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辅导员》2011,(Z2):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13):83-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咏史怀古诗歌教学的要求,高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从咏史怀古诗歌的定义,目前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守明 《考试》2014,(9):55-58
<正>咏史怀古诗歌的重要性可以用学者陈向春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一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歌的主要内容,宋末元初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巾的概括言简意赅: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相似文献   

5.
诗歌鉴赏自采用主观题形式考查以来,常常注重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评判,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审美教育功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诗歌鉴赏就是要引导学生自由地欣赏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美。然而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分类鉴赏,对诗歌的内容、主旨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对各类诗歌的特征意象理解还比较模糊,本文就诗歌的分类鉴赏作简要分析:一.怀古诗怀古诗将史事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的遭遇(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如杜牧《赤壁》)。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笔者在教学“古代诗歌鉴赏”这一专题时,有意识地将近年高考涉及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归类整理;结果发现,所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写景抒情类(1998年《题李凝幽居》、1999年《漫成一首》、2003年《过香积寺》全国高考题),咏物言志类(2000年《蝉》京、皖春季高考题),边塞征战类,怀古咏史类(1996年《怀古》全  相似文献   

7.
张舒 《现代语文》2009,(12):29-3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引导探究,就一定要鼓励质疑。在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案例一:到底该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针对本课重点,我布置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描写大运河的诗,并简单谈谈自己对大运河的认识。结果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诗,如唐朝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唐朝李敬芳的《汴河直进船》、唐朝胡曾…  相似文献   

9.
杨燕莉 《文教资料》2013,(31):15-16
诗歌文本解读的机械化、空泛化,严重影响了课堂诗歌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寻诗歌q-的诗情,并在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情比较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力求达成诗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段庆艳 《海外英语》2011,(6):298-299
威廉·巴特·叶芝是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代主义诗人。诗歌《湖岛因尼斯弗里》是叶芝创作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它是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思乡怀古情结的升华与结晶。对该诗歌的解析有不同的模式,该文聚焦于诗歌的文本解读,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技巧上来分析诗人在《湖岛因尼斯弗里》流露出的现代主义启蒙。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 ,笔者在教学“古代诗歌鉴赏”这一专题时 ,有意识地将近年高考涉及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归类整理 ;结果发现 ,所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写景抒情类 (1998年《题李凝幽居》、1999年《漫成一首》、2 0 0 3年《过香积寺》全国高考题 ) ,咏物言志类 (2 0 0 0年《蝉》京、皖春季高考题 ) ,边塞征战类 ,怀古咏史类 (1996年《怀古》全国高考题 )以及即事感怀类 (1995年《如梦令》、2 0 0 1年《赋得暮雨送李胃》、2 0 0 2年《春夜洛城闻笛》全国高考题、2 0 0 1年《月夜忆舍弟》、《摸鱼儿》上海高考题 )。而边塞征战类的诗词尚未考查 ,…  相似文献   

12.
鉴赏和评价古代诗歌对能力要求很高 ,它需要调动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来理解、分析和综合。不过 ,只要中学生对教材中同类作品认真研读 ,解题时借助恰当的技巧 ,答这类题并非很难。解答古代诗歌赏题的技巧可以概括以下四个要领 :一、明确诗歌类别 ,选准理解角度明确类别 ,尤其应明确内容和风格上的类型。内容上 ,有的诗歌咏史怀古。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996年高考试题所选的一首元曲。此类诗往往借对古人古事的叙述和评论 ,抒发诗人的情愫和抱负 ,是历史和现实碰撞的产物。诗人将冷峻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定位 ]李白怀古诗《越中览古》鉴赏。语文实践、探索侧重于把握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一般写作特点 ,尤其是通过古今对比抒发感慨、寄以情怀的艺术特色。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怀古咏史诗的能力。[切入 ]1 .学生对中国古代怀古咏史诗的基本感知。以“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为主题 ,课前布置学生理出已学过或未学但熟悉的部分怀古诗作 ,熟练背诵之 ,并就对此类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 .怀古咏史诗与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等类诗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探究 ]1 .将在课前布置的作业“我所熟悉的怀古咏史诗”在课堂上背诵、交流。 (这方…  相似文献   

14.
<正>《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怀古代表作,天历二年,正值关中遭遇大旱,作者本已赋闲在家,但仍然“受命于危难之间”,前去关中赈灾,该首元散曲即是作者在赈灾途中有感而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一共创作了九首怀古散曲,分别为《潼关怀古》《咸阳怀古》《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未央怀古》《骊山怀古(二首)》《洛阳怀古》,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进行叙述、描写、评价、凭吊、抒怀的诗歌,一般称为怀古咏史诗。由于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广义上又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成了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根据诗歌表现的意旨,怀古咏史诗可分成三种类型。下面就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6.
李侠 《海外英语》2011,(10):203-204,207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的一类题材,诗人将个人面对逝去悠久历史时的思索,熔铸于诗歌当中,抒发对人事的感怀。通过对《乌衣巷》两种英译在形式、诗作中传达情思的动词以及后两句的翻译上进行比较,该文认为林语堂先生与唐一鹤先生所翻译的咏诗怀古诗《乌衣巷》,各有侧重,一个注意到文化传播过程中陌生化语境的解读,而另一个则注意到了唐诗之神解读的重要性。通过对两首英译作品的诠释对比,对咏史怀古诗英译的臻于"化境",对原文风格,文化元素以及深层意蕴的传达与诠释,会起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的太极文化》(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2)班学生邹枫等) 课题运用《周易)中的八卦及其演化的六十四卦对汉字的构字方式进行尝试解说,并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太极思想。《余光中诗歌中的“中国结”》(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4)班学生李乃清) “中国结”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题与诗集名,课题揭示了余光中大量诗歌在思乡、怀古、咏史、唱游中反复吟咏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风大多色泽艳丽,格调低沉。杜牧诗歌却以“雄姿英发”(《蕊概》)称于绮靡颓废的晚唐诗坛,但晚唐诗坛的颓废感伤情调在其诗中也隐约流露,主要表现在伤今怀古的悲悼情绪和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上。其主要原因在于晚唐时代颓败的黑暗现实给诗人投下的心灵阴影及希望与失望、热情与冷遇而导致的个人心理平衡的失调。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歌的创作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怀古咏史,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是怀古咏史一类,刘沧以其独具一格的怀古诗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开拓,使得他成为继李商隐、杜牧之后,堪与许浑比肩的晚唐诗坛上又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以创意性导语,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1.诗歌导入法。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以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我以陆游的《书愤》为引语,使学生感受那种渴望失地却又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满腔爱国热情,为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设情境。2.故事导入法。课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上课时以选入的文本为中心,联系前后内容系统地把情节交待一下,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读曹雪芹的《林黛玉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