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级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四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浮力的关系>在解释是什么使硬币"跳起"时,明确地指出:由于吹气时,硬币上下表面的气体流速不一样,从而导致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正是这个压强差把硬币"托"起的,因此得出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结论. 对于该问题的解释,我认为不正确.实验中使钱币"跳起"的不是气流在钱币上下产生的压强差,而是气流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2.
说“刘三”     
元代散曲作家睢景臣之脍炙人口的名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曲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这曲中的“刘三”,究竟应作如何解释?影响甚大、发行甚广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历来注家把"颓然"一词解释为颓唐、颓倒之意.如<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解释为"颓然,醉倒的样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解释为:"颓,倒"等.<语文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此句翻译为"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其译句亦取"颓然"为"昏昏欲倒"之意.笔者认为,诸注不确."颓然"当是"安适、和顺的样子."其理由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4.
教学<草船借箭>,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劳稼玮高高举起手,问道:"曹操为什么不把箭带上火再射出去?这样,诸葛亮不就完了吗?"我接过话锋说:"这一点啊,就要请大家一起来动脑筋了."于是,教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在上《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一课时,有学生提问:"(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中"试为吏"是什么意思?是"试着做官",还是"通过考核后做官"?苏教教材中没做任何解释,这里的"试"是关键。笔者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试"的含义有四个:1.用,任用。2.尝。3.试探,尝试。4.考试。四个含义中有三个是符合的:用第一个含义就可以解释为"出任官吏";用第三个含义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6.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了<奥运编织"友谊"纽带>这篇文章.刚读后,我深有感触.奥运赛场上的你争我夺,竟然也有高尚的友谊?是啊,一提起竞赛,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敌对".你看:拳击,不是要把对方击倒吗?击剑,不是要把对方刺中吗?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竞赛项目,都是把对方打败,而自己获胜.其实不然.赛场上看似的敌对,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就是比赛双方共同面对更高的目标,不是吗?  相似文献   

8.
黄金责先生<"面缚"考>一文,从文献资料、词义训诂和礼俗制度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左传>等文献中.面缚"一词的含义是"系颈".文章中也解释了与"面缚"关系十分密切的"衔璧"一词,认为"衔璧"是"饭含"的意思.但是,这一解释是不正确的, "衔璧"不是"饭含",而是投降者"持争其祭器",也就是把礼天的"璧"作为进献给受降者的"贽"礼.  相似文献   

9.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10.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五年第一期上,有一篇题为《从元曲<高祖还乡>说起》的文章,对元曲作家睢景臣的散曲《高祖还乡》大加批判,彻底否定。它指斥《高祖还乡》所写的主人公是个“满脑子‘天命论’的孔孟之徒”,是个“守旧派”;说什么作者写他对衣锦还乡的汉高祖加以嘲讽,是“暴露了作者的不准造反,‘克己复礼’的儒家真面目”,从而断言“这套散曲完全是一篇反对社会变革,咒骂新生力量,尊儒反法的坏作品”。文章写得武断  相似文献   

12.
对<陋室铭>中"白丁"的注释,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大同小异,释为"白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①. "没有官职"的"平民",言"丁"即可,何以要加一个"白"字?白屑易在<新丰折臂翁>一诗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丁"指成年男子;泛言称之为"人丁",即"人口"的代称."丁"即是平民.难道"白"字有"不识字、没学问"之义项?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章培恒<中国古代散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符合这种特性的东西归根结柢是无法被人接受的."此句中的"归根结柢",<现代成语小词典>写成"归根结蒂(底)",解释为"归结到根本性的问题上",<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写成"归根结底",释为归结到根本上,底,也有写作蒂、柢的.  相似文献   

14.
释"教"     
本文从"教"的结构、形体意义、同源词等方面,考释了许慎<说文·教部>中的"教"字,旨在修正<说文解字>中关于"教"字解释的不当之处,从而进一步地补充、说明其解释.  相似文献   

15.
课堂回放 <幽径悲剧>教学实录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我就检查一下喽.问一个词语吧,如果你们能准确地解释它,那就是真的预习过了.大家看第10段第2句:"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生举手) 师:哦,那你来讲. 生:汉代鲁恭王建造了一座灵光殿,历经战乱而不毁.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16.
张炜近作<能不忆蜀葵>成功塑造了淳于阳立这个忙碌于农村与城市、艺术与利益之间的复杂人物形象.文中频繁出现对于乡村生活尤其是"蜀葵"这一意象的描写,寄寓着主人公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上的流浪和回归,表现出浓郁的"还乡"情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归"字究竟该解释为"归来"还是"归去",<教师教学用书>在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风风雨雨把春天送来了,纷飞的雪花也在迎接春天的到来",也就是说此处"归"字作"送春归来"讲.  相似文献   

18.
实施课程综合化培养"宽专多能"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永华 《职教论坛》2004,(24):29-30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面对对口单招,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计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实行考什么开什么课程,不考的不教,不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应掌握知识的全面、系统,结果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严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年财会专业单招考试试行"大综合",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对口单招数年来,财会专业一直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分开命题.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对此作了调整,由以前只考两门,改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基础>、<经济法>、<审计>和<成本会计>七门"大综合"考试.  相似文献   

19.
<傧相>是委拉斯凯茨的杰作,但似乎拒绝解释,有鉴于此,解释纷至沓来,既有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更有哲学家侧身其中,比如福科和塞尔.也许放弃解释,或者把图像看作"行为"或"图像游戏"方可靠近难以索解的<傧相>.  相似文献   

20.
"君子"一词最早存在于先秦文献中,与"小人"相对举而具有"在位者"的本初涵义.<论语>则在保留"君子""在位者"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君子""德性我"的深层内涵;而自孔子之后,后世更多沿用了孔子对"君子"德性内涵的解释.梳理"君子"在<论语>中的"德性我"的具体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