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喜欢幻想。我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编写科普童话的尝试,收到明显效果。编写科普童话能让小学生异想天开,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和科技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爱科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怎样指导小学生编写科普童话呢?编写科普童话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科普书籍。先是广泛地浏览,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部分重点阅读,也可带着某些专题去查阅资料,重点研读。二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生活积淀。观察生活是写好科普童话的基础,鼓励学…  相似文献   

2.
相对而言,科普童话语言通俗,趣味洋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对于科普童话的教学,应赋予其更多的语文气息。教学中要紧扣童心,激活科普童话的教学灵性;激发童趣,营造科普童话的诗意空间;重寻童真,插上科普童话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童话是童话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它以科学知识为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与自然科学有关,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单纯,并不负有普及科学的任务,但它能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同时,它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童话主要分布于一至四年级,约有  相似文献   

4.
<正> 本讲谈谈生物科普文学的其他几种体裁的创作方法,并提供部分示例。由于科幻小说和科教电影脚本的篇幅较长,故不提供案例。1 科学童话的创作与示例科学童话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科学知识的文学体裁,故也叫作知识童话。童话是通过大胆、丰富的幻想和生动有趣的儿童形象,向少年儿童讲述知识、灌输道理和启发心智的文学形  相似文献   

5.
说到"学语文、多阅读",我们总会想到读记叙文、诗歌、童话、散文等,其实,科普文章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类。"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而写成的作品。但是,科普作品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而读者又往往是不熟悉这个学科的人,所以科普作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可以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以增加可读性。这样读起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另外,科普作品在讲述专业科学知识时一定要有科学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6.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科普小品文,往往会被其中科学知识牵绊住,不慎就上成了科学课。过多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是科普小品文教学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其实,优秀的科普小品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行文必定有其妙处。我尝试转变思路,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着力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史峰 《内蒙古教育》2009,(19):45-46
有的教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时,将之定位成“科普童话”来处理并展开教学。如果将这篇童话定位成“科普童话”,那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其主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童话教学的主题过于单一狭窄,  相似文献   

8.
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有科普童话课文,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学生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近来我在听课中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9.
科普小品文教什么?怎样教?先看定位,有两个任务:一是科普任务,了解科学常识,热爱科学;二是承担语文任务,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科普小品文要体现科普味,更要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乐于探究。视角不同决定课堂的不同。《石头书》一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并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把这篇科普小品文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节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习作内容 同学们读过许多科学童话,科学童话是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知识。让我们也来编写科学童话吧。比比看,谁编得生动有趣。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开拓视野,学会收集资料。 2.发展想象与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编写科学童话,力争写得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1.
科普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对科普类文章的安排,几乎每册教材都有此类文章。这类文章由于通俗易懂、充满趣味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学生始终停留在喜爱的层面上,把了解科学知识当作了最主要的目的,而忽视了科普文作为语文课文的价值。那么,这类课文到底该教些什么、怎么教,才能使教学更具"语文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呵护童心,激活文本的灵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科普基地"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的指导思想,开展针对公众和学生的机器人、无人机科普装置开发:危化品爆炸现场泄漏物成分协同检测系统,新能源汽车动态充电系统,智能家居控制实训系统。该项目的实施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见、可闻、通俗易懂的科普装置,促进科普文化氛围营造,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3.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以科学知识为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也与自然科学有关。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儿童喜欢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新颖有趣的感知材料。在科学课中合理引入科学童话,会把学生带进一个富有情趣的神奇境界,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得到启示,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4.
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社会事业。青少年科普宣传素养发展实践活动,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条件和环境支持下,围绕一定的主题走出课堂,到校园和社会开展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科普小品文教什么?怎样教?先看定位,有两个任务:一是科普任务,了解科学常识,热爱科学;二是承担语文任务,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科普小品文要体现科普味,更要有语文味,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乐于探究。视角不同决定课堂的不同。《石头书》一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并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把这篇科普小品文上出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节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普文章通常向人们介绍某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产品,告诉人们某个自然现象,揭示科学道理。科普文章往往以文学的表现手法来介绍科学知识。它有时采用正面叙述的形式,从几个方面有层次地加以说明,有时采用童话的形式来说明。文章的体裁以说明为主,常常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引用数据等说明方法介绍有关自然科学知识。我们不妨采用这几种方法来阅读科普文章。(1)从事实中把握知识的要点。(2)文章是按怎样的结构、顺序来表达的,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向我们做介绍的。(3)要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些科学知识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普说明文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科普说明文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以达到提升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关注语言特点,注重文本拓展,使科普说明文教学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8.
李春霞 《文教资料》2012,(12):133-134
小学美术教师应正确把握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克服学科本位的倾向,在美术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美术教师要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发掘科普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在教学中巧妙地将欣赏内容与科学知识讲解相结合,在科普美术创作表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促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各类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科普童话,主要集中于低中年级.这类课文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教材是围绕科普知识而展开故事情节.因为这类教材既有童话的意境,又有科学的介绍,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着力教学生“三会”.现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小稻秧脱险记》和《水上飞机》两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潘珍西 《甘肃教育》2014,(10):43-43
正一、科普文章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深层意义科普类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在语言上来说,科普文章以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传播新的科学理念为己任,因此它除了准确严谨以外,往往还具有趣味化,形象化等特点;在结构上来说,多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方式排列,中学生阅读此类文章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其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