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恐怖片风靡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午夜凶铃》、《咒怨》、《鬼水凶灵》、《鬼娃娃花子》、《富江》等,这些影片有个共同之处,即都反映了御灵这个主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式恐怖。本文以御灵为解读线索,探究日本恐怖片中"御灵题材"反映出的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顺涛 《人民教育》2012,(24):38-41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是镶嵌在奔流的汉江之滨的一所名校。武汉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水厂——宗关水厂与学校毗邻,水厂路小学也因此而得名。2006年,我校因地制宜提出了"水育文化"的办学理念,其意在师生中弘扬"水"为生命之源、文化之源,谋福万物,滋补万物,推崇"水"的优秀品质,探索"水育文化"的丰富内涵,发挥"水育文化"的独特功能,逐步打造了"水育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日语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言わぬが花"、"沈は金、雄弁が"等惯用表达法,汉语中也有"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表达法,两种语言中表示的"沉默"文化有何不同呢?本文从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来看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4.
"自杀文化"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名"和"誉"成为日本人行为中的精神动力之一。受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作家的影响,日本人的死亡心理和自杀式审美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时光的彼岸》是由日本裔女作家尾关·露丝所著,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关于同一个家族三代人不同的自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分析,探讨日本民族为了获得心灵救赎而独有的自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肃教育》2012,(8):98
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座落在风光秀美的兰州市中心地段——东方红广场南面。学校传承"爱"的文化,提炼出"上善若水"的核心文化,通过借水喻德,在校园中营造"若水文化",致力于"若水校园、若水管理、若水教师、若水德育、若水课堂、若水学子"六大工程,从而树立起鲜明的学  相似文献   

6.
邢泽  尚志芳 《考试周刊》2014,(44):37-37
本文就"和"背景文化在日本"道歉文化"、日本多元文化并存性、日本茶道文化特征等相关层面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日本社会构造及日本国民性格文化均是在"和"精神构架下形成和固化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もてなし"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招待、款待、待客。中日两国虽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进程的不同,"もてなし"呈现除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如中国人的款待极尽丰盛;日本人的款待突出量的恰到好处。由此,本文将以这种不同为背景,从日本人的一期一会、实用主义、序列意识三个角度剖析"もてなし"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再隋 《人民教育》2012,(24):41-42
何谓"水育文化"?我理解,"水育文化"就是依托水的性质、特点、功能,彰显水的性情、精神、韵致,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学校文化,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通,也是真善美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和谐统一。"水育文化",贵在"文化",重在"育人"。水可益智、水可育德、水可炼志、水可怡情、水可养心。水厂路小学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的江河湖海,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引介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显着现象。然而,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使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尤其注重守护其传统民族文化之"魂"。这一特点使日本在过滤、吸收外来文化时能够成功保存本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鬼存在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充满童趣色彩"鬼取瘤"的鬼故事,又有"鬼一口"这样的词汇,还有人们边撒豆边说"福进来,鬼出去"这样的习俗等,这些无不与日本的鬼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对日本鬼文化的解析意义重大。本文从日本鬼的概念、特征、对日本国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日本的鬼文化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水的品质与精神。我校依托长江之水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发点,从"尚水之德""若水之智""乐水之态"三个层面来培养具有"若水"品质的师生、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水育"文化、建成"上善"之校。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企业创造出独特而闻名世界的企业思想文化,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企和"思想. "企和"思想主要包括企业"内和"、企业"外和"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管理研究的主要研究特点的阐述,总结了日本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点,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管理的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分析中华水文化传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并完善水文化传播机构、增强传播意识;丰富水文化传播内容;拓展水文化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全面深入分析传播受众;建立反馈机制,跟踪反馈传播效果等水文化传播策略,提高水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现象中存在着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的矛盾现象,例如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不彻底性的矛盾,对性之开放和对情之含蓄的矛盾等等。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和刀》一书,对日本人矛盾的文化性格有着深刻的描绘。因此,试从日本人奉行的"和"精神的角度解读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和"在日本文化中是举足轻重的字眼。"和"不仅是"倭"字的代称,更包含有和谐、调和等义。但这种"和"文化解释只限于日本集团内部,对外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行径根本与日本集团内部实施的"和"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日本来说,集团性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在讲求资历的日本场所型集团社会中,序列意识构成是日本纵向社会的基础。在序列意识的基础上,日本形成了以武士道的"忠义"和儒家思想的"和为贵"为核心,以"忠孝恭顺"为宗旨,成员服从集团,下级服从上级的集团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实施水文化教育与教育的本质规律一致,应基于水文化的人文精神属性、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特点,应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从水的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三个维度来构建水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并落实于教科研主阵地、校园景观和媒介宣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水文化教育是水利院校育人事业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内外有别"是日本文化的中心特征之一。从传统的日式住宅建筑到日本社会的人际、风俗、文化、语言等,随处可见"内外有别"的思想痕迹。"内外有别"的观念贯穿日本人的思维、心理,对日本人的行为模式、语言文化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在语体、语法、词汇等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内外有别"的思想观念,考察日本文化的这一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房宁 《课外阅读》2008,(14):32-33
初到异国他乡,常会遇上美国人说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的确,不同文化的碰撞,常会让人领悟到一些东西。去年夏天,第一次踏上东邻日本的土地,就时常感受到这种所谓的"文化震撼",其中有三次给我印象尤深。早就听说东京的夜景美丽壮观,是世界著名夜景之一。到日本后不久的一  相似文献   

19.
"沧浪之水"原本指汉水的一段,并不具有特殊的涵义。但《孺子歌》的诞生,特别是经孔子、孟子、屈原等的传播后,就为"沧浪之水"赋予了崭新而深刻的涵义。他们把自然之水的清浊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清浊,乃至于社会的清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沧浪之水"成为高雅脱俗、清廉自守的象征,使"沧浪之水"由"自然之水"上升成为"人文之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语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日本"耻"文化的由来及发展进行分析,论述了受"耻"文化影响出现的自杀现象,认为日本人的自杀与"耻"文化有关,是受"耻"文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处理方式,"耻"文化是日本人自杀的一种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