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相似文献   

2.
妈妈的吻     
天空带给我的幸福,是那广阔的蔚蓝;鲜花带给我的幸福,是那沁人的芳香;春风带给我的幸福,是那温柔的轻抚;妈妈带给我的幸福,是那轻轻的、甜甜的吻。这吻比蓝天更广阔、比鲜花更芳香、比春风更温柔,这吻里充满着妈妈对我的爱与希望。  相似文献   

3.
“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谁都或多或少的被自己所爱的人亲吻过。“吻”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和爱意的一种方式。妈妈的吻温柔亲切,爸爸的吻快乐幸福,爱人的吻深情甜蜜……那老师的吻呢?如果哪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吻,想必这是那位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最大的幸福和最快乐的事了。那么,为何不尝试一下去吻一吻孩子呢? 记得有一天,我的钥匙不见了,正在焦急之时,坐在第一桌的学生惊慌地把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时而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些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些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儿时的我单纯的认为友情是像糖一样的甜,像太阳一样温暖。那样的感觉就好比幸福的味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中作者的主宰地位,以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读者获得了完全的解放和自由."阅读即写作",读者通过自由的阅读消解文本的确定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文本意义的多样性.本文旨在剖析解构主义话语下的作者、读者与文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莎菲这一人物在日记中所呈现出的焦躁、矛盾、彷徨的心理状态,是文本最令人关注的地方,这是多重力量交织的结果。本文从不同的女性观念,对爱情态度以及情欲矛盾等这些力量出发,考察了它们在文本中相互交织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效果。它们渗透在体验爱的"我"与理性反省爱的"我"之中,随着各种力量的聚集,最终使两者构成了一定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四对年轻人的爱情婚姻.文章通过<傲慢与偏见>中这四对年轻人婚姻的分析,提炼出了作者的爱情婚姻观: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幸福婚姻的重要保障,但不应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相似文献   

8.
我们这一生将怎样度过?问之万人,答案相同,就是希望过得幸福。获得幸福的方法,依我之见,只有三个字:"爱"和"创造"。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无论是对什么的爱,都将会是幸福的。创造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好奇心,就是自由!我们要在大  相似文献   

9.
首先来谈谈我对麓育的认识。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自由了,它就不再是孤女,它就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少女"。我爱过自由。越是看到人们受奴役、受蹂躏,我对自由就爱得越深,越是认识到人们服从的只是些吓唬人的偶像,我对自由的热爱就愈加增长。雕塑那些偶像的是黑暗的年代,是持续的愚昧把它们树立起来,是奴隶的  相似文献   

11.
"美好生活"的伦理真义是人以主体性精神自由的姿态超越物欲和主观任意性的束缚以达到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其伦理表达便是个体向伦理实体的回归。伦理实体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它既是规约自然情欲的最强动力,也是对人的"类本性"的最好表达,而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结",其联结动力源于情感与理性的共同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中理性独大的文明忧患之一就是人的自然情欲无限膨胀、情感的伦理合同功能遭到弱化,以致于现代人对伦理实体的"精神家园感"遭到消解。如何超越理性独大的文明困境为现代人构建美好生活?儒家以"情"为主、情理合一的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为我们构建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人物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从文学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可以窥见作者的艺术匠心。中外一些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吻"的细节描写,借一"吻"传深情,"于细微处见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地玩味和借鉴。一、"吻"是亲情的纽带我10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一个女性形象安娜.玛丽娅进行细致文本解读,对这一女性形象身上具有的"安娜"和"马利亚"两种矛盾气质冲突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一个女性在面对情欲和道德时,在面对"本我"自然欲求和"超我"理性时,所经历的——从灵魂的禁锢,到激情的释放,最终重又复归死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一种关于"好"的理论,是"生活得好"和"做得好"的统一,也是内在善与外在善、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统一。作为幸福指标的物质基础和内在核心,财富和道德同幸福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深刻地体现为财福关系和德福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但其中也存在片面性。要扬弃这种片面性,就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回到人自身,将幸福看作是最高善和最大自由,使道德与财富共同指向幸福,实现三者的和谐共生,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5.
小鸟的来信     
地球上的朋友———人类 ,你们好 !今天是新年元旦 ,祝你们新年快乐 ,幸福美满 !今天 ,我实在控制不了内心的气愤 ,给你们写这封信 ,道出闷在我心底已久的话语。也许 ,当你们看见这封信的时候 ,我早已离开了这个曾经让我快乐、心痛的繁华的世界。我是一只来自大山中的小鸟。在这片大山中 ,有我快乐的家园 ,有我自由的天地 ,有我的父母儿女 ,有我善良的父老乡亲。我认为 ,我们能够生活在这片美丽、幽静的热土上 ,是我们的幸运 ,也是一种幸福。在这片热土上 ,生活着几百种鸟儿 ,但从没有打架争斗的现象 ,到处都充满着和平的气氛。我们热爱和平…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贯穿席勒美学思想始终的概念。席勒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认为其来源于人的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并希望借助希腊文明来回复人的完整性。席勒认为只有通过审美,人才可以达到真正的自由,他提出"美育"理念,呼唤"游戏冲动",极力推崇艺术的教化作用。但席勒仍未跳脱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窠臼,过分推崇由理性法则决定的意志,远离了人真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饥饿时的一桌美味佳肴,幸福是寒冷时的一件棉衣,幸福是寂寞时的一位朋友……如果你问我幸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幸福是自由。"自由,对即将小升初的我来说,简直成了奢望。每天早上,还在梦中的我就被妈妈叫醒。我在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其代表作《庄子》中讲述生命的重要,对人的生命关怀表现为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主张超然物外、精神自由的幸福哲学。庄子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消除与世间万物的纠纷与矛盾,实现内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种超越时空的"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高考,上海一位考生在题为《生生不息的传奇》的作文中这样写道:"米兰·昆德拉曾言:‘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前进,而非循环往复式的。这就是人类不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我们幸福的缘故,只要我们在直线前进时适时地抛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