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1号陪葬墓应为西夏“10号”帝陵,即神宗遵顼与献宗德旺的合葬陵。历史记载为遵顼、德旺陵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诸多信息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而161号陪葬墓世所罕见的盗坑,形制特异的山形陵塔,凸现帝陵特征的形制等遗址特征表明它就是遵顼与德旺的合葬陵。一陵葬二主是西夏亡国前不得已采取的特殊葬制,反映西夏了亡国前真实凄惨的一幕,造成了帝陵无法封号,史书不能记载,后人难以破解的千古谜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茂陵及其陪葬墓区所发现的汉代瓦当是我国古代瓦当发展序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西汉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它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渴望长生不老、希冀统治政权能够传之万世的意志和奢望.这些瓦当现珍藏于茂陵博物馆,为研究茂陵陵寝建筑装饰工艺、汉代书法艺术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盛世英主、风流天子唐明皇的生平及其葬身之处——泰陵的建制、地宫、石雕艺术、陪葬墓及保护情况,以生花之笔勾画出这座山陵之雄姿,令读者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4.
庆陵小学是庆陵、裕陵和茂陵三村联办的学校: 1987年初,学校为了解决房屋紧张、煤球无处存放的问题,校方特召集三个大队的书记、队长到学校共商建煤屋之事。经商定三个大队按比例出资兴建两间煤屋子。裕陵大队党支部书记许某以  相似文献   

5.
唐代帝王陵墓中有数以百计的陪葬墓,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是罕见的.本文对唐陵陪葬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陵陪葬墓呈现出前多后少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君臣关系和综合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帝后陵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陵墓的形制、规模、礼制建筑、供奉祭祀、陪葬情况及陵邑的设置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了西汉帝后陵墓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汉王朝建立后。咸阳北阪成为京城长安的京畿重地和帝王陵墓区,并按照“事死如生”的葬制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汉王朝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霸陵,宣帝葬于杜陵外,其余九个西汉皇帝均葬于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建有陵邑,设立县治,进行供奉祭祀和管理,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关中记》记载:“……五陵邑在咸阳塬上,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可见五陵塬主要因五陵设邑而得名。五…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表明,青海都兰热水北岸建有吐蕃佛寺,包括坛城、佛塔、灶堂等遗址.该佛寺周边为吐蕃墓地,分布有文成公主塔、贡松贡赞的吐谷浑妃蒙洁墀噶墓,贡松贡赞的象雄妃没庐·芒邦墓,可谓"藏后陵".据本文考证,血渭1号大墓、藏王陵西区六陵并非陵墓而是坛城式灵堂遗址.  相似文献   

9.
壁画是古代人们精神化发展的产物,就是以色彩记录形象;在从实用到欣赏过程中,人们总是力求使其精湛完美,越来越多的带有更多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正>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988年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