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的控股参股企业已成格局1995年,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已达1100余家,各类从业人员2万多人,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总额37.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4亿元,上缴增值税1.3亿元。实现利润和上缴学校利润分别约占全市高校事业费的47%与18%左右。  相似文献   

2.
从最近召开的全省校办产业会议上获悉,近几年我省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截至1994年底,全省普通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普及率达到了97.13%,校办企业普及率达到了53.45%。1994年勤工俭学收入比1990年增长102%,达6.9亿元。4年累计总收入25亿元,补充学校经费15亿元。普通高等学校1991年到1994年校办产业年纯利润由0.38亿元增加到0.67亿元,增长73.5%。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校办第二产业中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效益规模的企业。中初等学校中1994年税后利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75个,其中24个超过百万元。第三产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1994年全省中、初等学校第三产业单位实现纯利润共1.3亿元。在农村中小学,以种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经济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已成为我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周素炯 《江苏教育》2006,(1A):48-48
江阴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九五”期间.全市有校办企业600多家,其中江阴市校办公司的直属校办企业就有7家.直管校办企业20多家.镇管校办企业500多家。全年校办企业销售额达40多亿元.利润达3亿元,为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现状上海51所高校共有校办企业115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1992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10亿元,利润1.6亿,1993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24亿元,利润3.4亿,1994年完成销售额、营业额27.15亿元,利润3.6亿。作为高校三大功能(教学、科研、产业)之一的产业这几年有了较大进展,作用越来越大,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待遇。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上海教育会堂举办的“上海市動工俭学十年成果展览”展示了上海市勤工俭学在改革开放十年中的硕果。 十年来,上海市勤工俭学普及率从22.7%提高到53%,其中中学普及率达88%,各区(县)都建立健全了生产劳动教育中心。生产劳动教育课有基地、有教师、有设备。目前,全市已有校办企业2375个,学农基地292个,年创利50至100万元的校办工厂有35个,百万元以上的11个。1990年校办企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12倍,达9.9亿元,名列全国榜首,利润  相似文献   

6.
江阴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九五”期间,全市有校办企业600多家,其中江阴市校办公司的直属校办企业就有7家,直管校办企业20多家,镇管校办企业500多家。全年校办企业销售额达 40多亿元,利润达3亿元,为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九五”后期,“十五”前期,江阴市校办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1993年湖北省勤工俭学实现产值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2%,勤工俭学纯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增加7423万元,增长29.12%,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目前,全省35933所中初等学校,有33814所开展了勤工俭学,共有校办工厂3519家,农业基地38万亩,第三产业网点14148家,固定资产净值2.7亿元,年末流动资金4亿元,校办产业职工总数7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学校在五十年代末着眼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创办起来的校办工厂和农场,在八十年代缘起于社会服务和创收而创办起来的高新技术公司和企业,不期然地成为高等学校的第三个功能,成为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年间,上海50所高校的校办产业已发展到近500家,拥有职工总数1.9万人,现有固定资产(不包括房屋)2.4亿元,流动资金3.7亿元,1991年实现总产值7.4亿元,实现利润1.2  相似文献   

9.
高校内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探索□马强据1995年底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上海高校共有校办企业1100余家,全年完成销售(营业)额37.3亿,全年实现利润4.24亿,上缴学校利润近2亿元。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校办企业上缴学校利润已占学校当年经费预算开支...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生产经营呈持续发展的趋势,其中科技产业在高校校办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各项指标均超过半数)。但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根据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710所高校中5928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355个,占总数的39.73%)的统计数据,对高校校办产业的基本情况简要分析如下:一、经营状况1998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销售(经营)收人315.62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19.72亿元,增长率为6.67%,(其中科技型企业销售收入218.26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33.39亿元,占总额的69.15%,增长率为18.06%)。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炭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在分流人员、优化结构的同时,利用学校自身的人才、技术和现有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及条件,校办产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1995年,煤炭高校校办产业总产值达到了5.7亿元,比199O年2.6万元,提高了114%。利税达到4500万元,上交学校2100多万元,占事业费的21%,已成为学校补充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山东矿院1995年校办产业产值达到2600多万元,利润达到344万元,上交学校254万元。山西矿院1995年产值达到27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上交学校372万元。目前,煤炭高校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也为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校办产业持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高等教育、科学技术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十四大以来,我省高校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校办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到1993年初,我省42所普通高校共有校办产业418家,其中高校技术产业57家;职工总数14 496人,其中科技人员2673人,高级职称372人;拥有固定资产21105元,销售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一、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八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省高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我省高校企业近700家,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总额达2.7亿元,上交学校利润1.1亿元。高校产业正在成为江苏经济总体实力中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北京市校办产业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的校办企业发展很快。据1996年统计:全市兴办校办企业的学校共有2286所。其中,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有67所,中小学有2159所,成教系统有60所。全市共创办校办企业7004家,其中,高教系统有1300家,占18.6%;普教系统5590家,占80%;成教系统114家,占1.6%。全市校办企业共有职工86363人。其中,高教系统有21679人,占25.1  相似文献   

15.
湖南校办产业“火”起来了。据统计 ,我省有 :———校办工厂3200多个 ;———校办农业基地38万亩 ;———校办产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93亿元 ,流动资金4.63亿元 ;———校办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1.2亿元 ;———全年完成总产值16.8亿元 ,创纯收入4.6亿元 ,学生人平纯收入由上年的33元 ,提高到58元 ;———勤工俭学在全国的位置由上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8位。———经国家教委组织对高校办工厂整顿验收 ,湖南高校有26个机械厂、16个印刷厂验收合格。众所周知 ,我省的经济实力并不雄厚 ,校…  相似文献   

16.
对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收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收费是涉及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政策问题,也是公众多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人们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界定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称《纲要》)中,对财政性教育投人的内容规定为四个部分: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税收减免。在国家教委财务司的教育经费统计中,将财政性教育投入增加了“其它财政性支出”,“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及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支出”,但没有明确“校办产业减免税收”的具体数据。按1994年出版的《中国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沪统计,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为867.76亿元,其中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644.39亿元,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为100.61亿元,企业办学校经费为65.04亿元,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及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支出为49.59亿元,其它财政性支出8.13亿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南通市校办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由1991年的4.4亿元上升到1997.年32.5亿元:纯利润由1991年的4346万元上升到1997年14121万元.除了一般的工作外,最主要的是抓生产适销产品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技术改造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企业上规模,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校办工业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加快制度创新 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校办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清华同方、紫光、北大方正、东大阿派等一批知名企业,但同时,更多的校办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困难重重,举步唯艰,校办企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显露出来:一是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据某省对所属高校419家校办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校办企业中处于停业和半停业状态的企业约占10%左右。其中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企业有228家,占54%;年利润万元以下的有69家,占16%;亏损125家,占28%。企业负债率达61%。二是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  相似文献   

19.
我校建职校于一九八五年,八九正式定名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所接受世行贷款的职业高中,贷款70万美元。学校有全日制教学班24个,在校生806人,业余培训班14个,非普通生每学期500人左右,现在各类实验室20个,3500M~2;教职工117人,教师63人(专任教师40人),学校校办企业4个,全年校内挖潜总收入达110万元。我校是以自办为主,职合办学为辅的学校,设置办公室自动化、汽  相似文献   

20.
一、校办产业的现状、地位与作用从所调研的13所高校校办产业来看,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1998年营销收入5亿元以上的有2所高校,占15.4%,亿元以上有7所高校,古53.8%,其余4所高校的营销收入分别也达2千万元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