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资源问题;三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湿地存在的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顺序逐一编写,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洞庭湖是整个洞庭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历年来一直是人们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采取了开展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示范项目、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渔民一起对湿地资源进行社区共管,开展有机渔业生产、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等保护管理模式,使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朱爱华  相炜 《地理教育》2011,(11):28-3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历年来都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版的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对该部分的要求主要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分布,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预防,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4.
徐萃  刘兵 《中国教师》2010,(Z1):323-323
资源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资源的各种属性,学会应用区域资源来发展区域经济的方法,另外运用事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区域的综合利用开发的事例,感受区域内部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亚南 《林区教学》2011,(10):78-80
大庆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由于油田开发、城市建设以及湿地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社区发展,大庆市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结合大庆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政府决策部门必须加快建立科学、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此促进大庆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对湿地旅游资源的过量开发,大量的湿地急剧丧失,继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保护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节教材以能源开发的重要省份——山西省为典型案例,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角度,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区域的背景条件)、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最优战略)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阐述能源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开篇介绍“能源资源”这一核心概念,紧紧抓住“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开发过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密切相关性以及煤炭在我国能源乃至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呈现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难题。紧接着以“四个框题”的形式,有序展开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洪峰 《考试周刊》2012,(34):196-196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世界最富生物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仅仅把湿地看成是一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湿地遭受破坏的情形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湿地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旅游是一种绿色环保产业,将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保护结合起来,以湿地资源、生态、人文环境为依托,选择具有区域特色、适合区域自身特点的湿地开发模式,将湿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充分显示湿地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实现湿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淡水之源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地质、气候、环境等不同,使湿地生物在生态系统、物种、遗传和景观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湿地的分布及其类别入手,剖析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种类、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根据搏弈论观点提出建立数据库,划定保护区,加强科研,开发生态旅游以及唤起民众参与意识等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措施,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属全国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态天然沼泽地之一。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旅游开发中,发展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保护性开发,重视生态建设,拓展开发空间,加强区域联合,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环保教育,搞好旅游促销,以实现区域环境生态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文章利用湖南省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案例,结合"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探讨湖南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风光旖旎的乌苏里江流域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诸多人类文明的足迹.探寻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分布特征,能使人们对东北古代民族的起源、社会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有全新的认识.文章试图从乌苏里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以及流域文化入手简要概述乌苏里江流域文化分布规律,并提出以饶河县为中心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乌苏里江流域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敏感区之一,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池州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区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构想,认为生态旅游是两全齐美的开发方式,既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又能使湿地资源得到较好利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的重要位置,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滨海湿地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存在环境恶化、功能下降、数量减少等诸多问题,而维持一定的湿地面积,对于构建健康的滨海城市生态系统必不可少。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中湿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正确处理好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共生,发展与生态共赢的原则,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池州市沿江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下游淡水湿地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和生态价值较高等特征。本文以池州市沿江地区的升金湖、平天湖与十八索等自然湿地为案例,通过依据案例区湿地利用方面的调查数据,首先阐述池州市沿江湿地的分布概况、资源赋存与利用保护现状,其次分析该市沿江湿地利用保护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了该市沿江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生态保护的主要对策和建议。着重指出:(1)适当开展退田还湖,改变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2)积极治理湿地周边的水土流失,修复沿江湿地的自然生态面貌;(3)严格立法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4)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楚文化是与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并提的一种地域文化形式,拥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特征明显,历史地位突出。陈楚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口市及其周边地区,其表现形式多样,文化事象丰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初具规模。在河南省乃至周口市"文化崛起"的政策环境下,需要对陈楚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性保护,倡导一种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开发陈楚文化核心文化产业,快速增强地方区域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环境、观光旅游和保障湿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走"生态立区"之路,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好人的发展问题。发展要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走变"减畜"为既要"增草"又要"增畜"还要"增产",实现草畜市平衡的"三赢"发展之路,重视从推进牧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加速现代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应进一步加大草原、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山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应重视林业与草业的和谐发展。坚持统筹推进牧民定居与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重污染企业有序退出。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重视健全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