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句话看似是对学生说的,可如果教师对学生说的自己都没有毅力,没有养成始终如一地坚持训练的习惯,学生的习惯又从何养起?所以,这里我们仍然谈的是教师的习惯问题。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离开语文课堂,进入数学课,许多学生就不会读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会读,而是数学教师不重视这一点。其实,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年级学生在做题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字不认识,然而认识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往往学生作业上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和家  相似文献   

2.
吴慎华 《云南教育》2002,(7):18-18,19
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经后天养成的。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克服,坚持达到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由于学生对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从二大方面阐述了汉语阅读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方式,一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旨在通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探究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手段,以便掌握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光靠学生的自觉自悟是不能奏效的,光靠教师的说教、规劝也是不能完成的。我们知道,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外部要有一种动力,推动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反复强化的训练,这种动力就是兴趣。也就是说,教师要找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突破口,才能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突破口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期.是形成基本学习技能的敏感期。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娟 《甘肃教育》2013,(22):84-84
一、时时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一个单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读,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因此.必须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施小青  冯康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53+255-253,255
本文通过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指出图书馆应该对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帮助,并提出利用图书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习惯养成就是口头多提醒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的表达习惯真好"等劝勉性语言,初听还觉得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导向性、激励性,然而一节课下来如果仍停留在这层面,就有点贴标签、肤浅的感觉。对策:习惯养成由表面走向深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误区二: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有的老师认为,习惯养成是学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进而出现重学生习惯培养轻教师本身习惯养成的  相似文献   

9.
马向阳 《成才之路》2012,(12):29-29
一、养成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与他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自能读书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理解、自觉品悟,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受制于课堂教学思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能够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状态,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我国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英语方面,学生想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不能只是靠课内的阅读,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延伸和积累,这样才能在阅读方面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1)引导学生建立好的阅读感官和思维的习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首先应在整体上对内容进行简单认识,然后再对细节进行认识,最后对整个阅读内容进行把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并趋于稳定的学习行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从教经验,从"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以及"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两方面出发,对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丁怡莲 《教学随笔》2016,(8):121-121
叶老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是贯穿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习惯。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一年级学生抓起。要树立榜样,反复实践,家长言传身教,并通过多种竞赛活动,加以巩固。  相似文献   

15.
说到阅读,一般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文科的教学,都会想到语文、英语中的阅读理解。其实,很多学生都有一个通病——粗心,每次在学生做作业和考试之前笔者都会嘱咐学生要细心一点儿,认真读题,不要看错或漏掉条件。但学生依旧粗心,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就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个性阅读习惯,就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近一阶段,听了几节中年级语文课,课上学生的阅读状态引发了我许多思考。苏教版中年级教材编排说  相似文献   

17.
叶老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是贯穿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习惯。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一年级学生抓起。要树立榜样,反复实践,家长言传身教,并通过多种竞赛活动,加以巩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标的实行,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现在虽然有不少教师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却驾驭不了这样的课堂,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布置默读,学生或正襟危坐,或歪在桌子上,目光呆滞,脑子空空,神游课外,过了大半天,也不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指名朗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不好,会影响学生运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针对当前中小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特别强调以下几种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13):5-5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学校教育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而现在的教育使学生远离了真正的阅读生活,无论是阅读量还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着重从阅读观念的改变、阅读环境的营建、阅读方法的形成、阅读意志的养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找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途径,构建学生学习的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