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丽芳 《文教资料》2011,(2):104-106
晋察冀边区是被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抗战根据地,北岳区的减息与减租共同构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土地斗争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共由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债务剥削政策到削弱封建债务剥削政策的转变,标志着中共乡村借贷关系的革命进程迈入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改革以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村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公平的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使得农民深受剥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曲折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到提高农业产量、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行土地公有化。各项土地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柳卫民 《考试周刊》2012,(36):161-162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将制定新法与批判、沿用旧律相结合,仿效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主要的法律形式拟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警察教育法规,以期积极建设资产阶级警察教育法制体系。南京临时政府的警察教育立法实践在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是中国警察教育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可贵探索与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4.
石鸥  石玉 《湖南教育》2008,(12):9-11
1911年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中国从封建专制时代步人民主共和时代。随着国体的变更,前清封建旧教育从制度上完全崩塌,中国教育的新纪元开始了。为了迅速革新以忠君尊孔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民国教育部在1912年1月9日成立之后立即颁布了一系列政令,9月公布《教育宗旨》,实行“壬子癸丑学制”,废除旧教育,实施新教育,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相似文献   

5.
田恒平 《师道》2011,(12):13-1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即设立教育部,并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规划并领导教育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坚持了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正确路向,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思想,号召人们破除封建枷锁,并宣传进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推行了若干治国措施,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有力地促成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7.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从而结束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三个月间,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行政建设和改革,其出发点,一方面是同旧官僚和立宪派争夺实权,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则是革除清王朝和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的弊病,借以弥补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一系列的活动是进步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它使得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制度既不同于前,又区别于后,具备了其独特之处。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地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图说世界     
王眉 《历史学习》2007,(3):F0002-F0002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为革命形势所迫,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俄国历史上的废除农奴制改革。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俄国资产阶级势力增强,沙皇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尽管还保存着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但俄国的历史毕竟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八九八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维新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主张。他们把改变乃歪彻底废除封建教育制度、创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作为变法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以及对新的教育制度的种种设想和大胆实践,曾对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0.
田建君 《教育》2013,(20):58
民国时期,作为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档案管理形成了专业教育和研究探索并举的发展局面,对各类档案的保存、整理与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档案管理的专业教育民国建立初期,孙中山非常重视文书与档案工作。刚刚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后,中山先生就颁布法令,明确废除陈旧的封建公文格式,以全新的民国行政机关文书取而代之。此外,他特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关键人物,他因出卖维新志士、抢夺革命果实、推行洪宪帝制等为人们所诟病,也因在天津小站练兵、推翻封建帝制和在统一南北中国中有所作为而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在清末新政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他提议废除科举制,大力兴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倡导教育改革,提出壬子学制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30余年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下:其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败因及性质问题。其中失败原因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内部分化及经济原因三种看法;至于性质有资产阶级政府观、联合政府观两种看法。其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主要涉及经济政策和财政危机的影响。其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研究重点在于法律制度和《临时约法》。此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问题、教育问题、文书问题等亦有所涉足。至于不足之处,主要为研究范式的制约及研究思维的狭隘。  相似文献   

13.
虽然荷兰和英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继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1789年7月,法国人民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792年又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一个强大的革命的法国,不仅使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受到威胁,而且必将成为资本主义英国的竞争对手。因此,在1793--1815年间,英国与欧洲封建诸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发动对法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完整含义是A.建立三权分立形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推翻清王朝2.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年初,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出现这种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孙中山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我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有了一些提高。现在,我谨将自己在教育革命实践中改造世界观的一些粗浅体会汇报如下。 教育革命,首先是教师自己的思想革命 “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要搞好教育革命,首先是教师自己的思想革命。我是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旧知识分子,解放前先是长期受中国地主资产阶级教育,后来又在国外受了美国资产阶级学校教育,脑子里是个资产阶级思想、封建地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上,孙中山是第一个为实现自己的革命纲领寻找思想武器,而专门研究知行问题的哲学家。孙中山的知行学说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回声,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认识论的最高成就。一、知行学说的提出中国是带着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耻辱进入近代的。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中国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是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的,他们一方面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与封建制度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封建的哲学、思想、文化等社会意识也严重地束缚了资产阶级的手脚,因此资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时,总是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但由  相似文献   

17.
万勇 《文教资料》2006,(18):66-68
民国初期,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领导和组织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教育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其目的在于顺应时代的需要,废除前清的封建旧教育体制,建立一套全新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此次改革意义重大,它不仅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民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807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十月敕令》,宣布废除国内的农奴制度。50多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的法令。这两次农奴制改革前后相距半个多世纪,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对外战争失败的危机催生的,由封建国家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他们都是由旧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因为两国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解决的可行性;改革的过程都是曲折反复,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保存了许多封建农奴制残余,对两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消除了贵族与资产阶级经济上的等级界限,为两国由封建贵族专制的国家演变成贵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战前的日本高等教育评价公元1868年,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了。在政治上,废除封建幕藩休制,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政体。在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制,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在教育方面,明治政权“求知识于世界”,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全面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全民范围内普及教育,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相似文献   

20.
1912年初,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三股拥有全国影响的政治势力和三个鼎立的政权: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袁世觊掌握实权的清朝王室;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抛开近代中国总的阶级力量对比(封建阶级力量大于资产阶级力量)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谈,单就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波及的地区和声势而言,可以说革命势力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面。但湖北军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