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晖 《收藏》2012,(5):26-29
明代陈淳工花卉,重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不乱","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他与同时代的花鸟画名家徐渭(号青藤道士)齐名,画坛并称之为"白阳青藤"。其写意花鸟笔法对明清以来的画坛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花鸟画至明代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从明代前期的林良、吕纪,明中期的沈周、文徵明、陈淳到后期的徐渭,形成水墨大写意的风潮,其间尤以"青藤白阳"最为著称。八大山人正是选择花鸟画为突破口,以深厚的书法和山水功底为依托,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宣泄自己极度压抑的情感,将花鸟画"缘物抒情"的传统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3.
潘裕钰 《收藏》2006,(12):182-183
写意花鸟画自明青藤白阳出现之后,改观了画坛气象,他们以“不求形似求神韵”吹响了革新的号角,为后人所称颂,也使花鸟画发展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李晖 《收藏》2012,(3):26-29
明代陈淳工花卉,重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不乱","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他与同时代的花鸟画名家徐渭(号青藤道士)齐名,画坛并称之为"白阳青藤"。其写意花鸟笔法对明清以来的画坛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1,(8):151-151
陈葆棣1947年出生,自幼酷爱绘画,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深得雪老真传。在学习恩师绘画风格之外,上溯文人画之源,对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等明清大师的作品多有汲取。陈葆棣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多次入选并获奖。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底2009年初,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书画特展",为观众呈献两位明代著名画家存世的精品佳作。论及中国古代人物画,"南陈北崔"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明代人物画的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山水、花鸟画。相较之山水、花鸟画,在人物画中图画的表现力及意涵,较受限于图像本身,且人物画的功能,也限制了画家对绘画各种表现模式的自由探索,正如万历年间《五杂俎》所言:"今人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9)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绘画大师、名家辈出的时代,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催变了中国绘画已传承千年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创立出全新的笔墨风格、构图形式和现实主义的审美情趣,使"新中国红色绘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耀眼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流。对自然摹写的纯绘画技巧性的内容被淡化,"诗情"、"画意"、"笔墨韵味"与"金石气息"作为新的审美格调被确立,从而使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国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丁桂初 《收藏界》2011,(2):16-17
才华横溢,集诗文书画于一身的徐渭(1521-1592年),曾在一首题梅花诗中写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主张绘画要来自于自然。汤清海先生的花鸟画,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其花鸟画,秉承了"岭南画派"写实的艺术精神;沿袭了"徐家野逸"的笔墨技法;彰显了齐派"红花墨叶"  相似文献   

10.
旧时月色     
曹工化 《收藏》2013,(13):206-207
看完赵少俨的画册,合上,便有一个词出现了——"旧时月色"。于是,就用来作这一篇文字的题目。像赵少俨这样的中国花鸟画,像他这样的来画中国花鸟画的人,现在好像是不多了。"旧时月色",那"旧时"不是"陈旧",而是"过去的好时光"。意在"月色"。那是过去的而现在多多少少已经失去了的那些我们记忆中的美好存在。所以,在时下这个什么都以先锋为好的时代,"怀旧"竟然也是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1.
闫立群 《收藏界》2010,(12):103-106
王雪涛先生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家,他勇于进取,变革求新,其小写意花鸟画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为我国花鸟画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先生笔下的花鸟绘画作品,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万卉同春,百鸟争荣"的景象,为当代花鸟画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人们对他的作品常用"一见钟情,百看不厌"来形容,这足以说明先生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且雅俗共赏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9)
正荷花,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象征着清雅美丽和高洁情操,故自古不乏画荷者。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和画家刘海粟,不仅山水画闻名遐迩,其花鸟画尤其是笔下荷花亦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他融贯中西,加入了大量的西方印象派绘画色彩,于国画传统的"青绿泼色"手法上采用了泼墨泼彩技巧画荷,带有浓厚的西方现代油画特征。所绘荷花别具一格,另创新风。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清代弘历出生自康熙五十年(1711年),自幼接受满、汉、蒙、藏多元文化教育,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通。不仅如此,在治国理政之余,乾隆皇帝还对文人士大夫饱含闲情逸致的文翰墨缘颇为推崇,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古代收藏和当朝书画。乾隆皇帝倡导"四王"山水画、常州派花鸟画及人物画;在书法方面,宫廷范本书法以传统帖学为主导,由此形成庞大的馆阁体书势。这些都为宫廷书画  相似文献   

14.
李禹默 《收藏界》2011,(7):105-105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7,(10)
正清中期画坛,"扬州八怪"以迥异于正统画派的新思潮,立于当时画坛。"扬州八怪"并非只有"八怪",而是多达十几人,版本也有好几个,但不管哪个版本,均有华喦这个名字。今天,谈闽派画坛历代大家,必谈先贤华喦;谈明清以来花鸟画大家,也绕不开华喦。华喦的花鸟画,在清中期已名噪  相似文献   

16.
谢天赐     
《收藏界》2013,(9):153+152
优秀人民艺术家(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颁发称号)一九四八年生于广东阳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画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谢天赐花鸟画艺术老辣、苍劲、冲击力中央文史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先生整体看他的作品给我一种冲击力。这是跟我们当下比较流行的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花鸟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他的绘画感和构图的形式感比较强,另外用色吸收了岭南画派的一些  相似文献   

17.
以虎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属中国花鸟画的范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画种。它既要求画者具有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得虎之性情,达人之思想的哲学理念,又要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准备再现虎的性情、运动规律、肌肉变化、环境等,还要掌握笔、墨、色、线等中国绘画的技  相似文献   

18.
李烈初 《收藏界》2011,(9):95-97
"蒲邋遢"受糟蹋清末著名书画家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竹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咸丰三年(1853年)考取秀才,耽吟咏,嗜书画。早年学王画于同邑周闲,后追青藤(徐渭)、白阳(陈淳)、子久(黄公望)、仲圭(吴镇),下笔有奇气。工山水、花卉,最喜画竹,人称"蒲竹"。  相似文献   

19.
杜林 《收藏界》2010,(4):134-134
黄胄是我国20世纪最杰出的人物画家之一.而王个簃则以花鸟画驰名中国画坛。下面介绍两幅黄胄、王个簃的绘画作品,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20.
王永林 《收藏》2008,(3):88-91
中国近现代画坛是一个大师与名家辈出的时代,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催变了中国绘画传承了千年的相对固定模式,创立出全新的笔墨风格、构图形式和现实主义的审美情趣以及宏大的境界,这也使得“新中国红色绘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耀眼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