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籍对诗坛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他的乐府歌行贴近现实,其创作意图及实际内容,都是对大历诗风的纠正,是向杜甫创作精神的回归;第二,他的乐府歌行上承杜甫的写实精神,下启白居易讽喻诗的现实主义创作,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一个链接,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乐府歌行之外,张籍的格律诗也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2.
赋题法是拟乐府创作中严格地由题面着笔,按照题面所提示的内容倾向运思取材的方法。齐梁以来,文人乐府诗大量使用赋题法构思立意,使乐府拟作既可沿袭古题之义采用时代新体,还可寓意古题,挖掘古题的时代新义,从而为乐府拟作在主题内容和体式结构上的创新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因赋题法的使用而形成的古乐府主题与曲题的对应关系,为唐代歌行诗创作提供了思路:诗人在乐府中寓意古题、别出新意,在诗歌体式上突破乐府制约,形成拟赋古题的歌行;“主题+歌词性诗题”的歌行,在对主题的强调中保留诗题“歌”“行”等歌辞性字眼,形成歌行的“标识”意义;自拟非歌词性新题的歌行,为进一步强化诗歌主题,其体类属性只在诗歌篇章结构上体现。唐代歌行体的形成与文人乐府赋题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唐朝诗人高适写的《燕歌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很强的艺术魅力。高适在唐代诗人中,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军事将领,对边塞战争生活有亲身的体验,塞外风沙,军中笳鼓磨炼了他的诗笔,因而他的边塞诗就具有一般诗人所不能及的深度和广度。《燕歌行》是乐府古题,前人同题作品多数用来描写妇女对出征丈夫的怀念。高适虽然也沿袭了旧题,但丰富了它的表现范围,深刻地反映了塞外战争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非拟古乐府的歌辞文学称为歌行诗的话,那么在唐代三百多年通行的歌行诗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新题乐府”。这类作品虽不依据古乐府题,但又采用了与传统拟古乐府相近的手法,作者不再以第一人称“我”为观测角度,而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创作,据有讽谕性不明确(或减弱),以闺怨或边塞为主要题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直喜欢《乐府》,可能正是因着它与今天这张牙舞爪、过分现实的生活相去甚远。而《乐府》中那随处可见的"玄"也一如王菲歌中唱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与我如影随形。昨晚,我读《乐府》,见着好几首关于思念的诗。《伤歌行》里,说的是思念成  相似文献   

6.
歌行是介于七言乐府和七言古诗之间的一种流动性较强的诗歌体裁,其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便是"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章法结构。歌行创作的高潮出现在盛唐,岑参是歌行创作的名家,他的歌行章法井然,层意分明,下笔通透,让人一目了然。文章以其歌行的复沓表现为主要论述对象,以望进一步加深对歌行这一诗歌体裁的主要特质以及岑参独特诗风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歌行     
李白的歌行由“古题乐府”和“非乐府歌行”两部分组成。李白七言“古题乐府”中的个人抒情之作,是李白“古题乐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在内容方面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一是诗人自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极其鲜明,占据着诗歌抒情的中心地位;二是抒情与叙事、与客观场景描写的结合。李白的七言“非乐府歌行”体现出抒情与叙事相结合和诗作的酬赠性质等内容特点。从歌行发展的演进过程看,李白一方面在创作“古题乐府”的过程中致力于改造乐府诗而使其歌行化、个人抒情化:另一方面,又大力创作不用乐府古题的、纯为个人抒情性质的“非乐府歌行”。前者是旧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的新生,后者则是全新的艺术生命,它无疑更富有生机,更能代表歌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歌行与乐府的关系既密切而又复杂。《文苑英华》中20卷歌行主要为新题乐府,20卷乐府主要为旧题乐府。这一事实表明,《文苑英华》中歌行与乐府,是同一家庭中的两位重要成员。清人冯班“歌行者,乐府之名也”的认识,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11.
王悦 《文教资料》2011,(36):243-247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是乐府诗。在唐代,乐府是一种继承汉乐府民歌的旧题,同时又有所发展,另外制造了许多题目,如“歌行体”。李白乐府诗的代表作是乐府歌行,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廷云](817-866)本名岐,字飞卿,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初期词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现存诗三三九首,其中七律一百一十余首(长律十一首),五律一百二十余首(长律十九首),歌行体二十多首,乐府二十多首;词六十八首.温庭筠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  相似文献   

16.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17.
李贺字长吉(790—816),中唐杰出的青年诗人,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宗室远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少有奇才,为“文章巨公”韩愈、皇甫湜赏识。自称“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可见吟诗之力;“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李贺为作诗呕尽一生心血。在他200余首诗中,以乐府、歌行见长。其诗色彩缤纷,峭拔瑰丽,构思新奇独特,善用神话传说,意境清新幽美,其诗风继承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传统,并  相似文献   

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歌行,是我国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岑参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边塞将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生活。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19.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据《宋书·乐志》,《短歌行》为“汉旧歌”,但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以本诗为早,古辞可能已佚。在《乐府诗集》中,本诗属《相和歌·平调曲》,并有《长歌行》与之相对。晋人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生寿命,长短定分,不可妄求也。”《乐府解题》则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等,指出《长歌》、《短歌》的区别在于“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现多从后说。  相似文献   

20.
歌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诗歌样式,属于七言古诗中的一类。黄遵宪在古体诗方面的成就可以他的歌行体作为代表。其歌行共33题35篇,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缘事而发和以文为诗是他创作歌行的主要手法。因此,他的歌行诗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面貌形式,从而开辟了晚清诗坛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