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她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承受着多重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压抑,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容易出现自卑感、挫败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等现象。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建立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救助档案、加强心理辅导以及提升性别认同感等途径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走出心理弱势的困境,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闵强 《教育与职业》2021,(15):82-86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丰富高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群体心理特征、创业动机不足、心理韧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将积极心理学有机融入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积极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存在着创业目标感不强、创业自信心不足和创业意志薄弱等创业意愿方面的缺陷,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制约、社会评价机制的影响以及自我心理生理的局限.通过开展创业人格教育、进行创业典型激励、参加创业实践磨练、进行创业心理修养,才能激发出女大学生强烈的创业意愿,促进女大学生真正走上创业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鸡西大学学报》2022,(1):62-66
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缓解文科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育是文科大学生创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它有助于增强主体创业自信心、提升主体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素养。针对目前我国文科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拟围绕个体创业意识、整体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动机三因素,提出培育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四条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理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者产生改变认知模式、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援助作用。一个建立在社会、高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基础上,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创业者心理支持体系,能帮助大学生增强主动创业、积极创业的意识,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的自我效能感,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应该重点关注和关怀的对象,面临学习、生活、恋爱和就业的多重压力,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敏感闭锁,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在自我认知上存在不客观、不切实际等问题。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着重从改变自我认知、完善经济资助、构建心理咨询体系和建设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解决心理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基于创业认知理论,以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的316名大学生为例,采用De Noble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收集数据,探讨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在机会识别和人际关系管理两个维度上得分最高,而风险承担维度上得分最低.针对风险承担维度得分最低的情况,创业教育要努力提升大学生风险承担效能感,同时,还要注重构建帮扶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大学生有着敏锐化、细腻化、弹性化和人性化等创业人格优势,但也存在着进取意识弱、依附心理强、自卑感突出、开放性不足等创业人格缺陷。只有通过提高女性角色地位、增强主体创业意识,形成正确自我观念、实现性别角色认同,主动投入社会实践、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加强自我个性修养,构建良好人格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456名江苏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与学生干部身份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实习经历、性别与学生干部身份的交互作用、性别与实习经历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等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积极影响。研究认为高校和大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培养和提升心理资本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科学的创业指导,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很难迈出第一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正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她们理应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创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保障体系等帮扶措施,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女大学生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河南省四所高校125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了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结果发现: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及总分均对创业目标意向及创业执行意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作为整体对创业意向的预测力要高于单个因子;声望地位、自我发展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目标意向及创业执行意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保健职业价值观对创业目标意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声望地位职业价值观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创业意向不高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内部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以及职业价值观的澄清、引导与培育,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同其角色期望在规模、质量、时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在创业认知上存在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践行方向感、对政策认知模糊等问题,同时学业与创业者角色的冲突、子女角色与创业失败的冲突也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效果.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创业角色的对策,即加强创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开展公益创业训练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设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平台来促进成果转化,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来发挥创业辅导的作用,运用新媒体工具来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对324名女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职业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女生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就业认知是影响女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外女性创业特性的比较与女大学生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女性创业在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创业环境等三个关键部分上表现的一些共同和不同地方可以为我国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如下几点启示:女大学生毕业后就创业的做法不太合理,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更应侧重商业能力和心理特质的培养,女大学生创业要学会提升自己的社会资本,女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应该从小处着眼,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应该给女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飞  刘燕 《教育与职业》2012,(30):101-102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心理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心,培养乐观精神,树立希望,增强自我恢复力,引导大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以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发展自我,为未来顺利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女性化人格有着意志坚韧、情感丰富和认知敏锐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创业意愿不强、依赖心理较重、封闭感明显等缺陷.中性化人格过度发展,可能会产生性别认同模糊.双性化人格是女大学生较为理想的创业人格模式,明确女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合理内涵、正确吸纳男性人格的优秀特征、构建符合女性实际的新型人格,有助于培养利于创业创新的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马天芳 《职教通讯》2012,(35):76-80
在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发现女校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自卑、适应能力以及压抑等心理问题。为了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提出三点干预措施:提高女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女生对女校教育优势的认可度、引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女校学生工作。学校应加强学生辅导工作的效率与实效性,更好地为女校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调适具有时代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内涵。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包括自我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外部提升是通过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的,自我提升是大学生个体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关系不良是影响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给她们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认知偏差、情绪因素、个性缺陷、能力欠缺引发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调适方法有: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建立理性认知观念;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指导女大学生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段丹东 《学子》2013,(8):78-79
在女大学生偏多的艺术类专业里,由于后天的专业学习特点因素,可能对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形成构成直接关联。在大学校园里,艺术类女大学生同性恋面对校园、家庭、自我否定的压力,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依托校园的各种载体和资源,疏导她们的压力,促进大家对她们的正确认知,让同性恋群体在校园里和睦共处,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