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及"CaCl2溶液能否用于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发现:CaCl2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由此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aHCO3=CaCO3↓+H2O+CO2↑+2NaCl。由于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存在差别,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2.
一、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例1 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ub〉;可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sub〉;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sub〉。解析本题考查碳酸钠的性质.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故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  相似文献   

3.
伍强  罗姣 《化学教学》2016,(12):61-63
为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对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做了定性实验探究,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做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主要是碳酸亚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碳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FeSO4+2NaHCO3=FeCO3↓+CO2↑+Na2SO4+H2O.指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均生成氢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反应原理 CO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2CO2)与NaOH的反应。当n(CO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2+2NaOH=Na2CO3+H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或只有Na2CO3;再向其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  相似文献   

5.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1用于气体的净化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 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 l=NaC 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饱和NaHCO3溶  相似文献   

6.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 用于气体的净化 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l=NaC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  相似文献   

7.
一、对反应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讨论 例1将CO2通入100g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1)2NaOH+CO2=Na2CO3+H2O,(2)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完成后NaOH已无剩余,且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增重13.2g.求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Na2CO3和NaHCO3鉴别实验是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第52页“活动与探究”中的一个内容。在第52页的表2—4列举了“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包括水溶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和与酸反应4个方面,然后参考这些信息来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HCO3。在这些性质实验中并没有提到CaCl2溶液与这两种盐溶液的反应情况。可是我们许多教师却将CaCl2溶液与这两种盐溶液的反应作为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解析设所得溶液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NaHCO3)和n(Na2CO3).则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和Na+的物质的量守恒原则得:  相似文献   

10.
针对Na2O2与NO2反应机理存在分歧,通过热力学分析、对比实验和定量实验,探究了Na2O2与NO2反应的产物.结果表明,Na2O2与NO2反应产物中既有NaNO2,又有NaNO3,并作了粗略的定量测定.期待此结果能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及试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体系结构 1.钠及其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原理,会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在计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对CaCl2溶液能否用于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鉴别,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对MgCl2溶液能否有效地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例证的方式,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论断加以剖析,并还原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经本文例析纠偏的错误论断有:(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水解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3)在聚氯乙烯塑料中不可能含有碳碳双键;(4)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Na溶液的碱性;(5)通过放出氧气的量能够准确推测与水反应的Na2O2的量;(6)加热分解法是区分NaHCO3和Na2CO3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杨善清 《中学理科》2004,(12):43-44
有关NaOH、Na2 CO3 、NaHCO3 互变型计算题是近年高考试卷中的热点 .这类计算题涉及多个反应 ,关系复杂 ,是考查能力的好题 .现将此种题的四类常见题型及解答规律作分析 ,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题型一 :CO2 与NaOH反应【反应规律】( 1 )涉及有关反应 :CO2 2NaOH =Na2 CO3 H2 O(CO2 不足 )CO2 Na2 CO3 H2 O =2NaHCO3即 :CO2 NaOH =NaHCO3 (CO2 足量 )( 2 )产物分析 :当n(CO2 )∶n(NaOH) =1∶2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2 CO3 ;当n(CO2 )∶n(NaOH) =1∶1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HCO3 ;当 1 / 2 相似文献   

15.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材(P32)页实验2-7: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粉末,结果表明:加入NaHCO3的试管产生CO2较快.原因是NaHCO3与盐酸反应为HCO3-+H+=CO2↑+H2O;而Na2CO3与盐酸反应分两个阶段:CO32-+H+=HCO3-;HCO3-+H+=CO2↑+H2O.这一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相似文献   

16.
该类题型涉及到以下反应:2NaOH CO2=Na2CO3 H2O当CO2过量时又发生Na2CO3 CO2 H2O=2NaHCO3  相似文献   

17.
1除去CO2气体中的HCl、SO2等酸性杂质时,为什么不能用Na2CO3溶液? 简单说,是因为Na2CO3水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Na2CO3+H2O+CO2=2NaHCO3.固然,Na2CO3会优先跟酸性更强的HCl、SO2等杂质气体反应,但毕竟HCl、SO2等属于杂质,含量很少,当它们被吸收完全后,主体物质CO2就会被吸收,这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4支100mL的塑料针筒中,分别充入40mLCl2,再分别快速注入10mLH2O,10mL饱和NaCl溶液、10mL饱和NaHCO3溶液、10mL浓Na2CO3溶液,可以观察到多角度、多层次的实验现象,以此总结出Cl2与H2O反应的实际过程,让优美的实验现象、精巧的实验设计、美妙的思维方式激活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无限兴趣,唤醒学生对化学真与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为验证Na2CO3、Na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且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设计了实验2-7(见教材第35页)。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必须是Na2CO3、NaHCO3同时落入稀盐酸中,否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论。另外,本人在做演示实验时无意中  相似文献   

20.
用CaCl2溶液滴入分别盛有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中,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就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溶液就是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