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主要受走向北东东、北西和北东3组断裂控制,新生代不同时期各组断裂活动程度不同。在编制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层等厚度图的基础上,讨论了雷琼断陷盆地及其内部次级构造在时空上的迁移、发展和转化特征;根据地层厚度反演,估算了盆地的下降幅度和不同阶段的下降速率、拉张因子以及拉张量。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且与南海扩张、深部物质运动以及印澳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系统整理、处理了民和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系统推断了民和盆地及邻区的断裂构造体系,认为盆地主要发育NW-NWW、NNE向两组断裂体系,NWNWW向断裂为基底断裂,基本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的分布特征;由于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得基底呈隆坳相间分布,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相似文献   

3.
利用西昌米市盆地地质资料,结合地腹地球物理、钻探资料等,针对盆地内深层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沉积地层的铺设使断层的形成间距更小;基底滑脱层的设置使构造形成加快而且向盆地内递变,变形的距离也更远,而模拟的刚性基底变形范围有限;受滑脱层影响,断层多以断滑性质为主。西昌米市盆地深部构造变形特征受软的碎屑岩基底和同沉积地层的双重控制而形成,对解释稳定块体局部变形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长沙地区第四纪地层、沉积环境及新构造运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1)下更新统与中更新统的分界线应放在白沙井组与新开铺组之间较为合理;2)更新世以来,本区环境为河湖演替的发展过程,“白沙井”组为中更新世早期河流沉积;3)由于中新生代以来地幔上拱引起洞庭坳陷沉降,致使区内出现南升北降的掀斜变形;4)继承性构造活动和新生的构造,集中表现在湘江两岸的阶地变形及 NNE、NE、EW 向三组断裂,这些新构造均发现在晚更新世以前地层中,说明该区近期属地壳运动较稳定的时期。但晚更新世以后的构造形迹需进一步查明,而一些重大工程仍需进行系统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6.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宙中深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即三合屯岩群表壳岩组合和新生界玄武岩。太古界三合屯岩群:主要为一套中深度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由于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岩层的原生构造已无法辨认,属于层状无序岩层。新生界玄武岩:主要为南坪组玄武岩、军舰山组玄武岩和船底山组玄武岩。区域上构造主要包括太古代变质基底内发育的早期韧性变质变形构造及后期迭加脆性断裂构造。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中侏罗王家店复式岩体和变质深成侵入体TTG岩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闽南粤东沿海地区NW向断裂构造与沉积建造、地貌特征、地形变、热震效应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关系分析,确定本区的NW向断裂带是仅次于NE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又一组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由于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差异,使NW向断裂经历了张性(或张扭性)—压性(或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三次断裂性质的转变。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WW向,造成NW向断裂张裂性质的增强,火山喷发,中基性岩脉的侵入,地貌上表现为以断块作用为主的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并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的有限模型,结果发现与NW向断裂构造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应力场方向为300°,而从节理统计,和震源机制及实测资料等求得的最新一期应力场分别为300°,280~300°及290~317°。从而说明本区的应力场是晚新生代应力场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对张家口盆地及邻区的重力场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区内重力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局部凹陷区以低值异常为主,隆起区为高值异常,研究区内基底起伏较大;张家口盆地断裂构造方向性明显,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占主导地位.盆地内断裂构造的发育受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复合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运用构造演化的观点,对豫西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经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压剪裂陷、和性断裂和地壳坳陷三 盆方式,指出了盆地演化受成盆应力机制、地壳活动状况制约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沉积特征、岩相变化含矿性进行初步探讨。得出盆地性质和演化与地壳活动的性质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11.
大地构造地貌及其单元的划分,通常是以地壳构造运动学说为依据的.仅在笔者所见的有关地貌学的论述中,尤其是教材中,关于大地构造地貌,目前多是以槽台说为依据.槽台说主要是根据对大陆型地壳的研究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对全球性构造地貌的解释,不能不受到限制.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诞生的板块构造学说对全球构造运动的机制提出了新的看法,成为当代地学界最为重要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格局,将全球划分为若干板块(Morgan.W.J提出20板块分法,X.Le Pichen提出六大板块分法).由于板块的分离与汇聚,而逐渐形成人们所看到的大陆的基本轮廓,以及现代的大陆与海洋底部的构造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车镇凹陷车66井区沙三下地层发育有巨厚的烃源岩和滑塌浊积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沉积,砂砾岩扇体包裹于巨厚的烃源岩之中,成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最直接、最便捷的地质体。砂砾岩体的舍油性与其储集物性密切相关,而储集物性又与扇体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以及与盆地基底断裂的配置关系密切相关。储集物性好则储层的含油性好。储层微裂缝的发育在改善储集物性、储层含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扇体有利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和与盆地基底断裂密切相关的构造应力集中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带,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使构造物理模拟结果的表面能够被正确地轮廓化、可视化,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和许多次要断层的同时,还反映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结合相机拍照和三维扫描对构造模拟过程的记录结果,通过分析和解译,明确了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成因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三维扫描技术在研究琼东南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武当山隧道廖家沟斜井DzK48 470~512段为云母片岩地层,受区域构造影响.断裂、褶皱较为发育,隧道两侧软硬不均.本文介绍了云母片岩软弱不均地层发生坍方后,如何安全、快速进行处理,防止坍情进一步扩大的施工技术.并通过对坍方原因的分析,总结了一些软弱不均地层防坍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虽然人类的种种活动,诸如进行地下核试验或修建水库及大坝,也引起过一些小地震,然而引起所有的大地震和许多小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应力逐渐积聚造成岩石断裂。 地球表面由一系列板块组成,最强烈的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的边缘,因为那里的板块相互错动。岩石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岩石毗连地区受到板块运动推力或拉力的作用,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兰州-白银地区的构造特征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对研究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该区地震与重力异常、断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NWW-NW、NE、NEE、SN向四组断裂,其中NWW-NW向为主干断裂,是控制区域地质体分布的主要构造因素.地震受重力梯级带和断裂控制,中强地震受NNW断裂控制明显;微小地震与NWW、NEE向断裂关系密切,重力梯级带是地震潜在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该区地震活动认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编图,系统探讨研究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带、北北东构造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区内地震活动受北西西向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控制作用明显.新生代以来,在NEE-SWW向挤压,NNW-NN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持续发育和活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区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活动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的延续性,一指文学现象前后相继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指重复事物的承继发展创新。断裂性表现为文学观念、形式技巧、文体、传媒、接受主体诸方面。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是文学史特有的个性。双重构造,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突出文学的特殊性,是正确评价创作实绩及样式兴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