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2.
前面曾提到,自1950年7月1日起本埠信函邮资按外埠的半数核定。但邮集中有一封一个多月后由北京寄燕京大学的平信(图7)明明贴了400元邮票(改五200元两枚,销“北京(十八)一九五○年八月十二日十七时”三格式点线收件戳),信箱开出后却被盖了T型欠资戳,并补贴了华北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300  相似文献   

3.
邮局在传递信件时,对邮资不足的邮件加盖欠资戳记。但所欠资费收回可能性不大,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然而,有的邮件盖欠资戳后,戳上标明的资费和信件已贴邮资相加,反而变成了超资封片。2000年12月29日,由湖南岳阳寄发平信一封,按当时邮资标准已贴80分邮票1枚,加盖一个欠资0.8元的戳记(图1),这样便成了一枚超资封。1989年12月22日,由湖北武汉寄出明信片一枚,原片上没有分文邮资而仅盖有欠资应收8分戳记(图2)。像这样的邮件不如当时退回重寄为好。2000年3月8日,由新疆寄发明信片1枚,按当时邮资标准应为60分,片上已贴20分邮票1枚,实为欠  相似文献   

4.
1950年1月1日全国邮政总局成立,1月10日发布第一次全国通用的邮资表,平信为500元,后曾改为800元、1000元,至5月11日起恢复平信800元邮资,挂号费、回执费均按3个单位平信邮资核定,各为2400元,故初重信函的双挂号邮费共为5600元。 笔者收藏一件双挂号信封,正面贴挂号签条并盖有“双挂号”戳,封背贴华东区三一版毛泽东像邮票1000元5枚,“改1”200元3枚,共贴邮资5600元。销票戳为河南孝义1950年5月11日12时。落地戳为西京(今西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件颇具历史价值的实寄封。 邮票:封背贴华北人民邮政生产图邮票3000元(HB435)和中国人民邮政“普1”天安门图邮票200元各一枚。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混贴封。 邮资:所贴邮票面值共计3200元,符合自1950年5月11日起调整的平信800元加挂号2400元邮资标  相似文献   

6.
2.13二件欠资邮票合贴一件的实寄封(图20) 这是一件特别的欠资邮票贴用实例,较为少见。此件为平信误作印刷品邮寄的欠资实寄封,1952年6月14日洮南寄沈阳,贴改7100/15元2枚,50/10元1枚,合计邮资250元,欠资  相似文献   

7.
张正安 《上海集邮》2008,(10):45-45
笔者藏品中有一件民国时期上海本埠封,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上海龙华航空站寄上海土地局,为公函封(图1),贴孙中山像加盖国币500元票一枚,销三格式点线151戳,上格为“龙华航邮站”(右读),中格日期为民国“卅六年十月八日”。1947年7月1日起国内平信邮资不分本外埠均为500元。  相似文献   

8.
岚卿 《上海集邮》2015,(2):44-45
(续上期)1902.8.22苏州寄瑞士欠资封,贴蟠龙1分,销02.8.22苏州汉英戳,上方为T加圈欠资戳,香港4分作海外邮资,销上海8.25英国客邮戳与I.P.O方戳。到瑞士补贴欠资票10分与20分各1枚,盖9.28瑞士Mouden到达戳,2.2万元。民国蟠龙加盖宋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万元;加盖楷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8万元。光复纪念12枚全,新票1—1.4万元。  相似文献   

