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时候打酱油,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打酱油有两种规格。一是用瓶,一是用碟。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用瓶的可能要两毛钱。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这属于儿童打酱油的潜规则。杂货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南姜……各种小菜,后面几个瓮,装着鱼露、酱油、醋……各种蘸料。酱油就在后面某个瓮中,上面盖有木板。量酱油的器具是竹筒,大小不同的竹筒对应不同的价格、容量。  相似文献   

2.
差一分钱     
<正>有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那天,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孩子一脸兴奋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握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握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他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相似文献   

3.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是一首陪伴着很多人成长起来的歌曲。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小朋友唱完这首歌后经常会问:“小朋友,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啊?”“还给别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在回家的路上,奇奇看到地上有一个一毛钱的硬币,正当他要去捡的时候,妈妈却对他说:“不要捡,脏!”奇奇只能作罢。一毛两毛钱的确是个很小的数目,除了那些天真的孩子,成人大概都不屑于将它们从地上捡起来。所以孩子捡钱的举动非但得不到成人的赞许,反而会引来批评。当然,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不要捡,脏!”禁止的不仅仅是孩子去捡钱这一…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教育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邻居中有两位年轻的母亲。她们都有一个5岁男孩。其中一位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团结小朋友,对人要友爱。另一位母亲说要想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就要从小从娃娃抓起。她对自己5岁的儿子说:你长大了要孝敬妈,妈有钱。你对妈好,妈的钱就全是你的。你从小就要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挣大钱,过好日子。”她还把她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孩子多吃一点饭,妈妈会给钱;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会给钱;孩子打酱油回来,妈妈更是眉开眼笑地给钱……这孩子就在妈妈金钱的激励下“茁壮”成长着。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用金钱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11,(8):8-8
某地有一位9岁小女孩有较强的记忆力。5天能熟记165个英语单词。家长为鼓励她,每次都奖励她5分钱:不仅是学习,生活中每倒一次垃圾,也会奖给5分钱。家长说是要借此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孩子拿着碗去打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了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屈老师的困惑我也曾有过。孩子们之所以会“视一分钱而不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从而起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家长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作为父母看见五分钱都表现出一脸的不屑,又怎能让孩子见到一分钱而捡起来交给警察叔叔呢?所以,家长要身体力行,让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表率。 再者,从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角度来说,可以  相似文献   

8.
他在费城长大,童年生活过得很困苦.那日,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彬彬有礼地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 难过、遗憾在孩子脸上表露无遗,他只能拼命吮吸一根用一分钱买来的甘草棒糖,要知道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一分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忍着不出声,沿着银行那洁白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夹克里去了.  相似文献   

9.
差一分钱     
有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那天,数学老师笑着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你去帮我买包烟吧。孩子来到供销社,营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2009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超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年人均输液8瓶",不仅让我国被称为了"输液大国",而且反映了滥用药物的现实问题。不少孩子一发烧,就会到医院输液,孩子病,家长急,恨不得有一种药让孩子立刻  相似文献   

11.
活动墨汁瓶     
我喜欢写毛笔字,发现一瓶墨汁用到最后会变得奇臭无比。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墨汁本来就是这种味道!”可我记得刚打开墨汁瓶时,都能闻到一股墨汁的芳香。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过一篇《我这一辈子》的小文章:“我12岁的时候,从母亲的钱包里拿了两毛钱买冰淇淋。母亲拿皮带要打我,爷爷袒护我说:‘别打他,他还是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是一些家庭“隔辈人袒护孩子”的形象写真,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慈母情深》,文中介绍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经历:作者为买《青年近卫军》一书,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向妈妈要一元钱。当他看到妈妈辛苦工作的场景时,感受到妈妈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来得都是那么艰难,每一分钱都是用来养家糊口的。尤其是从母亲那龟裂的手中接过揉得皱皱巴巴的毛票时,他突然意识到:我没有  相似文献   

14.
魏书生 《成才之路》2011,(12):7-I0002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三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三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尽。第一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1 教孩子认识钱币。家长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日常所需的物品是用钱买来的,让孩子认识各种面额的钱币,让孩子从小对金钱有客观的认识。2 教孩子学会节约。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一定要珍惜。在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3 让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孩子稍大一点时,父母可考虑给他一些零花钱,数目跟同龄人的大致相当,孩子享有零花钱的自主权。父母可以让孩子设立一个“账本”,记录每天都买了些什么。一段时期后,让孩子统计一下,在哪个方面花钱较多。…  相似文献   

16.
任一伦 《科学课》2013,(6):36-37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每一节课都能使儿童最大化参与,从而减少课堂中“打酱油”的孩子,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把好事办好     
本期的专题报道刊登了一组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文章。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强调,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另一个就是资金安全,要确保把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相似文献   

18.
刘东伟 《小学生》2010,(4):39-39
有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 那天,数学老师笑着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你去帮我买包烟吧。”  相似文献   

19.
他在费城长大,童年生活过得很困苦。那日,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彬彬有礼地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难过、遗憾在孩子脸上表露无遗,他只能拼命吮吸一根用一分钱买来的甘草棒糖,要知道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一分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忍着不出声,沿着银行那洁白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  相似文献   

20.
PUZZLES     
《双语学习》2011,(12):F0003-F0003
有三个孩子去野餐。最小的孩子带了5碟菜,年长的带了3碟,而第三个孩子讨厌做饭菜,他出了8元钱,设想每一碟饭菜价格都相等,而且这8元钱恰好是应付的钱,问这8元钱应该怎样分给那两个带饭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