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青少年道德内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社会准则、传统习俗等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青少年要接受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判断、形成道德人格,这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应从道德内化与主体性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提升青少年道德主体性、促进道德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内化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道德规范必须通过青少年的认同过程,才能形成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我国正处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冲击很大,道德意识的多样化倾向明显,加强道德内化规律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对世纪青少年道德内化的途径,是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要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其素质要束不仅表现在受教育的知识层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还表现在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上。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他们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受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认同感是一种关于个体如何思考自身以及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德自我概念,关系到个体对"我是什么人以及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与定位。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建构是道德主体通过内化、社会交往和对话活动,把外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内部的主体观念的一种主动过程。因此,青少年道德认同感的形成要受到个体认知水平、人格特征和自我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与知的分离,这使得处于人格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道德认同危机。因此,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提高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大力提倡主流道德文化与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促进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审美与内化论对青少年传统美德的审美教育潘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运行,加速了跨世纪青少年道德风貌的变化。我们欣慰地看到,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更加崇尚务实和民主,尤其是在大时代催生下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正日趋强化。然而,同时也不容回避青少年“道德滑坡...  相似文献   

5.
道德内化就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信仰虚无等问题突出,给青少年道德内化带来许多新困难和新挑战。因而,应深入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动力问题,探究道德内化动力缺失的原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道德内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试论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内化的涵义是指社会道德由外部的教育、灌输、示范和引导,通过个体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社会道德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品质,实现向主体自觉的道德行为实践升华的过程.实现道德内化的外部条件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要有人民性和可接受性;社会道德教育方法要有科学性;社会道德的传输者和教育者要有良好的人格示范;社会应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风气对人的行为以规制、约束和习染.实现道德内化的内在条件主要包括:道德主体的主体意识和自组织能力的升华;道德主体的道德移情能力的形成;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能力的强化;内化向外化的再转换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青少年道德欠缺甚至道德失范现象,提出道德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能力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引导青少年树立主导价值观念和解决当前青少年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因此,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引导青少年增强主体意识,健全评价标准,建立知行统一的培养模式,以提升和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青少年道德建构,从道德需要出发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内驱力,从道德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出发分析青少年道德内化外驱力,将道德内化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相结合,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相结合,创新青少年德育内容及手段,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0.
武晓翠  高原 《教书育人》2012,(27):68-69
在政治格局多极、经济利益主体多样、文化和价值体系多元的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校园承受诸如精神贫瘠、人际关系疏远等现代社会病症的猛烈冲击。大学生作为思维敏锐却缺乏理性思考的先锋群体出现了道德滑坡的时代危机。大学生道德失范是主体在认知——同化——内化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道德认知失辨、道德同化失律、道德内化失觉综合作用的结果。宗教凭借精神救赎与全球伦理的一致性,对于探寻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实现社会公共道德的广泛渗透和形成现代社  相似文献   

1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中内外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须掌握以下道德内化的规律: 1.活动和交往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受教育,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上人与人的道德关系,逐步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在学校主要接受书本知识,在家庭缺少劳动锻炼,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才能促进其道德内化。 2.从“他律”到“自律”是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客观规律。青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需要与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关键是促进道德内化。道德内化是主体意识对社会道德存在的能动反映过程,也是将社会的道德需要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的过程。它经历三个阶段:感受阶段、分析阶段、选择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完成,都离不开道德需要。因此,道德内化过程中应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 道德需要是“人们自觉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在要求。一定社会、阶级或集体,总是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向人们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这种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要求,即是道德需要”① 。可以看出,道德需要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它是自觉的而非强加的。这种自觉性源于人的  相似文献   

13.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主体内化过程的实现。其中通过培养他们的道德需要,培养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道德价值结构、品德结构的建构上,培养品德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法律素养决定着未来社会的法律素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精神,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遵纪守法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促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崇尚者、遵守者以及捍卫者。  相似文献   

15.
道德内化就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必须以主体先存心理结构即图式为基础,道德规范只有经过道德内化图式的整合(即刺激——体认——信奉)才能内化为主体的道德。形成主体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生长的根基:自我价值的认同 自我价值的认同是形成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础.在"应试教育"倾向和"大德育"影响下,一些青少年表现出精神的压抑和迷茫,找不到自我价值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思想理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主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现行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提倡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教学内容要侧重政治学科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突出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并注重道德内化,培养健全人格,同时积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开发智能与训练思维同步,重视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实现道德内化是德育的着眼点。在大学生道德内化方面主要存在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方法陈旧、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一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内化意识,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主动认知;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形成全面的道德认知和丰富的道德体验;三是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榜样在道德内化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四是多方配合,营造大学生道德内化的良好环境;五是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内化,为大学生道德内化提供平台和机会,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内化”即个体把外在于己的社会标准、规范等转化为内心的认知并通过主体表现出行为。在此层面上,道德内化是指个体把外部的道德要求通过认知与情感的结合而变成内部的需要的过程。在研究道德内化的过程中,理性、情感、良心等概念是自古以来各学者提出的关于道德内化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为人类造福 ,还是给人类带来危害 ,关键在于应用它的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态度。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 ,既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需要 ,以及实现网络道德内化的需要。网络主体进行道德修养时 ,除了遵循道德修养的一般过程外 ,要特别注意把握权利与义务、律人与律己、目的与手段、小节与大节的关系 ,以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