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言训练是中重度智障儿童的重要训练内容。本文根据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利用儿歌,运用音乐、多媒体等策略,来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货币识别与币值比较两种测试任务探索中重度智障儿童对人民币认识与使用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在人民币识别与比较任务的正确率呈现随着学龄增长而升高;中重度智障儿童识别人民币的能力显著强于比较币值大小的能力;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各种不同币值概念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多感官训练,是指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视、听、触、嗅觉等多种感官刺激,通过创设适当的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提高感官专注力,增强与人沟通能力的一种特殊儿童专业康复训练方法。本研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多感官训练目标、评估体系、活动序列和训练形式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中重度智障儿童多感官训练的有效模式,以期为今后开展其他障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生活,适应生活"是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目标的通俗表达.而交流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其适应生活的主要能力之一,是让中重度智障学生从"生物人"朝着"社会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我跳出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模式,在中重度智障学生交流训练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教学目标适度化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面对生物属性居多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同样也要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度的目标.只有目标适合他们发展的度,我们的教育训练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过犹不及".中重度残障学生常常伴有比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且表现形式多样.为此,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了比较适切的交流能力发展目标:有的要求能用简单的普通话进行交流;有的能用地方语言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可以用手势等肢体语言辅助交流;有的则把矫正其粗言野语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自身缺陷,中重度智障儿童说话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语言康复中选择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儿歌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狭窄、肤浅、不完整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智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同时,结合康复训练,是帮助智障学生弥补大脑功能缺损,发展智能的有效方法。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要对不同智障程度的智障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一、初步的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手、眼、脑协调康复训练的有效整合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在数学活动课中,要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对智障学生进行渐进性的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使得身体发育异常,动作发展迟缓,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训练方法等方面着手,开展针对性的肌能训练,可促进中重度智障儿童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数重度智障儿童记忆力较差、有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根据重度智障儿童在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矫治法对其发音器官进行康复训练,并通过创设情境、创编生活实用教材,激发重度智障儿童说话的动机,多样化、有重点地开展语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技能,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丰富知识面,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长宁区辅读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个智障儿童教育机构。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并招收自闭症、脑瘫和情绪障碍等多重残疾学生。学校开设了脑瘫康复班、亲子康复班。采取集体授课、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家长陪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模式,实现了智障儿童教育的"零拒绝"。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长宁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美术学科为切入口,通过泥工、纸工、描、涂、画、贴等手段进行感统康复训练,挖掘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美术潜能,开发右脑,最大限度地促进左脑协调发展,为其今后的生存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同时科学整合编写了1-6年级培智学校美工教材,探讨了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自信心的方法及美术潜能开发的一般教学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明晰概念,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培智学校新课程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了生活而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不可脱离生活。因此,我们认为,为中重度智障儿童开设的数学课程应该是生活化的课程。从认知上看,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终身智力发展不会超过前运算直觉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轻度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特征,探索了利用古筝这一具有汉语语言声韵特性的多声弦乐器辅助语言训练的具体策略:(1)在校本综合语言训练课程实践中,以"生命教育"体系为依托,在相关主题教学活动中,将古筝作为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一部分,与生活语文、绘画与手工等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语言训练;(2)用古筝音色特征辅助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轻度智障儿童学习兴趣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培智学校开设课程,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和运动康复训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知运动康复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通过构建框架、确定领域和项目、设置内容,研发《智障儿童发展表》,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细化和完善,可促进感知和运动康复校本课程的不断优化,显著提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4.
自主游戏是开启智障儿童思维、提升儿童能力、塑造儿童性格的重要途径。智障儿童的游戏活动普遍存在其生活之中,但自主游戏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各有不同。为此,教师介入,尤其是教师的有效介入显得十分重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运用游戏治疗的有效介入,积极对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促进智障儿童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肢体语言简称体姿语,是指在某一情境中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本研究所指的智障儿童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智障儿童身体的各种动作和接触,辅助或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行为。我们通过挖掘人际交往肢体语言主题活动和艺术表现肢体语言主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促进智障儿童语言、交往、艺术等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县(区)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服务对象逐渐转变为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生活教育成为当今培智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从课堂、活动、环境、家长、校外支持、评估等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活教育,可以切实提高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智障儿童学习活动支持程度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序列的智障学生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家庭社经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在基本学习活动上差异显著;不同智力水平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但在健康与安全活动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同适应行为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舞动治疗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身心的发展、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国舞组合训练涵盖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的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笔者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国舞组合,并将之灵活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中.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全纳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遵循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思考、实践,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研究,不断探索智障儿童自我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绘本图书所特有的表达形式能有效帮助智障儿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阅读绘本,智障儿童既能提升学习兴趣、促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还能提升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对事物对错的判断能力。绘本阅读拓展了智障儿童思维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插上想象和智慧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