9.
蚁健 《上海集邮》2001,(4):44-44
欠资戳并不少见,但手绘的欠资戳就不多见。 1949年一封由广东广州市寄往广东汕头澄海县莲中乡的信,正面左上角贴有邮票三枚,但均在邮递的过程中失去,仅留存邮票的残迹。此封到达杜厝邮局时,邮政人员不承认已纳邮资,故按欠资邮件处理,用笔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手绘了一个“欠资戳”(见图)。又在封背加贴一白纸条,注明“应纳欠资费3千元(商用数码)”。并在白纸条上加盖杜厝邮局“卅八、四月、廿五”的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10.
附图的实寄封由山东胶东文登寄往东北嫩江省海伦(今属黑龙江省)解放五团六连某战士。封背贴“二七”建邮5元票四方连,票上的“邮”字为三次复盖,另贴上海版邮运图50元票1枚,计邮资70元,符合华东区1949.8.1—1949.9.30平信邮资70元。销文东侯家所38年(1949年)8月4日腰框式戳两个。该戳是当年山东解放区代办所邮戳的常见式样。中转戳有文登县腰框式8月4日戳,山海关日本(下梳)式9月12日戳。信到海伦,加贴“海伦解放五团六连无有此人退胶东”的批条,并盖嫩江省海伦日本(双梳)式9月17日戳和经办人印章。该封按原路退回,又加盖山海关9月19日戳及文登县9月28日戳,历时55天。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觅得一封,盖有一个“自贴”戳,框幅32×11mm,红色。此件寄自河南安丘,贴0.40元邮票,销票日戳上的邮政编码为262119。这是多贴邮资的国内平信,推想寄件人因恐超重而多贴,邮局为明责任起见,于销票同时盖用此戳。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0月8日,一封由广西柳州寄广西南宁的平信,因超重贴改退批条,要求补贴邮资50分再寄。但邮局为慎重起见,在改退批条上加盖一个规格为10×60mm的戳记,文字为“补足邮资后,将该批条撕下”。  相似文献   

13.
一、邮资不符 按1949年12月份华东区国际平信邮资应为1500元,纪念票下脱落的应有1枚1000元或2枚500元,现在贴成700元,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当时邮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印刷品函件,按规定每100克应收邮资0.60元。昆明市北京路邮局邮资机误打印为0.30元,经复核后补收0.30元,加盖“邮资已补足”戳。此戳为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15.
近期,笔者收集到一件贴华北区票的北京本埠封。该封正面贴华北暂用改值邮票50元(1993年目录HB423)1枚,销票戳为新刻制的华北三格小圆日戳,上格“北京”;中格时间“11.10.49”,下格“(廿二)”支局;在票的下端,另盖1枚相同的清晰日戳。落地戳在封  相似文献   

16.
在华北人民邮政邮票中,有一套著名的地方加盖——太行区“暂作贰拾元”加盖票。20元是华北地区从1949年5月25日至8月19日的国内平信邮资。当年7月初,太行区邮政管理局对20元面值邮票的供应出现紧张情况,7月9日起曾几次向华北邮政总局请领,但未及时收到总局发来的邮票。为了应急,于是将所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挂号信起重邮费由2.8元调为3.8元。本人收到的这枚2004.1.2.18由山东(淄博)周村区丝市街(戳上无“淄博”,属不规范戳)寄出的挂号信:正面贴2.8元邮票(图1),但理应贴3.8元,那另l元邮票呢?原来在封背贴有1枚红色邮资机盖戳签条,面值正是1元,打印日期03.12.31(后用04.1.2.18黑色戳更改)。  相似文献   

18.
在多贴邮票的邮件上,经常见到“过贴承认”、“寄件人多贴”或“邮票自贴”等戳记,以明责任,奇怪的是笔者收集到一张明信片,贴邮票l元,销“广东徐闻/下桥2/2008.6.18”日戳,寄件人自行多贴0.20元,却由收寄局补盖“欠资/应收20(手填)分”戳(见图),不知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在姚天麟先生大作《对华东区国际邮资的补充》发表前得以拜读,得益非浅。从中可知1949年第三次国际邮资实施的日期仅9天,笔者恰存有这9天中的2件实寄封,现介绍如下:一件是上海寄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实寄封,封背贴有建军二十二周年370元(HD473)一枚,上海版邮运图30元(HD465)一枚和50元(HD466)直双连,共计邮资500元,符合当时的国际平信邮资,邮票盖上海24支局11月22日15时汉英单线戳,没有到达戳,但在封背盖有“JAN12REC‘D”印章,估计是收信人盖的收信日期印,即1950年1月12日,信件途经5l天。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日,国内挂号邮资上调1元为3元;本埠邮简寄递的资费为0.6元。也就是说,实寄1枚挂号邮简需要花费3.6元。请看这枚邮简由某公司寄出,正中加贴挂号条形码签条,说明这是1枚挂号邮简,然而正面却仅仅加盖本埠邮资0.6元的邮资机戳,挂号邮资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