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感研究主要有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语言学三种学科背景。基于此,仅对语言学科下的通感研究进行述评。重点阐释关于语言通感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指出通感的性质是超常规的语义组合,通感的研究范围应当包括广义通感与狭义通感,通感的语言层面应分为句法通感与词汇通感,进而揭示通感的语义结构及语义迁移方向的内部分歧,最后指明汉语通感与外语通感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现象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经验映射,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认知机制与隐喻相同。  相似文献   

4.
联觉是人脑天生的一项特殊功能,它主要发生在生理层,主要是生理学或脑科学研究的对象;移觉主要是指人的实时心理出现的跨感官刺激——反应现象。它是人类后天社会心理的感觉自发行为,主要发生在心理层,属于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通感是人类言语行为的自觉建构,它主要发生在语言层。通感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生理联觉、心理移觉和语言通感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对于艺术通感的研究,研究者或从语言描写中的修辞角度,或从相关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角度出发去揭示通感美的奥秘。现今,随着现代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对联觉和通感现象认识的发展,仍有必要对诗的通感美作继续的理论探索。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审美创造必须借助于多种心理感受方式,审美通感便是其中之一。当诗人进入艺术想象的“神游”境界,五官感受消除了彼此的界限,相互替用,彼此相生,从而嬗变自如地拥抱生活,拥抱五彩斑斓的物象世界,心灵又自然叠合起过去、当前的知觉经验,通过表象联系、转化与想象,结果便孕育、生成、物化出了时空交叉的复合感觉经验的形象,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钱锺书发表《通感》专论之后,又在《管锥编》中多次申而论之,使得"通感"观念流行于学术界,尤其深刻影响着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和文艺美学。语文界对"通感"并不陌生,而以"通感"说为阅读教学主题或未之见。课例《歌声》即运用点拨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通感"常识,并学会运用"通感"写景状物和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英通感现象的研究历程,从作为修辞手段的研究到对其隐喻认知方式的研究,来综观通感现象的语言表现及其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工具,它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通感隐喻如何体现出系统功能思想,同时试图从语言最根本的生成处揭示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是如何重塑人类经验并成为意义产生的源泉即意义潜势的。本文认为,通感在概念功能、意义进化论、系统思想三个方面体现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尤其是在语法层面表现出重塑人类经验、反映语言的社会建构性。该文的分析尝试从通感的认知动因和形成机制两方面拓宽通感研究的理论视角,希望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也是一种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感在文学研究中更多的是作为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但仅从这个角度对通感作研究是不充分的。研究通感要在对传统的定义内容作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从文艺心理学和文艺美学的角度出发最终突破通感的修辞阈限。  相似文献   

10.
通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往的通感研究进行梳理,目的在于理清以往通感研究关注的重点,从而为通感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资料。文章共分三个部分:一、通感的性质;二、通感的描写与分类;三、通感的解释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感表达作者的人生体验,将瞬间的情感与沉淀的经验于刹那间完美结合,从而建构一种超经验的个人体验世界。它的生成有其生理基础,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基础。对通感的个性化解读是文本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通感在社会各领域的流传也是一个创新扩散的过程,它逐渐运用到了艺术欣赏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语言变异对社会及社会心理的折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变异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既为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制约,又有各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人的社会心理错综复杂,而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则有多个层面。只有联系社会及社会心理来研究语言变异,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语言变异的方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宁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3):44-46,52
流行词语是最新、最快反映社会变化的词汇部分,因而通过流行词语不难分析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尚和大众心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流行词语表现出这样一些大众心理:商业社会的实用心理;审美情趣的世俗变化;求新求异的心理变化;简便快捷的时尚追求。词语的流行是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调整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有责任去实现“流行是最好的”的语言理想。  相似文献   

14.
听力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听力学习过程当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在语言上存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障碍,文化上存在文化习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有心理上的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学习听力存在紧张不安、没有兴趣、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听力学习现象,通过对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心理障碍的分析和掌握,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学作品中尤为多见。通感是一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的角度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通感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它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和使用为核心的心理学。就英语听力教学而言,“听”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输入手段,只有有效且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出”。而作为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文歌曲可以让“输入”通过旋律和节奏变得更加通畅和易于接受。因此,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英文歌曲在听力课堂中的运用,能够为听力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这种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地认知语言,而且可以调动其高度的学习动机,从而为语言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身势语是人类交际中较常见的一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势语的研究不仅与语言使用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交际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身势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阐述身势语的概念、分类以及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从俄汉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俄汉身势语的异同,将其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深入掌握俄汉身势语,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熟练应用,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换经历了从心理反差到整合的过程,验证了以交际为目的语言学习应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从学习者的需求心理出发,尊重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短文听写中出现的错误的成因主要有语言和非语言两大因素。在教学中重视词汇积累、语法学习,扩大阅读面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将有利于学生短文听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