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志林 《广西教育》2013,(29):35-35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静心学习的表现,学生能在倾听中吸收观察到的多方面信息,在静思中产生顿悟和智慧。对话体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有效的对话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延长学生的专注时间。教师应该积极促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并能有效地进行对话交流的习惯,从而构建生态化的数学课堂。一、倾听与对话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完善的生态数学教学,是指创造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空间,并运用绿色、健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身上积极因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发展。生态课堂必须保证学生心理处于安全与自由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自始至终自愿、充分地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基础课程之一,高效的数学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日常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问题思考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对话式"教学理念,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问才能更有效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且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今有不少数学课堂对话存在着形式化、目的性不强、“探究式”对话少、鲜见学生主动质疑等现象.反思数学课堂对话现状并寻找数学课堂对话的策略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具有对话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通过倾听和言谈而进行的思想碰撞、沟通交流、共享学习成果的动态行为,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赋于生命力和灵性的课堂景观,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作为课堂交往的一种实现形式,对话不仅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更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灌溉向师生对话交流方式进行过渡,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关系,还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重要性、师生对话的特征及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对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合作与交流,就意味着"对话",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第一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第二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第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现实开放;对话的数学课堂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在动态的数学课堂里,通过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师生、生生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进而获得相对全面、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正逐渐取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话是课堂中师生交往最为重要的方式,是师生在知识探究、价值建构中实现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生成真正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引领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双边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本次讨论就是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际出发,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对话有助于学生解释、论证与澄清自己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可以使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挑战来自教师与同伴的质疑,可以促使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之间积极的交往互动,实现共同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构建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师生实现有效对话的一种途径.优化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实施教学,成为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理念下的有效实践.在观察线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并在对话中生成用数学语言描述线段特征,并进一步形成尝试思考与探究的能力,是有效对话教学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对话教学意味着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它的出现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路清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潜能得到最大开发,并时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理性地审视当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但现今课堂上"假问题"、"假对话"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仍占据主体地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元认知的思想出发,通过分析师生对话的现状,以同伴对话为过渡,实现学生自主对话的目标,引发对课堂对话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师生对话、课堂生成正逐渐代替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师生对话体现了数学新倡导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话,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师生的心灵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个性有了彰显的平台……于是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了课堂教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部就班,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对话、摩擦甚至碰撞,现实生成的超出教师预期、教案规定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这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深度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与生本对话教学理念,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生本对话教学策略,使数学文本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还是进行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的工具,全面提高课堂信息的传递效能,引导学生在与数学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对话式”教学是叩响学生思维大门的有效教学方式.对话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反思后发现教师要有精确的问题意识.对话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点.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思维;要创设情景引导争鸣,让学生思维碰撞;超越课堂.拓宽对话的空间几点出发,试图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许多课程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广大学生初、高中乃至大学的专业课学习来说,数学知识都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工具,数学教学尤其重要。课堂提问是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发问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最终掌握知识。课堂有效提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是老师们必须掌握的授课技能之一,但目前老师们的课堂提问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意义,试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交流在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数学教学现状表明,数学交流还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经常是流于形式。本文仅从教者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教者的对话等方面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话已成为化学课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师生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间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成为自由的、心灵间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示,尽情的交流,让化学课堂绽放出灵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