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浩是宋代著述甚丰的作家。他的诗论体现了宋代诗文革新的基本主张和正确方向。他坚持“文道统一”、“以道为主”,强调作家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他主张诗歌清壮雅正、追还古风,故推崇陶潜之清淡、杜甫之沉郁、李白之豪放。他创作了不少诗歌,体现了“清”、“健”的风格。邹浩的诗歌,亦印有禅学、儒学、道学三位一体的思想烙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代通儒,顾炎武在诗文创作上提出了不同于俗的独特见解,他提出了"诗主性情,不贵奇巧"的深刻命题,强调"文以明道""文须有益于天下"的创作主张,并在对古代诗歌传统的推原考究中重新阐释诗学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有一个考点是"语言",它又分为三个子考点: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文本拟结合古代诗歌鉴赏题讨论一下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诗眼的解题技巧。一、炼字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主张诗歌创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福楼拜也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  相似文献   

4.
严虞悖作为清初的诗文名家,通晓经史,其诗文观念,散见于其所著诗歌、文章.他主张为诗作文应该“原本六经”,要对社会有担当,不要堆砌辞藻、无病呻吟.《偶题四绝句》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诗文思想的组诗,也对我们了解清初的思想文化的特点,即反对空言心性,要求经世致用的实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5.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赵执信是清初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论诗推尊“诗中有人”,强调诗歌的真实性,体现了道家“崇真”的思想.他在诗歌创作中批判现实,大胆讥讽当世君主,体现了道家“无君派”思想.辨析赵执信诗文中的这些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7.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主张诗歌应抒写个人真实的情感,强调个性、性灵的展现。围绕这一理论主张,他提出了一系列艺术技巧方面的观点:表现手法方面诗歌要有所寄托,具有一定的非真实性,不应拘泥表面内容;用典要适宜,反对使用生典僻典;语言文字方面,他注重炼字,强调语言的平易晓畅,通俗上口;关于韵律,他则认为诗歌应选好韵,不用僻韵,韵律不应束缚性情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作为唐代的诗文大家,但对他的评价多抓住了他后期的诗文特征,而对他前期的诗文特征很少有人探讨,有着亦是以耳代目。作为一个拥有强烈济世心的柳宗元,他前期的诗歌虽然不多,但却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至死不渝的灵魂。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其诗歌进行分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中叶,唐寅的文艺观与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王阳明的心学、唐宋派的本色论,既有精神上的相通,又显示出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他们在哲学思想、诗文理论、诗文创作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唐寅等吴中文人与前七子在复古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前七子复古主旨是要恢复具有儒家传统的古典主义诗歌风貌,而唐寅等吴中文人复古是要实现自我情感和才性的自由抒发,他和王阳明在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契合.但唐寅在肯定情欲、重视人的自然要求、追求个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他提倡文学创作抒发真情实感,不事雕琢,一任自然,这种主张与唐宋派要求文章文从字顺、本色自然、反映真情的观点也有相合之处.唐寅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明代学术思潮的转变,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作为象征主义诗歌最有影响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与欧美传统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他与象征主义运动的其他作家一样,公开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直抒胸臆的创作方法,主张诗歌要靠“直觉”表现“内心”。他同时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区别,主张将批评的重点投向社会化领域。在学的表现形式上,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伤方法。《荒原》是他上述诗歌理论主张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顾璘是明代"金陵四大家"之一,是复古派的重要成员,有着较高的仕宦声望和诗文造诣.顾璘在复古派形成之前就举起了学习盛唐的大旗,他批点<唐音>,在评点中重盛唐轻晚唐,用行动实践其推崇盛唐的文学主张,促进了复古文风的倡行.同时,受当时文坛风尚的影响,他崇尚正变,提倡以"正声"、"正音"为准绳.顾璘的正变观还体现在诗歌辨体上,就是对不同的文体如五律、七律、五绝等诗歌典范进行界定,认为律体要音律雄浑,古体要格高调古.他还对盛唐代表诗作的句法、声律、结构、情调等进行评点分析,为后来者提供了学诗的途径.顾璘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中庸为尚,认为无论是诗,还是文,文质相当,本末相维,才是最好的境界.顾璘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他倡导为文之道,反对学文务奇,就是为了要改变正嘉以来世风浇薄、文风浮靡的状况,希求以文风影响世风.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改革,主要表西安在对诗文的革新方面,他对唐末宋初的诗风进行了革新,使他在北宋的文学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平易自然"的独特自然风格。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作品对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风向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令的诗文风格显著,思想奇崛。受北宋两位著名人物孙觉和王安石的影响,王令对韩孟诗派情有独衷,诗文带有中唐韩孟诗派的特征。他吸收韩愈的思想并加以改造,提出了“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在语言风格上,王令借鉴了韩孟诗派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追求古拙拗涩、奇崛峭拔。其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议论情感化,以议论为诗,然而诗中奇崛的想像又使诗歌有了一种浪漫色彩,从而冲淡了议论的理论性。  相似文献   

15.
刘克庄对众多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诗歌风格主张兼容并取;对那些性质相反、优劣互见且相互损害的各对诗风范畴,主张弃劣存优;即使风格优良,他也主张不能强调过度,要备限制。其中有的主张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回应,更多的是对当代诗歌风格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诗文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后世影响甚远。他提出诗歌应抒发"万古之性情",更多地去表现社会人生,实现个性的共性化,这不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反思历史传统的结果,也是符合文学规律的可贵主张。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诗文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后世影响甚远。他提出诗歌应抒发"万古之性情",更多地去表现社会人生,实现个性的共性化,这不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反思历史传统的结果,也是符合文学规律的可贵主张。  相似文献   

18.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就诗歌语言而言,胡适白话诗创作及理论主张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华兹华斯主张摈弃"诗意辞藻",胡适强调"务去烂调套语",二者都明确提出用日常用语写诗。胡适提倡"做诗如说话",华兹华斯则要求诗歌语言要"接近人们的语言"。胡适与华兹华斯关于诗歌语言的诗学理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一方面可以印证胡适白话诗创作及诗歌理论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深化对新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彭尧谕是明末中州诗坛的主要诗人,在大厦将倾之际,与侯恪捍卫风雅,共推现实主义诗风,他反对竟陵派把诗歌引入狭窄的境界,继承前后七子复古旗帜,同时提出文要指出文章要敢命"意",打破旧的束缚和体制,要求新、求变,打破藩篱,敢于开创一番天地。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因其仕进别驾,又加上明末战火洗劫,其著作大多散失,因而不为后人所知。本论文主要就其诗文主张展开,来探讨其文学思想,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叔宝(陈后主)和江总作为陈代诗歌代表人物,更是陈叔宝文学集团的领导人物,诗文风格自然趋于一致,故而在对这两人各自的诗歌研究中,常有论者将两人相提并论。本文从二人的诗歌主张和风格两方面加以比较:认为二人在诗歌主张方面的一脉相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二人的诗歌风格又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