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学镀镍磷复合镀层的性能,在研究了镍磷化学复合镀新配方的基础上,在A3钢片表面分别制备了纳米和微米复合材料镀层N i-P-MgO(CuO).用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10%NaC l溶液测定其耐腐蚀性;GB5935 86标准贴滤纸法测镀层的孔隙率;MH-3硬度仪测定其硬度.结果表明:在最佳施镀条件下,可得到耐磨性、硬度强于A3钢片、N i-P镀层和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的微米复合化学镀层,和光亮致密耐腐蚀性强于A3钢片、和N i-P-MgO(CuO)微米复合镀层,与N i-P镀层相当的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镍-磷-Si3N4纳米粒子复合镀最佳施镀工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对镀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镀锌-铁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常温下电镀锌铁合金的方案和工艺,并讨论各种工艺参数时镀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镀层性能的主要因素为镀液中金属高子浓度比、阴极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本文找出了最佳的电镀方案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Ni-W-P-Si_3N_4化学复合镀层在高速钢刀具上应用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Ni-W-P合金化学镀层与Ni-W-P-Si_3N_4化学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镀层形貌,用VMHT-002V型显微硬度计测量了镀层硬度,用MS-T3000型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载荷为200 g、滑动速度为20 m/min时Ni-W-P-Si_3N_4化学复合镀层表现出了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相比Ni-W-P基础化学镀层,Ni-W-P-Si_3N_4化学复合镀层的摩擦因数减少了28%、摩擦率减少了44%.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在控制实验基本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电镀,测量纳米碳管的质量占所得镀层总质量的百分比。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不利于制备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电沉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温度、pH值、搅拌方式等工艺参数在Ni-P合金镀层和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中粒子分布和含量的影响,对化学镀层的重要性能,特别是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化学镀层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Ni-P-PTFE复合镀层和Ni-P合金镀层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用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的Al2O3悬浮液分散剂.将140 nm的α-Al2O3干粉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采用高速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分散Al2O3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液吸光度,用PdCl2测试镀液稳定性;通过孔隙率试验和结合力试验测试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用SEM和EDS测试镀层形貌和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Al2O3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有较好的协同效果,适宜的复配分散剂组成为:20 mg/L十二烷基硫酸钠,150 mg/L Tween-80,80 mg/L聚乙二醇.用其配置2 g/L纳米Al2O3悬浮液,静置24 h后吸光度为1.595.该悬浮液配置的镀液稳定性试验时间为165 s,镀速为16.5μm/h.复合镀层中Al2O3粒子呈弥散状分布,Al2O3含量为0.77%.镀层光亮、致密.孔隙率为0.06个/cm2.结合力符合GB/T13913-92标准.该复配分散剂适应于Ni-P/Al2O3化学复合镀液.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化学镀镍磷复合镀层工艺基础上,探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镀层厚度和硬度以及磨损量和摩擦系数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确定耐磨性最好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低温镀铁工艺镀层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提高镀层表面硬度,以GKDM系列高频脉冲电镀电源为实验复合电沉积工艺电源并配合超声.机械搅拌制备纳米Fe-ZrO2镀层。研究了高频脉冲电源参数:峰值电流导通(TON)、关闭(TOFF)时间;一组正脉冲(TF)负脉冲(TR)的工作时间对镀层表面纳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KDM系列高频脉冲电源TON=20×0.1ms,TOFF=80×0.1ms时,纳米沉积分布均匀致密,质量分数高。  相似文献   

10.
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分类及耐磨减磨、耐腐蚀、耐高温、自润滑、催化、导磁等方面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纳米颗粒在复合镀层制备过程中的沉积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合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镍-磷-氧化铁纳米复合材料镀层。通过孔隙率、耐腐蚀性、硬度、耐磨性等性质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镀层致密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均优于A3钢片,甚至优于Ni-P镀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化学镀方法,于镁合金基材表面成功制备了均匀的复合Ni-P-SiO_2/TiO_2/Al_2O_3镀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摩擦磨损试验及电化学方法,对比研究了Mg基材、基础Ni-P镀层与3种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加入3种溶胶所制备的复合镀层较Mg基材大幅度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3种复合镀层较Ni-P镀层具有更加均匀、致密的显微形貌,减少了直接加入纳米粉末的团聚,同时耐磨和耐蚀性改善。其中Ni-P-SiO_2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HV513)和最低的摩擦系数(0.34),最高的腐蚀电位(-1.18V)及较小的腐蚀电流密度(9.5×10~(-3)mA·cm~(-2))。综合制备最佳工艺,并考虑节能减排因素,Ni-P-SiO_2复合镀层可作为性能优良的Mg合金耐磨、耐腐蚀镀层使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合理选择化学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几种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性能的影响,综合各类稳定剂对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选取影响工艺性能的3个工艺参数,采取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Na2S2O3与其他稳定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规律,得出了较理想的稳定剂用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乳酸,酒石酸,柠檬酸和有机酸Y组成的复合络合剂对镀速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复合络合剂,其中复合络合剂由柠檬酸与有机酸Y组成,柠檬酸含量为10g/L,有机酸Y为20g/L.测定了该酸性化学镀镍的镀层的结合力以及孔隙率与耐蚀性,结果表明,该化学镀镍层光亮平整,结合力强,孔隙率分布较窄,耐硝酸点蚀120s,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纳米MgO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不同于其他粉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领域,纳米MgO的制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MgO的实验装置及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本实验装置及工艺过程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MgO粉体。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镀液中,分别添加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和抗坏血酸等稳定剂,考察其对镀液的稳定性和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能显著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同时对镀层的结合力和致密性略有提高;最佳的稳定剂为对苯二酚,浓度为4g/L.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在钢铁表面制备了Cu-Sn-P多元合金化学镀层,讨论了镀液成分和沉积条件等对镀层性质的影响.采用了硬脂酸、月桂酸和苯并三氮唑对Cu-Sn-P镀层表面进行再处理,从而形成致密保护膜,得到Cu-Sn-P/stearic acid(lauric acid,BTA)镀层,并研究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制备尼龙-6镀银纤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制备了尼龙-6镀银纤维,称量镀银前后纤维的质量并计算出银层的厚度,得出了硝酸银体积质量、葡萄糖体积质量、镀液pH值、镀池温度值,并实验研究了镀银时间等因素对纤维镀层厚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该纤维的最佳镀银条件:硝酸银体积质量为0.02 g/mL;葡萄糖体积质量为0.035 g/mL;镀液pH值为12;镀池温度为40℃;镀银时间为2 h.镀银后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电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氯化钾镀锌工艺中CT—3型添加剂的概况,镀液的优良性能,经过有关的测试表明,加入CT—3型有机添加剂能明显改善镀液的均镀能力、深镀能力,扩大光亮范围,可获得结晶细致,均匀光亮的镀层。  相似文献   

20.
电刷镀技术是一种无需将镀件浸入镀槽的电镀液中,而使镀件进行局部镀复的工艺方法。自八十年代在我国推广这项技术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等许多领域,并已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该技术设备简单,镀速快,镀层性能优良,可作为学生选作实验或课外活动的项目。 一、基本原理 电刷镀与一般槽镀的原理一样,但方法更简单。从直流电源负极引出一条线接在被镀零件上,而从电源正极引出一条线作为阳极(阳极可用石墨磨成适用的形状,该石墨电极裹上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