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每半年一次的芥川奖和直木奖评比是日本文坛的一大盛事。日前,正当人们翘首以待日本文坛大戏开锣,却传出意外消息:无人获得第142届芥川奖。这是此项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自1999年第121届之后首度空缺。而象征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倒来了个“一炮双响”,由佐佐木让和白石一文共同分享。其实,本届芥川奖的入围者中不乏明星、大腕。其中夺标呼声最高的当属“大森兄弟”,这对“兄弟档”作家的入围小说《狗总在身边》前不久刚刚获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6届日本文艺奖。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大巨匠。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140多篇小说,有“鬼才”之美誉。他的小说故事新奇、技巧高超、寓意深刻,尤其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智分析为人称道,对人性利已主义的揭露则是芥川文学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正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洋溢、学力丰厚、思想深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的作家.他在极短促的创作生涯中,给日本文坛留下了一百四十多篇作品.其题材新颖、构思精深,往往将深刻的人生探索置于多样的文学形式中,引人入胜.文章以小说《手绢》为例,从文本入手,用文本解构的方法探悉芥川龙之介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女性作家的创作相当活跃,水准也相当之高,作品频频入选芥川、直木等纯文学奖项。以至于大江健三郎将女性作家团体视为开创日本“新小说”的主力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来探究现代日本文学繁荣于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岛崎藤村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他从浪漫主义开始,最后转至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创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是日本文学史上文学创造生命力最长的作家,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被称为近代三大家.  相似文献   

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史诗内涵、史诗架构模式、史诗建构美学素质等三方面论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建构艺术, 探讨这一名著在史诗小说创作上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8.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在其逝世80年后的今天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作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可以从芥川文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入手,深刻剖析芥川的博学、芥川文学的特色和芥川文学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国际化的积淀、条件和必然。  相似文献   

10.
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的苏联著名作家肖 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 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民 族对世界文学的一大 贡献,他创作的短篇小 说《一个人的遭遇》也 成为反映苏联卫国战 争的一篇划时代的杰 作。但很少人知道,他 却将他的最后一部长 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最为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本文从《罗生门》入手,分析了芥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仅作品数量丰富,作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认可。进入新世纪,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对底层社会进行了热切的关注,从而塑造了一大批底层人物形象,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对回族小说的研究主要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以及是否具有回族特色几方面展开,理论界的关注对回族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回族作家的小说创作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顾亚娟 《文教资料》2011,(11):36-37
《罗生门》是日本大正文坛的"鬼才"——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小说的结尾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本文从芥川龙之介试图走出失恋阴影、写"脱离现实的""愉快的小说"这一创作背景、创作目的出发,从下人身上寻找芥川的影子并进行对比,从而分析下人的行为,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日本文坛"鬼才"。其作品《杜子春》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传》,1920年(大正九年)发表于童话杂志《赤鸟》。当时的芥川正饱受精神及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因此借《杜子春》一文显示出对人性利己主义的强烈控诉。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的芥川分身文学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日本方面的研究,理出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父亲的分身这样三条主线,对芥川分身文学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能对国内芥川龙之介分身文学的理解和研究起到一点补充、参考、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振兴和繁荣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对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还是对文学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襄阳市第三届“会春杯”短篇小说奖,明显加大了评选的力度,组织者把参赛的上百篇小说做了认真梳理,挑选出已有好评的短篇小说参评,在此厚实的基础上,选出了46篇作为初评篇目,  相似文献   

16.
杨骚一生仅创作两篇小说,即创作于1928年的<蠢>和1956年的<苹果姑娘>,前者受到"普罗文学"思潮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革命的浪漫谛克"特色,后者是一篇披着童话"外衣"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积极"干预现实",尖锐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童话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76年24岁的村上龙以其处女作《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获得了《群像》新作家奖和芥川奖,震撼了日本文坛也震撼了整个日本社会。到2005年,这部小说的销售量已经高达350万册,成为日本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如此年轻的作家就获得这么大的成就,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他也一跃跳上日本文学舞台,备受瞩目。《近似无限透明的蓝》以村上龙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述20世纪70年代居住在东京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在美国文化的侵蚀下,虽然正值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小说家,日本文坛最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昭和二年,这位文学巨匠却选择用服药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引起文坛乃至日本全社会的轰动。芥川的自杀是由多种因素常年累积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了自身心理、家庭负担、疾病困扰、对社会和人性的失望等等,而他的许多晚期创作都具有很强烈的自传色彩,直接或间接地将他的一生及其自杀原因反映了出来。结合芥川的部分晚期作品和芥川生平,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来探究芥川走向自杀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1,(15):160-160
有“日本后现代文学旗手”“日本文坛王子”之称的岛田雅彦目前现身上海书展为读者签售《徒然王子》,并与中国读者分享他的文学理念。岛田雅彦现任日本法政大学教授、芥川奖、三岛由纪夫奖的评委。除了文学成就,岛田雅彦绘画、烹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