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中“子”字作为名词后缀的用法已经有150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15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这一名词后缀的使用不仅涉及到汉语名词的结构问题,还涉及到不同的语义表达问题。本文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笔者归纳出了制约汉语名词后缀“子”字用法的七条总原则。  相似文献   

2.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3.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杂记     
后缀“子”与“儿”异同辨“子”与“儿”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后缀 ,差别细微 ,本文对其异同试作简略的辨别。“子”和“儿”都可以加在动词 (如“盖”) ,名词 (如“刀”) ,形容词 (如“尖”)之后 ,可见“子”和“儿”能够区别词性 ,是构成名词的标志。从构词的角度讲 ,上述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词根 ,“子”和“儿”是词缀 (后缀 ) ,它们构成附加式复合词。当“子”和“儿”加在同一词根时 ,有的基本义相同 ,引申义不同。例如“板儿”和“板子” ,基本义都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而“板儿”的引申义为专指店铺的门板或音乐戏曲中的节拍 ,…  相似文献   

6.
<正>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后缀比较发达。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历史悠久的,如“子”、“儿”,“头”。据我们考察,这三个名词后缀在东汉以前就已经萌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正式形成,而在唐宋时期则已经高度发展和普遍化。今天我们语言中带“子”、“儿”、“头”的缀化词绝大部分在唐宋以前都已经出现。例如:“孩子、姑子、妹子、孙子、妮子、驴子,骡子、雀子、帽子、袜子、衫子、孩儿、孙儿、婆儿、狗儿、猫儿、门儿、窗儿、馒头、锄头、舌头、骨头、曰头、念头”等等,就是如此。第二类是较为年轻的,如“者”、“家”、“手”、“性”、“度”,“式”、“率”。虽然它们也是汉语中古老的语言成分,有的(如“者”、“家”)有时也起着类似后缀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古汉语中并没有发展成为名词后缀。只是近百年来,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儿"做名词后缀和动词后缀的两种用法。"-儿"是语素,应该区分构词和构形的两类"-儿"。  相似文献   

8.
常春 《文教资料》2010,(11):34-35
“子”尾和“儿”缀现象是《儿女英雄传》称谓词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构词,语音,以及运用范围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称谓词中“子”尾和“儿”缀现象在近代汉语中的日常普遍性.以及和现代汉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后缀“子”     
余梦遥 《考试周刊》2012,(70):21-22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10.
谈儿化的书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化是现代汉语里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也是汉语所独具的一种构词方式,甚至在修辞上也是有其独特的功用的。因此,儿化不仅涉及到语音,而且牵涉到词汇和修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然而,一般的论著只在语音部分谈到儿化的性质和在语音上的表示法,在词汇部分的构词法中论及“儿”作为后缀的作用。一般的辞书也根本不谈儿化的书写问题——书面上什么情况下要写“儿”,什么情况下不写“儿”(《现代汉语词典》只在所有的儿化词后加小字“儿”),只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儿”作为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其它成分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合成一个音节,叫做‘儿化’,书面上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子”字后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汉》中“子”的处理根据读音分为实语素“子”和后缀两类。后缀是“子”的虚化用法。虚化“子”从共时角度来看具有层次性,从历时角度来看具有渐变性,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又是前者的根源。“子”的虚化分析建立在对8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语料统计的基础上,由现状的分析溯源到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考察虚化的三个标准:词义的泛化、虚化,结构的固定化和语音的弱化。共时研究和历时考察的目的是对辞书编撰中“子尾”词的释义和分类处理提供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从19世纪的<字典>中引例,再用今福州话的材料补充,讨论了福州话的"子、囝、儿"三种小称后缀.本文重点在于说明除了"子"和"囝","儿"尾也一直存在于福州话中,作为形容词重叠式后缀的用法依然鲜活.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的名词后缀有“边、面、首、头、儿、巴、家、每(们)、的、子、者”等11个,表方位和人事;除名词、代词之外,还能和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其词组结合,并使其语法化为名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除了中性之外,褒贬兼备,喜笑怒骂、谦恭敬重、哀婉爱怜,无所不有。总之,其是近代汉语名词后缀的集大成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列举“阿”、“子”、“生”词缀在《祖堂集》中的用法,分析这类词在闽语中的保留情况.同时,将近代汉语附加式构词法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窥探近代汉语词缀发展面貌,反观闽语对近代汉语通语的继承状况.  相似文献   

15.
《训世评话》作为一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近代汉语语料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非汉语成分。本文梳理了《训世评话》中“害羞”一词和短语“等一会(儿)”的特殊用法,并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儿”缀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唐朝、两宋,到元明清时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独立成音节的后缀演变为不能独立成音节的几化。本文根据刘坚编著的《古代白话文献选读》及各时期代表作进行封闭性研究,把“儿”缀在近代各时期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总结“儿”缀在发展中的语法功能及语用特点。本文根据实例分析验证了王力的说法,即“儿”作为后缀出现于唐朝,各时期发展又各具特点:要注意先秦典籍中“儿”字不被认为是词尾,两汉时期“儿”开始用于人名,一直传到后代;隋唐时期“儿”字已完全虚化;两宋时期“儿”缓广泛用于各类名词性成分后,有多种新用法;明清时期“儿”缀在形容词重叠的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汉语中,“却”字的虚词用法灵活多样,通过对近代汉语代表性作品的调查,希望对廓清近代汉语中的“却”字虚词用法的全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汉语中,“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对《警世通言》中“将”的用法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中找出它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20.
词缀指汉语附加式合成词的附加成分,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是一种定位语素。位于词根之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之后的叫后缀。前缀如“老、小、第、初、阿”等,后缀如“子、儿、头、们”等。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提起汉语方言的词缀,以往总是首先想到南方的一些方言,像通行地区较广、使用频率很大的名词前缀“阿”,地方色彩很浓的名词后缀“仔、佬、公、母也”等等,而对北方地区方言的词缀却往往注意不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