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对巴金、马宗融和毕修勺3人或创作《萌芽》或翻译《萌芽》的过程及受左拉的影响进行梳理。指出法国作家左拉创作的长篇小说《萌芽》从20世纪20、30年代起多次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巴金于1933年创作了中篇小说《萌芽》,巴金好友马宗融在1935—1945年翻译了左拉《萌芽》,之后翻译家毕修勺在20世纪50年代也翻译了左拉的该书。3人彼此相识,又都有留法经历,"对左拉的作品的喜爱"这根纽带促使他们通过创作或翻译的文艺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一部文学作品,它那作为反映生活,创造形象,体现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创作方法,必然要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作方法的辨析,也应该从剖析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入手。  相似文献   

3.
《寒夜》是巴金先生很有影响的一部小说。本文试从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刻画的人物形象,运用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论述巴金先生现实主义表现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里,有两部具里程碑性质,足以代表其小说面貌的作品。它们是《家》和《寒夜》。本文想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对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家》和《寒夜》的写作,虽然前后相隔近十多年,但作家的艺术个性——这被屠格涅夫称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却象一根红线贯串了这两部作品。其特色之一是:作家所关心的,在艺术上作刻意追求的,是人心的发掘和探索。研读《家》和《寒夜》,我们可以发见一个颇有兴味的事实:这两部作品对人物肖象、体形和服饰的描绘都很简约。在《家》里,作家对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觉新  相似文献   

5.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汪文宣是巴金小说《寒夜》里的人物,魏端本是张恨水小说《纸醉金迷》里的人物,两部作品虽然作者不同,故事结构、故事情节不同,但两部小说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写作时间相当,写作背景相似,文宣和端本两个人物身份相同,经历也有相同之处,所以两个人物形象还是很有可比之处的。他们的悲剧有社会、自身等原因,作品也反映出两位作家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销毁文件》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达娜·斯皮奥塔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销毁文件》中的情节与人物,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8.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 ,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 ,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 ,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 ,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 ,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 ,为现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典范 ,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10.
西奥多·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是一部蕴含十分丰富的小说。自从1900年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就从各个角度对小说加以分析,对小说人物加以评判。各个时期的批评为研究这部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上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基于此,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小说中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为立足点,探讨小说中人物行动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从而对《嘉莉妹妹》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对小说中的人物所作所为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将以对比的方法来解析剧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以期能够从把握人物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2.
《情人》出版于1984年,凭借这部小说作品,"杜拉斯热"风靡全球。《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杜拉斯晚年的又一代表作品,它被女作家称为是《情人》的续写,甚至在它被发表之前曾使用过《重新开始的情人》这样的名称。这两部作品存在故事主体的延续性和互文性,在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都能发现相似之处,但它们同时拥有各自的特色,笔者希望从作品的语言、人物、叙事手段等方面对两篇小说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高度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文学批评家从多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文章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背景,从典型女性人物形象比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小说开篇与结尾的巧妙设计三方面探究夏洛蒂·勃朗特在《维莱特》中传达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4):24-27
《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尝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雨果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行为所寄托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极富代表性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本文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分别从形象、题材、母题、情境几大方面对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其内在联系性,为中外其他文学作品形象的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早期著译作品中,他的长篇小说《雪》,是以煤矿生活为背景,原题名为《萌芽》,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被禁;第二年将书中重要人物改换名字,并改书名为《煤》,开明书店刚排好版,又被反动政府禁止,不及问世。巴金不服气,把书名再改为《雪》,自费印刷,假用“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作为出版者,秘密发行。这部小说,当时还有《朝阳》之名,利用现代书局原版印行过。这也是现代“文网史”中的一段史料。他作品改名出版,或转社出版改名的也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两文。这两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文章风格、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在这两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对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各种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通过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与岸上的生活之间的对比,通过理想与现实、童真与世俗之间的对比,充分地展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这部小说的标题形象、贴切、喻意隽永;书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个性突出、富有魅力;小说的结构严谨,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结局也十分耐人寻味,是一部值得细读和研究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魏翔宇 《海外英语》2024,(7):204-206
针对目前应用评价系统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较少的问题,以《赎罪》和《追风筝的人》两部作品的文本为语料,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评价系统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统计、归纳和整析语篇中的评价词汇的使用与分布等情况,从评价系统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出发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两者的异同,以期为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为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更宽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