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唯美主义艺术运动倡导者,英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作家,唯美主义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尔德诗歌作品中充满着浪漫主义元素,分析其诗歌作品中所具有的浪漫主义元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运用,多用民谣、抒情诗、颂诗、十四行诗、讽刺诗、挽诗等形式,主题表达上沿袭英语诗歌的传统,寄情山水,讴歌自然,简约地表达浪漫情怀;表现形式上主观性也很强,王尔德的主张比较接近于浪漫主义,如对想象、感觉、个性以及创造力的推崇和对庸俗、低劣、乏味的唾弃,都与浪漫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英国最为著名的唯美主义艺术运动倡导者,英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作家,唯美主义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不仅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戏剧、小说作品,而且也出版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集。王尔德诗歌作品中充满着浪漫主义元素,分析其诗歌作品中所具有的浪漫主义元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浪漫主义诗歌题材的运用,多用民谣、抒情诗、颂诗、十四行诗、讽刺诗、挽诗等形式;主题表达上沿袭英语诗歌的传统,寄情山水,讴歌自然,语词明了、句式简约地表达浪漫情怀;表现形式上主观性也很强,王尔德的主张比较接近于浪漫主义,如对想象、感觉、个性以及创造力的推崇和对庸俗、低劣、乏味的唾弃,都与浪漫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由男性诗人所主导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忽略了女性诗人的文学地位和女性诗歌的文学价值,在当代经典重构的大潮中遭到了质疑。女性诗歌在浪漫主义时代有着辉煌的接受历程,只是在浪漫主义时代以降的接受史中由于选集政治、父权文化等原因被割裂于经典之外。而对于传统浪漫主义经典的男性诗人来说,他们亦有着不同的接受与经典化历程,这为女性诗人诗作在当代的再接受与经典化提供了历史支撑。当代西方对英国浪漫主义女性诗歌的再接受,促成了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影视音乐审美价值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儿.影视艺术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表演等综合艺术门类.它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在影视艺术中具有独立的、重要的审美价值,是影视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家。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中,他非常重视时间的艺术功能,将时间作为升华诗歌情感的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英文诗歌不仅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诗歌独特的诗行形式会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审美空间和视觉形象。从诗歌的视觉形式,我们总会从诗歌的内涵上去理解和诠释这种形式背后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新月诗派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译介,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新月诗派相似的译介取向。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译介,一方面是新月诗派自觉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新月诗派在诗歌的情感特质、个性特质和自然特质方面深受译介对象所影响的痕迹,从而突显了新月诗派的浪漫主义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他以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其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使其浪漫主义诗歌充满无限魅力,充分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惊天动地的歌唱。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李白的诗歌感情充沛,率真豪放,偏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他的诗歌无论何种题材都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这种色彩使诗歌呈现出山呼海啸的气势,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也使感情的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瑰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体现的风格多种多样,既豪迈奔放,又清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的同时分析了徐志摩诗歌浪漫主义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偶:汉语言文化的有意味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的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能引起不同于一般感觉的“审美感情”的艺术形式称为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按照审美积淀论的界说和解释,这种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必然与人类深层的文化结构相同形,它的形态必然反映着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的产物。语言艺术中也有着种种这类“有意味的形式”。汉语中的对偶,作为汉族人富有特色的表达手段,能满足汉民族的特殊审美需要,它以汉语特有的材料浇铸成型,其中深深地积淀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作为重要的文学流派,在中国文学史及英国文学史中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两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浪漫主义诗歌会有哪些特色呢?是不是浪漫主义在英文和中文中会有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呢?本文拟从起源、作诗法及思想内容三方面分析其“不完全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的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能引起不同于一般感觉的“审美感情”的艺术形式称为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按照审美积淀论的界说和解释,这种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必然与人类深层的文化结构相同形,它的形态必然反映着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的产物。语言艺术中也有着种种这类“有意味的形式”。汉语中的对偶,作为汉族人富有特色的表达手段,能满足汉民族的特殊审美需要,它以汉语特有的材料浇铸成型,其中深深地积淀了汉族文化的哲学意识、审美意向,映现着汉族思维方式和表述特征,是汉族文化中的“有意味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济慈的“客体感受力”说与现代诗歌美学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不仅写出了许多受到后人称颂的、充满着美与情的诗篇,而且提出了不少十分重要的诗歌美学理论,“客体感受力”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理论从三个方面开辟了诗歌美学研究的新领域,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以及真与美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是水火不相容的,现代主义诗歌反对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宗旨,但在济慈的诗歌理论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敏感预见  相似文献   

17.
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中,夸张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浪漫主义诗歌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重点对李白诗歌的数字夸张这个方面进行大量的论述,来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威廉·布莱克,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先驱,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航者。约翰·济慈,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是该时期最年轻的诗人,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两人同时创作了名为《秋颂》的诗歌,虽然名字相同,都是借秋抒发感情,但通过秋景之美各抒己见,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本文将从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感情出发,对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手法以及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以便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能够对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有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雪莱是英国杰出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诗歌,透过这些诗歌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雪莱对于大自然深沉的热爱,他的浪漫主义情怀、理想主义的思想,皆受此影响颇深。热爱自然的雪莱,也接受这来自大自然灵感的馈赠,笔者通过对雪莱诗歌中自然意向的研究,探究雪莱诗歌中更加多样化的情感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示雪莱诗歌中渴望建立理想社会的一面,同时也展示给世人他内心的痛苦与阴暗的一面。以此,给我们当今浮华的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感悟。  相似文献   

20.
豪放飘逸、率真洒脱是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用富有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用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浓烈情感,用不吐不快、酣畅淋漓、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