-5
日前,“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引发热议。近年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农村学生比率连续下降,就连中国农大新生中来自农村的也不及30%。(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成才之路》2011,(27):9-I0005
目前,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减少的趋势,使得一种悲观的情绪正在蔓延。如果那些正在苦读的农村孩子从报纸和网络上得知“寒门难出贵子”的论断,可能会因此动摇他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解读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2011年8月,正值无数学子心系前途,高考招生如火如荼之际,一名自称是某经济特区的中学教师linyang222,在天涯网上发表了这样的帖子,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时间内帖子就被点击了几十万次,并被多家媒体相继转载。所谓"寒门",是指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家庭,更多是  相似文献   

12.
一位当了15年教师的网友linyang222在网上发帖,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2011年8月4日曲版的《南方周末》报道,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目前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到底是哪些障碍垫高了寒门子弟考入名校的门槛,封锁了他们努力向上的通道?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读写月报》2023,(34):4-8
<正>【阅读导引】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这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艾苓吃惊地发现,虽然“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类似的话题多次引爆热搜,但大多只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寒门学子这个群体的命运细节。艾苓教授通过多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贫困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困乏,更多是心理上的挤压。其他的孩子只用专心学习知识,但他们还要学习压抑自己的饥饿,  相似文献   

14.
爷爷,我知道您不太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 俗话说: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替夫挂帅,宋代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们哪一位不是女儿身?哪一位不是巾帼英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对于如何在“寒门贵子”个体的升迁与其阶层群体的社会流动之间建立联系,英国理查德·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域外的参照。在阶层旅行的过程中,“奖学金男孩”在文化上失去了平衡,在阶级归属上遭到了双重流放,成为“浮游无根”的一代。霍加特希望通过改变既有教育模式和标准,将“奖学金男孩”培养成具有阶级使命的“热忱的少数人”,并进一步启迪和教育大众,从而推进社会的民主与平等。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价值逻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我国的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既有呼应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能够为我国的“寒门贵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1你的气质,藏在你读的书里。莎士比亚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前不久在论坛上读到一篇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得不承认,出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即使家世不好,我们一样可以高贵。对于出身寒门的年轻人来说,有一条路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这条路,无论贫富贵贱,公平地摆在你面前,那就是:读书。多读书,自然胸中有丘  相似文献   

17.
寒门已难出贵子改革开放30多年,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追忆当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人都会想到先行一步的教育改革.正是大学招生的恢复,才使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农村子弟,通过高考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他们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动力,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和下一代的人生,成为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生产和社会洞察的重要领地。本研究通过“大质小量”的混合研究范式,对1013名农村籍大学生进行五段式分层随机抽样,采用了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记录了18名“寒门贵子”在精英校园中的适应策略及其从学生走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历程。研究发现:面对精英高校内“大文化”的专断性,“学业”所蕴含的公正感与价值感不断受到冲击,“贵子”在自身生活经验与支配结构的互动中,围绕乡土“本分”的伦理可能性空间进行着更多面向的文化生产。当“贵子”成长为教师后,承担起了文化再生产的“转播屏”功能,其生存伦理亦由“道义”步入“理性”的惊险一跃,“本分”又一次通过社会继替间的教化性权力汇入学校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因此,公众长期对其寄予厚望。随着近来"寒门难出贵子"相关话题甚嚣尘上,农村生源学生的晋升之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无论是各高校对自主招生的亦步亦趋,还是南科大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中国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等问题,仍然是教育领域舆论的焦点,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高考招生进入尾声之际,关于学生未来命运的讨论又渐成热点。这几天,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发帖《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掀起网上热议。这位网友称,眼下,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除了家庭教养外,还有就是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不够的,从见识上来说,起跑线而言,已经差了一个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