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最盛行的时候,安妮宝贝出现了。从1998年开始,她在网络发表多篇小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合集《告别薇安》。此后,陆续出版《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以及《二三事》、《清醒纪》、《莲花》和《素年锦时》。2011年8月,出版了最新的长篇小说《春宴》。她的小说大多围绕都市中的女性来写,以惨烈的基调冷静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命运类似的都市女性。"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元素,被安妮宝贝自身独特的感受与视角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都市中很多人在思想与生存上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安妮宝贝的众多小说中故事入手,来分析在其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相互渗透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以民俗学分支——"女性民俗"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叙述革命、政治的同时,也较为充分地描述了河北的民俗事象,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河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塑造了以黑妮、董桂花、周月英为代表的诸多农村女性,这些形象分别折射了不同的民众精神禀赋,她们的婚姻家庭展现了一定的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4.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20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都成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女人公形象。该文通过对这两位主人公形象以及包括意识流,叙述视角,象征手法等在内的人物刻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对这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两篇经典短篇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玩偶之家》与《简爱》进行研究。娜拉和伯莎是飞出家庭这个牢笼的两只"知更鸟",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之间的同异,进一步分析两部作品的悲剧性结尾,从而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敢于争取自由﹑平等以及敢于做"爬出来的女人"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6.
从"后女权主义"的视角对"女性赋权广告"进行概念解读,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女性赋权广告"的典型案例,提取出"女性赋权广告"的三个主要赋权维度:"身体与外貌""身份与价值""目标与梦想"。在这三大赋权维度下,"女性赋权广告"鼓励女性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接纳""自我赋权"。最后,从跨文化视野考察国际企业的女性赋权广告在不同文化间所体现出的赋权差异,扩展了学界对"女性赋权广告"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展示了跨文化视角下国际企业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对女性赋权广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以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蓝图建构,塑造了三位"达洛维夫人"式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互文性出发,从边缘人的处境、边缘人的心态和边缘人的抗争三个角度去探讨女性的精神状况与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分别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与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佳作《被遗弃的韦瑟罗老奶奶》和《熟路》中的老年女性。该文旨在比较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两位人物形象,从她们的人生经历,精神品质和形象内涵方面发现异同,并从叙事话语,叙事视角,叙事空间以及叙事手段角度探讨波特和韦尔蒂在各自人物塑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产生的效果,从而发现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作家创作手法的共通及特色。通过比较,深化读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充分感受波特和韦尔蒂相通又迥异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10.
<正>奥地利的茨威格与中国的丁玲在文坛上有幸同生却无缘神交,最终成为擦肩而过的知己,实为文学史上一桩憾事。而得以欣慰的是,把名篇佳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陌生女人》、《莎菲女士》)进行比较,却仍可感受到他俩情感交流、声气互通的默契与热烈。无论是从创作的社会意识来考察,从对女性意识的剖析来鉴赏,还是从精神内海这一视角来探照,我们都可看到,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学价值,并各自散发出东西方女性所特具的芳香。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硬汉精神的男性形象,而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她们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天使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对女性的书写,我们发现两位作家都深受男权思想影响,存在着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叶高洁 《考试周刊》2009,(25):27-2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分别为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的著名作品。两位小说家以独特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两位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尝试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角度的选择等方面来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梅娟 《文教资料》2009,(4):25-27
美国女作家薇拉&#183;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塑造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这个不同于传统拓荒者的新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同样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啊,拓荒者!》,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性与女性生态意识上的差异,从而探讨女拓荒者对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和对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从叙述视角、意识流技巧、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分析了《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独特的刻画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被国内外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具有女性关怀意识的作家,本文则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从女性生成的角度解析其小说《远离尘嚣》,认为哈代通过男性视角讲述一个英雄救美故事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一个自主的女性如何演变为"他者",证实了"女性不是生就的,而是被整个文明所塑造的"。  相似文献   

19.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项美丽的第一部中国题材小说《太阳的脚步》和她的跨文化体验为研究对象,从弗洛伊德的“替身”定义出发,聚焦小说中的美国白人女子多萝西和民国妇女陈美凤这一对女性形象,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跨文化书写和跨文化体验化解美国现代女性身份认同的危机和焦虑。作者把传统性别规范投射到他者身上,通过塑造自我与替身这两个女性形象呈现她身份认同中两股矛盾的力量,即新女性福莱勃尔与传统性别角色之间的张力。二者的协商反射了作者的身份认同与女性主张。与最终不得不向传统妥协的福莱勃尔们不同,项美丽在中国结交了诸多中国现代文人,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吸收中国文化精髓,巩固自己的女性思想,并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锋,完成了现代女性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