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
  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按】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建议。
  忧心的家长们:
  我们不仅不该为孩子的情感打封条,还要认真地告诉孩子: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4.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5.
一次,一位家长跟我谈起她儿子对老师的不满:别的孩子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总是点头微笑,可她儿子招呼老师时,老师好像总是听不见。所以她儿子得出结论:老师不喜欢他。我相信这位老师是无意的,也许是顾不过来,也许是身体不适,也许……可孩子很在乎,老师无意中打破了一颗纯真童心的平衡。一次,我碰巧在大班厕所听到两个孩子的“悄悄话”。一个男孩高兴地对一个女孩说:“今天老师摸我两回头。”女孩更自豪:“这有什么了不起,今天老师还亲了我呢!老师就是喜欢我。”教师可能没把这当回事,但孩子很在乎。一次,一位家长声泪俱下地要求园长给孩子调…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里,“爱情如歌”初三试验版新教材里,已经安插进“爱情如歌”单元,直面爱情话题。这无疑是教育上的一个飞跃式进步。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当今社会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70%的孩子说孤独感让他们过早地渴望爱情;现在的少男少女,在学生时代,平均会经历两次恋爱(包括暗恋、单恋);90%的孩子不会把恋爱的事情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相似文献   

7.
今天,又轮到我值日,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迎接学生们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中,不知不觉又到了上课时间。我招呼值日学生刚要返回教室,一位家长扯着孩子走到校门口,孩子满脸不高兴,家长脸上堆着笑容:“你看,都是妈不好,今天我睡过了头,忘了叫你,妈妈跟老师说说。”说着便向我打招呼,望着眼前的一幕,我赶紧向家长说道:“没关系,你回去吧,孩子自己会处理这件事的。”“老师,你看……”很显然,家长是想替孩子承担责任。望着家长远去的身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刊物上看到的一则笑话:老师:小明,为什么不带作业?小…  相似文献   

8.
老师和家长,同样扮演教育孩子的角色,只是老师恐怕要比家长多一份心理负担。因为孩子的危机意识较弱,老师随时担心万一有点儿闪失,如何面对家长?如果家长能体谅老师的这份心,在沟通态度上加以尊重,老师对未来工作也能多一份信心。担当教职重任的老师,应该敞开心胸,排除防卫心理,包容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但是也不能失去立场,一味迎合家长所提出的“过分”要求。例如:“我的孩子会吸吮手指头,希望老师能尽快帮他改正过来。”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欧美先进国家,老师会回答家长:“这习惯是你把他养成的,如果你非常介意,请回去帮他改正后再送来。”而…  相似文献   

9.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询问:“老师,我们的孩子今天吃得怎么样?”“老师,我们的孩子光吃肉,不吃菜,可怎么办呀?”……是啊,孩子吃不好饭,是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了,我们老师也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吃得饱,吃得好。以下是我们尝试的几个小方法:方法一:饭前动员每天吃饭前,我们老师都会先阅览一下食谱,根据饭菜的特点做一番动员。针对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给孩子们不爱吃菜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牛肉炖土豆,叫它“黑白巧克力”,猪肉炒豆角,叫它“小豆藏猫猫”,让他们觉得新鲜,自然就调动起幼儿品尝美味的兴趣了。方法二:少盛多添好多孩子一看面前盛得满满…  相似文献   

11.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的“问题孩子”在农村的苦环境中能否得到改造这一话题,家长、老师和专家的看法不尽相同。大凡送孩子去的家长,态度肯定:城市诱惑太多,不利于孩子读书。苦环境,可以让孩子受到环境的熏陶,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自立,学会克服自身的缺点。但老师指出,城市“问题孩子”的产  相似文献   

13.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14.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  相似文献   

15.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6.
刘同娟 《家长》2022,(22):25-26
<正>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的表现,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每到九月份,幼儿园门口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少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在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嚎啕大哭,甚至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上幼儿园”成了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大战。新入园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严重的“入园焦虑”,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环境中,与妈妈较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出现不适应,因此导致焦虑不安、哭闹的表现。面对孩子出现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保持正确的态度,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带孩子回家“安抚”,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刚入幼儿园的焦虑时期。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享受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们入园了,我们对幼儿园既憧憬又惴惴不安。这里的老师怎么样,但愿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幼儿园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是陌生的,您的微笑和主动会让我们感觉温暖和亲切,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离园前为孩子整理整理衣服,梳梳头。看到整洁干净的孩子,我们会很高兴,而邋遢的孩子会增加我们的焦虑情绪。●孩子离园时,家长都会问“我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老师最好能从学习、睡眠、进餐等方面与家长交流,告诉我们孩子的具体表现,尽量避免用“挺好的”“很好”之类的笼…  相似文献   

18.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  相似文献   

19.
(一)新学期开始时: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便会“旗开得胜”。(二)享受成功喜悦时: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感受到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四)老师来家访时: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告状”。(五)有困难、失败时:家长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帮助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