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肯尼亚殖民史中,女性遭受着英国殖民文化与本土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恩古吉·瓦·提安哥的《一粒麦种》,分析殖民时期肯尼亚女性背负双重枷锁的生存状态,同时揭示殖民时期白人女性不幸的生存图景。通过这一视角的解读,体现出作者对肯尼亚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白人女性尴尬处境的同情和惋惜。  相似文献   

2.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华裔法语作家山飒的小说《柳的四生》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四个发生在不同历史时空的故事,诠释了"柳"的象征意义。"柳"不但象征作为客体存在的女性,同时也象征抽象的观念,即"柳"象征生命复苏和转世复活,以及时光易逝和盛衰无常。对作品象征意义的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小说《最漫长的旅程》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小说。通过对小说中象征意象的解读,来解析隐藏在这些象征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并指出福斯特借此来表达他对英国爱德华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性小说《1984》中,乔治.奥威尔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象征这一表现手法。象征手法的使用加深了作品的文学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使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极权社会里的恐怖与残酷。小说中最主要的三处象征为:黄金乡、玻璃镇纸和无产者。这三种意象具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突出作品主题、揭示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作品中其他象征的运用也不可忽视,如"2+2=4"象征了极权社会里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局外人》中频频出现的‘光’这一意象,具有反传统的象征意义——从对理性和希望的象征转为刺目的恶性强势象征。暴露出理性结构体自身已经出现问题,并被问题带上了歧途。从而"为人"的理性精神变成挤压人的精神空间的暴力。私人体验的自由权力和言语权力逐步沦丧。默尔索式的"沉默"成为向人们启示真理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后遭到理性暴力将其处以极刑的审判。  相似文献   

7.
<觉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黑衣女人的艺术形象蕴藏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她神秘、孤僻、一言不发,在小说中只短暂地出现数次,而且作者对其的描述也是寥寥数语,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形象却是作者用来突显主题的有力工具.她代表了重压广大妇女的黑暗社会,象征了女主人公摆脱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美好希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8.
阿芙拉·班恩是英国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其散文小说《奥鲁诺克》是较早反映英国殖民活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异域空间殖民活动的描写,班恩向我们展现了17世纪英国在非洲和苏里南的空间殖民,对不同种族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体现了殖民者在新地理空间中的现代奴隶制经济学实践,同时隐约流露出班恩希望改良殖民统治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9.
人心的黑暗,社会的缩影--论《蝇王》的实物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在其成名作及代表作《蝇王》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从不同层面赋予实物以象征意义。该文从实物方面入手剖析其象征意义,探讨本书中象征手法与主题表现、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塑造的有机结合,从而解读戈尔丁所寓言的人性及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强权发展的结果,其爆发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将战争制造者的帽子扣在林则徐头上是荒谬的.作为一名近代人物,不可否认,林则徐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决不能因此否定他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锋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不能否定面对殖民侵略,边抵抗、边学习的历史发展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7,(2):88-91
"神圣之树"作为北美印第安人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是他们寻求智慧和心灵成长的源泉。它不仅为土著人提供了团结、安全、自由与复兴的途径,而且也为其子孙后代带来宝贵的教育意义与人生启迪,他们的生活准则、部族信仰都建立在该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之上。通过"神圣之树"的教诲,土著人获得来自"四方"的愿景、梦想、经验与引导等品质,使他们能够与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繁衍生息。"神圣之树"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我们了解北美印第安人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士文化。本文从渔父意象产生的历史渊源,渔父意象的象征意蕴,以及简述剖析解读古代文人"隐逸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古典文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中的"扇子"是一把独特的道具,它贯穿了侯方域李香君爱情以及国家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侯李爱情的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是作为定情信物,二是作为斗争武器,三是作为传情物件,四是作为斩情利剑;其次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侯李悲欢离合命运的象征,也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象征,同时也是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的体现;再次它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统摄全局的结构,加剧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有利于悲喜情节的互化。本文就是从其阶段特征、意蕴内涵、艺术效果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桃花扇》中的"扇子"。  相似文献   

14.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主题,分析了门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小说中的象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吉姆老爷》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绘的是维多利亚时期,正值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繁荣期,因而文本中弥漫着白色人种优胜论、种族歧视与殖民欲望等殖民话语。但由于康拉德对英国民族的折服,源于对那培养了高尚道德的文化背景的衷心推崇,因此,康拉德对人的忠诚高尚的道德感的强调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殖民话语,而作者对人性的复杂和世界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康拉德内在的思想矛盾性都导致了对殖民话语的反构。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中叶,英国将其殖民触角伸向西南太平洋地区。至20世纪初,英国通过各种手段占领了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岛屿。为体现帝国体制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采取了统一但有所区别的管理模式,如监管与"间接统治"、托管以及殖民共管等。实践证明,这些多样的殖民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殖民地或附属地的传统社会结构,而且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英帝国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18.
河流在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丽芬历险记》中充当着文章内容的主线索,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河流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哈克与吉姆所追寻的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19.
威廉·杰拉尔德·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使用大量象征手法来表现"人心黑暗"这一主题.他认为人的本性基本上是邪恶的,所以对人生抱着悲观态度.戈尔丁运用的象征手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象征和整体象征.个体象征形象主要来源于神话传说、圣经故事,以及西方古典文学作品;整体象征形象也就是通过上下文获得象征意义的形象.这两类象征手法交替运用,起了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达到了神秘性与现实性并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北欧海盗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侵扰。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史学界多半是从北欧海盗给英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角度阐述其历史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它推动不列颠文明发展的特定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事实上,北欧海盗的入侵对英国社会的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北欧海盗成了英国对外扩张的领路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先锋角色,为英国殖民扩张一路披荆斩棘,替英国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更为殖民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海盗掠夺不仅推动了英国航海业和商业的进步,而且促进了英国军事的发展。他们为英格兰留下了海盗遗产,孕育了不列颠文明中最为显著的海盗文化基因,并将英国引入了世界海洋强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