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与消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是其重要居所,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弓】领作用。然而,这一嵌入过程目前却遭遇着困境,这些困境的消解有赖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中,让核心价值观为人所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认知图式中,让核心价值观为人所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感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日常生活的事件中,让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等四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2):76-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具有长久性、普遍性和凝练性,与现实生活具有实用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嵌入过程存在诸多困境。必须让群众充分认知和认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地践行价值观,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难点,提出相应的实效性措施:树立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嵌入日常生活的培育理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践行路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引领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人们的脑子里,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理论文本中走出来,与民众的生活紧密连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体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把它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以三个方面为抓手,把握着力方向,拓宽内容维度,创新表现形式,实现理论与生活的对接,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学生所处的是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本文将剖析当代中学生的特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作用,并探寻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教育结合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是新时代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居所。日常生活根基、图式和目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理路。  相似文献   

7.
从日常学习生活、日常消费生活、社会交往、网络生活几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践行.借鉴日常生活理论,结合实证分析,探究日常生活中研究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契合研究生成长需要,增强导师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朋辈榜样示范的作用,丰富价值观教育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究生日常...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既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中学思政课新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形成机制,联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学思政课课堂及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要途径。同时,构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教学情境,创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并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突破口,形成多渠道、多平台和多学科的互动配合,是深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接受认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很好地践行载体和平台,本文分析了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学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务必将日常生活与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执行合一,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本文就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中学生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生心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嵌入学生的认知图式和生活经验中,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草根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乡土文化中的积极教育因素,开发形式活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能够相得益彰,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师生日常生活世界。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并引领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分析大学基于生活世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性,提出通过融入理论生活世界、实践生活世界、网络生活世界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课程通力配合、协同完成的重任。理顺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研究其难以融入思政课的制约因素,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采用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实施核心价值观教学。同时,要探讨多平台、多途径和多渠道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机制,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吸引力,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客观现实状况,从策略上做好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着力深入实施“主体协同”策略、“过程调控”策略、“认同强化”策略、“文化渗透”策略、“制度嵌入”策略和“生活涵育”策略,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更好推动社会发展和更快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根植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世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具备超越性、普遍性、引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现实化,在时代发展、日常生活、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的很多内容和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中,成为大众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具有的日常生活性、文本多样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征,使其能够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并能以各种途径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从高校思想教育、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党团实践活动等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日常生活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为高校培育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阶段,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对青少年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中学德育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从德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拥有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