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当下繁荣的散文创作中,有一支规模宏大、读者甚众的美文创作大军,正以其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不俗创作实绩,在文坛内外赢得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许多美文作家都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已在图书市场产生响亮的品牌效应,众多的美文作品专集和各类美文丛书被读者争相抢购,其代表人物如毕淑敏、雪小禅、张丽钧、马德、鲍尔吉·原野、刘继荣、吴淡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散文创作者的队伍日渐扩充,散文的创作呈现出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发展,不少作者以其鲜明的特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黑龙江作家崔修建(笔名阿健),作为散文创作队伍中的一员,一直以来坚持生活感悟式美文的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有一种花叫不谢》、《只管向前奔跑》、《左手智慧右手爱》、《爱那么短,爱那么长》等著  相似文献   

3.
崔修建是当下报刊界风头正健的著名美文作家,他是《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多家名刊的签约作家,大量的美文被选入数百种书籍。他的个人美文专集《左手智慧右手爱》、《有一种花叫不谢》、《爱那么短,爱那么长》、《人生,在哪里转弯》等市场反响也相当不错,广受读者的喜爱。其实,他的美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提到崔修建的文学创作,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他那些遍布各类报刊的美文,是他的《左手智慧右手爱》、《你的美,我知道》、《爱那么短,爱那么长》等一系列很有市场的作品集。的确,他骄人的美文早已掩住了他的诗歌,像许多"过气儿"的诗人一样,他似乎早已退出了诗坛。相当多读着他的美文成长的年轻"粉丝",甚至都不知道他的诗歌写得也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的美文<故乡的野菜>,不但在其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乃至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篇章.本文通过分析这篇美文的三点艺术特色,指出其在周作人美文创作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一种朴素、谦虚、真诚的美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阅读散文就像是倾听哲人睿智的絮语,心灵会享受到雨和阳光一般的滋润,所以欣赏散文是人生的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当之无愧的现代散文大师,其散文风格独树一帜: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篇美文,不仅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还给无数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征服了无数读者的经典美文。,当年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体验到荷塘月色美景带给我的心旷神怡,那时就对大师的写景妙笔叹服得五体投地,那皎皎的月光、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渺渺的荷香、沉沉的黑夜、踽踽的诗人、淡淡的忧伤,这一切都深深映刻在我的头脑中。时隔多年,在人教版的高中教材里,我与这篇美文重逢。  相似文献   

9.
现代散文在发生时期,经过周作人"美文"的提醒,散文有了艺术的自觉。上世纪20年代,"闲话体"散文有着杰出的成就,但随着文体意识的不断发展,"闲话体"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质疑,"独语"的美文浮出水面。何其芳30年代的散文创作,将"诗"的品质和"现代主义"的手法融入中国现代散文,进一步加深了散文的文学内涵,是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设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碑石。  相似文献   

10.
《画梦录》把中国散文发展为美文,在审美趣味、题材安排、艺术技巧、色彩、语言文字方面均有发展,把中国散文的历程推向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冷酷美、内心真实的梦呓、忧郁而浓重的色彩、典丽的文字。而这一切都证明了作家深邃的美的内涵,以及审美角度的完美选择。何其芳追求美,把散文写成美文,如同他所宣称:“我愿意以微薄的努力,来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创作。”《画梦录》即是这种创作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辽宁散文丛书”第一辑《美文经纬》的出版(康。昌。编,春RZ艺*a#1993年8月%),既显示了辽宁散文创作的新收获,也是东北散文作家的新成就。“丛书”以17位作家分卷出版,每卷十余万字,装帧精美,风格各异,“每一册薄薄的书卷,都是一部厚重的人生经历,向读者展示出一个美好的灵魂。”(邓荫朽:《例序》)其中“彭定安卷”就是这样一本“厚重”的书。我和定安同志同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学研究,又都在辽宁省文学学会兼职,他是理事长,我是秘书长,平日里交往频繁,无话不谈,情谊深厚,但重温他的散文仍感到又一次和他知心…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的散文名家以不同寻常的观察力和力透纸背的表现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魅力永存的艺术美文 ,日本德富芦花的《相模滩落日》、中国作家叶圣陶的《牵牛花》以及梁遇春的部分散文都是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清秀隽永,中期的质朴腴厚,还是后期的深邃激进,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时代气息。笔者仅就其散文中出现的女性这一内容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4.
柳色如梦     
季薇 《中文自修》2012,(10):12-13
衡量好散文的标准或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有几条恐怕是大家所公认的:好散文除了更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身、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之外,还要有好文采,要讲究语言的修饰,词汇的丰富,修辞的多样等等。当然好散文还一定要有情韵,能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就这几方面而言,本期所推荐的两篇美文都文质兼美,堪称美文。它们的共性都是言之有物,行文有情,富于美感,读后让人心中顿生灵秀之感,舒畅之感。而且,作者一为台湾,一为大陆;  相似文献   

15.
美文与审美——关于新世纪散文批评理念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散文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实际,确立一个"美文"的概念,是继承沿袭五四散文美文传统的必然,也是改革开放30年文体演变的约定俗成.从作者个体的大"真实"、文本思想的大"悲悯"和艺术表现的大"自由"三方面,建立以人格审美为中心的美文审美价值观,是新世纪散文批评理念重建的关键,也是在大众审美世俗化的背景下促进当前散文繁荣的急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明香 《教师》2014,(19):55-55
正笔者对朱自清的散文《春》作了如下教学尝试: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美;在感悟中欣赏春天美;在体味中领会情感美。—、导入(多媒体显示)朱自清(1898—1949),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以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散文核心讲究"真",很少发议论,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白语美文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胡媛媛 《文教资料》2009,(17):16-17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他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美文中,亲情、友情、爱情娓娓道来.伴着作者人性的光辉带给读者最深沉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美文,场面是重要的美化手段,它不仅是写作主体寄寓美学理想的抒情意象,而且也是组合和凝聚散文深邃意境的有机组成,它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价值,丰润着散文写作的理论,拓阔着文学创作理论的研究领域,推动着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信德的散文《蓝蓝的威尼斯》(以下简称《蓝》)近年才被选入中学语文新教材,这是一篇介绍意大利名城威尼斯风物胜景,展现威尼斯水都、建筑、秋色独特魅力的美文,文中内容就像一幅又一幅的精美画卷。细细品读,含英咀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美点不时闪亮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0.
彭荆风同志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曾说过 ,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种美好的感情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的创作 ,流露出浓厚的抒情色彩 ,有散文的韵味 ,不论环境、人物 ,还是情节、主题 ,都围绕“美”展开 ,处处给读者以美感的满足 ,可称得上是一篇“美文” ,是品味美的典型范例。如果仅仅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而不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美文就会被讲析得支离破碎 ,学生也将失去一次感受美、品味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机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 ,是紧扣“美”巧设计 :感受一点、欣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