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久前,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指定的15首曲目中.有9首是"文革"期间风行一时的样板戏中的唱段.  相似文献   

2.
“戏曲大家唱”节目,从它的前身“京剧茶座”算起,这个节目已经办了快有十个年头了。十年中,电台向听从推荐了众多的、遍及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业余戏曲爱好者,录制了他们的大量唱段。现在,这个节目在广大爱好戏曲的听众中,已经较有影响,被听众来信誉为“弘扬民族文化的一方沃土”。  相似文献   

3.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可以把它看作是编辑原则的一种说法——只用减法,不用加法。  相似文献   

4.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书斋题联。其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其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相似文献   

5.
洁尘 《视听界》2007,(2):108-108
我先生看电视一般只看三个频道。一是体育频道。他是球迷,每周要看几场比赛,德甲、意甲、英超什么的。二是央视戏剧频道。先生是天津人,父亲是京剧票友,从小生长的环境中京剧氛围比较浓厚,把他培养成了一位京剧爱好者。再就是央视的农业频道。作为一个园艺爱好者,农业频道里那些如何剪枝培土倒盆施肥的节目,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     
《浙江档案》2023,(6):65-67
<正>杭州近日,“礼赞八八战略、践行三个走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城市记忆见证杭州共富之路”档案故事宣讲会在杭城圆满落幕。宣讲会上,情景剧、舞蹈、京剧唱段、杭州摊簧、口述档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上演,让整个档案故事宣讲会有着高质量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心的精神推动力。多位来自街道、  相似文献   

7.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首先,记者采用了西方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叙事体导语”,把镜头集中在一个中国京剧舞台上。这样写出的导语使西方读者对“京剧配迪斯科”有一个直观的感性  相似文献   

9.
左仁 《兰台内外》2013,(3):11-11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事无巨细。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他们出钱出力,共同把京剧艺术推上了巅峰。  相似文献   

10.
黄育聪 《新闻界》2013,(15):15-20
《北洋画报》是1930年代北方重要的娱乐性画报。它登载了大量京剧剧评、演出广告和京剧改良理论。它以"艺术眼光"为指导,努力塑造一批"典雅"的京剧女演员形象,特别是通过"选举"等形式使京剧在更广范围内接受女演员,也推动了女演员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对京剧的新变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昆曲、京剧和京昆三者的表演存在着彼此继承的关系。对于三者之间同异之处的梳理要从京昆剧目与京昆剧目中的昆曲曲牌、京剧中遗留的昆曲曲牌入手,目的在于找到京剧对昆曲真正的承继关系,这不仅是一种梳理,也关系到如何阐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表演体系问题。本文从昆曲、京剧、京昆三者的范围、关系与区别入手,尤其是特别明确"京昆"的概念,即进入京剧中演出的昆曲,它不同于昆曲,同时也未完全京剧化。在此基础上,从全面系统地梳理京昆剧目与京昆剧目中的昆曲曲牌、京剧中遗留的昆曲曲牌入手,论述昆曲对京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了上海一家大报的几条文化新闻 ,一篇说的是“国剧大放送” ,一篇则讲“国剧班招考培训演员” ,读了前一篇的内容 ,方知“国剧”者 ,即是“国产电视剧” ,而后一篇则始终不得其解 ,“国剧”指的是何剧?“国剧”一词 ,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时 ,指的是京剧 ,由于京剧博大精深 ,流派纷呈 ,梅兰芳访问美苏 ,赢得国剧大师桂冠。目前 ,在海外称京剧还有“国剧”之说。解放后 ,我国对文艺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国剧”之称早已消失 ,每一剧种在我国和五十六个民族一样都是平等的 ,对剧种而言不能笼统称为省剧和“国剧” ,把“国产电视剧”称作…  相似文献   

13.
20年间在银川的两次会议为新闻摄影共谋大计,图片新闻从报纸配角转为主角,使党报在媒体的竞争中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发展、党报改版,在提到图文并重时,总有人把这个“图”字理解为“新闻图片”,把新闻漫画、时事地图、文字图表等武器丢在脑后,不少党报甚至在改革中把美编室、漫画记者“删繁就简”了。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  相似文献   

14.
人们说,编辑手中有两件工具:一把“斧子”,一把锤子。“斧子”是截长接短的,“锤子”呢,则要淬火加工,这两样工具,缺一不可。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是发挥“斧子”威力的所在。一篇反映几位年轻的科技人员辞职创办乡镇企业取得显著成绩的通讯,主题很好,文约3000字,并不算长。但读完稿子觉得长了。毛病在那?该长的地方不长,该  相似文献   

15.
<正>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古老的事物逐渐退出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老照片上突然会引发我们惊叹、惋惜的回忆和追念,京剧便是其中的一种。提到云南的京剧,大多数年轻人或许都不太了解。事实上,共和国成立后云南的京剧在中国京剧界却有着相当的地位,这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一个人,她便是已故的一代京剧艺术大师、云南省京剧院第二任院长关肃霜先生。  相似文献   

16.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郑板桥关于写文章的一句诗,意思是作文不能主次不分,枝蔓芜杂,而应删繁就简,像“三秋树”那样主干突出,洗炼精当。写一般文章是这样,写新闻作品更应该这样。胡乔木同志在《短些、再短些》一文中说:“任何作品,特别是新闻作品,段落要短,句子要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作品德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部礼宾的删繁就简史,亦是一部国力由弱到强的成长史,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外交大国日益成熟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10月,中国京剧院迎来它成立50周年的庆典。梅葆玖、孟广禄、杨燕毅、于魁智等京剧界名流齐聚剧院,自10月28日起连续25天25场演出名家名段,他们把剧院的生日庆典操办成一场豪华的京剧盛宴。恰在近日,一部长达26集、回顾200多年来京剧历史变迁的纪录片《粉墨春秋》已完成制作,导演蒋樾和段锦川在这部历时一年半完成的纪录片中,前后走访十多个城市,采访了近130位京剧的亲历者或见证人,拍摄素材9000多分钟。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20.
怎样搞好经济报道?总结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删繁就简,撮其精萃,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字:新、深、活。忽如一夜春风来新是新闻最突出的特征。不新,就不成其新闻。新,主要体现在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写法新诸方面。其中角度新是重要的一环。有了新角度,就使人耳目一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尽管是比喻,但给人一种意境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怎么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新角度?改革开放,使经济工作充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