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7年以《烦恼人生》开始蜚声文坛的武汉青年女作家地莉,被当代文学研究界视为“新写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以武汉为地域背景的中短篇小说《烦恼人生》(1987)、《不谈爱情》(1989)和《太阳出世》(1990)被视为“新写实”的力作,尤其是《烦恼人生》,可以看作是“新写实”的经典。但地莉小说中的生命激情——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评论界却似乎未注意到。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释池莉的小说。池莉之被文坛注意可能始于1982年的小说《月儿好》,但真正名声大震却是自1987的《烦恼人生》。这部小说真实而不嫌琐碎地记叙了武汉…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多数的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中,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而其代表作品: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黑洞》;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刘恒的《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则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平庸的原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切感人。这些小说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七个小说人物的叙述入手,从对话和独白的角度来解释《竹林中》小说叙事的魅力,试图在小说文本与民间故事以及电影文本的比较之中寻找小说《竹林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是位杰出的作家,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广受赞誉。《花桥荣记》是《台北人》中最具有写实特点的一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白先勇一改惯用的全知叙述策略而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这一视角的"见证"下,写出由大陆撤退到台北的那批人的悲剧故事,表达对往昔故乡的追念和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相似文献   

6.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7.
朱宝勇 《中国教师》2009,(Z1):385-385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无论从表层结构来分析,还是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意蕴,其魅力特征都是在显性因素中通过接受者对叙述主旨的领悟来隐性表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小说艺术都可以用"双轨"这一词来简略概括其表层形式与内在逻辑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中国白话文学史上第一篇开山之作的《狂人日记》则将这种双轨性因素带给作品本身的魅力和缘于文本而引发的外在审美价值发挥到极至,这也可以证明这种二元性的小说艺术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冯永朝 《现代语文》2006,(11):90-91
“新写实小说”是在新时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阶段出现的重要创作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轰动文坛,但随即或因对现实和社会的疏远,或因过于注重形式和语言技巧的玩弄被读者冷落,开始走向沉寂。正当文学似乎已陷入困境之际,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等一大批“新写实小说”相继问世,似一股春风给文坛带来了新的转机,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尽管人们对“新写实小说”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与它的“新”,而这“新”又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本文拟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叙事态度、结构方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入手,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的当家花旦之一,她的作品自始至终呈现给人们的都是一种冷峻客观的姿态,展现出其浓重的文人情怀.其特点在中篇小说《风景》中尤为凸显,强调突出生存现状的不可逆性,发掘其生存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意义而不对此做出价值评价,是《风景》的重要取向.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主人公们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描绘出了一道道绮丽的人生风景,寄予了作家对于现实及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湖北女作家方方的作品《风景》是"新写实"派的代表作之一。《风景》通过一个权力结构,对卑琐丑陋的生存状况进行还原,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卑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衍生的新兴小说形态,其原生态的写作方式独具魅力。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不作评价、冷静叙述的表现方式是其创作的特点,探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是其创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较之于其他流派,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文从内容、作家叙述态度、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及语言五个方面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角度为理论基础,分析并解读了小说和电影《朗读者》之间的异同,试图揭示小说和电影叙述的优势,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小说家京极夏彦的名作《后巷说百物语》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妖怪小说",通过对小说的叙述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独特的叙事空间和叙事视角,也揭示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玛丽·雪莱的传世佳作《弗兰肯斯坦》被文学界认为是最杰出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本文试图从该小说的叙述视角、叙述结构以及语言和象征意象的角度解析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她创作的"人生三部曲"系列小说(即《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中,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展现了更贴近生活的"原生态"的婚姻生活,构筑了一个真实的婚恋世界。与此同时,她让笔下的都市平凡男女在婚姻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由此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震云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以其对社会日常生活独到、深邃的洞察而被人称道。本文拟从权力制约下小人物的屈从与卑琐、客观冷静叙述下的批判立场两个方面来探析刘震云新写实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雷雨》严格按照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多年里的恩怨纠葛,集中在两个场景,不到24小时内展现出来。虽曹禺先生自己也认为《雷雨》太像戏,但是《雷雨》的独特魅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雷雨》阅读教学中,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彰显《雷雨》样式的独特个性,欣赏《雷雨》魅力。一、品析表现方式,比较戏剧与小说的体裁区别小说和戏剧都要叙述事件、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刘震云发表《塔铺》、《新兵连》、《单位》等小说,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从而为学界所关注。从1991年至1998年,刘震云接连推出一组以"故乡"为题或内容的系列小说,又以不同既往的叙述历史的方式,引起轰动,评论界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这些历史题材小说。随着《故乡面和花朵》出版,作家的创作风格又进行了新的转化和变革。到《一腔废话》问世,作者以迥异于大众的个性化语言抒写方式进行话语创新,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和提升。进入新世纪,刘震云又把有趣的形式与有深度的内容结合创作了《手机》,也许是它的新的实验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或许是因为趁电影《手机》的热映,学界又掀起一股评论小说《手机》的浪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述层次、进入意识、叙事时间之场景三个角度对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又来了,爱情》进行研读,从而见证这部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