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作者】王守仁(709一约780):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词语注释】上人——对和尚的尊称。杳杳——形容深暗幽远。荷——背。  相似文献   

2.
送炅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为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事迹我们今天知道的并不多。新旧《唐书》不为其立传,仅《新唐书·艺文志》有一百来字关于他的情况记载,并已有误载。他的字叫文房,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人,一说为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少居蒿山读书。  相似文献   

3.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这首写给灵澈上人的送别诗,大约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前后,二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相遇交游时写的。  相似文献   

4.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竹林寺隐伏在茂密葱郁的山林里,寺院的晚钟敲响了,钟声悠远而深沉。灵澈和尚戴着斗笠上路了,斗笠涂满夕阳的余晖。灵澈独自回到那青山深处去了。  相似文献   

5.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中国古代诗歌分成各种体式,不同的体武在抒情功能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五绝这种诗体源于六朝民歌。唐代诗人也有学民歌风格的,用浅显率直的语言表现一种天然的情趣,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就是很好的范例。但这种诗似乎是天才的灵光一现,为数不多。唐诗中更有代表性的五绝,是摆脱民歌风格而在艺术上讲究精致的一种写法。我们这里以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为例,谈谈这种诗体的一些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解说:这里的河水波浪同武冈县相通,送你时没有离别的伤感。青山相连,云雨相同,明月共赏,怎么会是两个地方呢?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一、二两句说行者,是从送者的角度写出的,但第三句里有“酒醒”两字,点明送者酒醉而睡。这岂不矛盾?你如何理解呢?2.行者一路“红叶青山”,送者日暮“满天风雨  相似文献   

8.
白日梦锦葵     
<正>1空青山上敲响了最后一声暮鼓,杳杳余音溶解着最后一道晖光,平稳的身体突然向前一惯,林濯枫吃力地睁开眼睛。车停在一间灰墙白瓦的小院前,侧柏遮住了半扇正门。门口立着一位僧人和一个穿着素色背带裤的女生,似乎已经等了有一段时间。“到了。”舅舅打开车门绕到后备箱取行李,男生跟着下车时一脚踩碎了被树根顶起的石板砖角,听舅舅跟僧人寒暄过后对自己说:“你在这儿好好休息,需要什么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9.
启发疏导法:把智慧的金钥匙交给孩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理;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启发疏导法,指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引发孩子主动探究、自主领悟与觉醒,从而建构知识、智能与品性。故事分享:万松山上的对话10月份的一天,我带着12岁的杳杳登万松山。山顶上有许多蜜蜂,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杳杳很怕蜜蜂,说:"我爬山关它们...  相似文献   

10.
唐人作诗,向来是用铁框般死的格律,金子般少的字数,去盛沉甸甸的诗意。这本已相当苛刻,可有些诗人,偏不去“节约”,重字叠句,别具一格。我们不妨举例分析。连续的重叠(一)叠字先看贞观时代诗僧寒山这首典型的叠字诗: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前三联,叠字状物,写出了寒山的神韵,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尾句“朝朝”“岁岁”,则起到递进效果,显出时间之长。叠字好记好听,拙中有巧,胜过搜肠刮肚。其作用,多为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二)顶真白云歌送刘十…  相似文献   

11.
送别在唐朝     
和亲友分离的时候,折柳写诗作别,是古代文士的一种浪漫作派。“柳”寓意“留”,故“柳”往往成为送别的象征。“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就是送别名篇中的代表作。我特别偏爱这些“送别诗”,细细的品味,常在心底生出淡淡的忧伤。可以说“送别”中隐含了唐文人最深最痛的哀怨。江淹谓“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然谁能体味到“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的另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伤?王勃一语道破这…  相似文献   

12.
【原诗】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相似文献   

13.
一、绘画法许多古诗词与绘画有很多相通之处,鉴赏古诗词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朗读诗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根据诗中描述的内容作一幅画,表现边塞生活、边塞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画题有"八月胡天""忽如一夜春风来""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如果画一幅题名为"雪上空留马行处"的  相似文献   

14.
唐·王昌龄《送柴待御》:“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沅水长流与武冈相连接,送别你却不觉有离别的忧伤。虽然分别了,但青山一座相连,我们同云共雨,明月相照,何曾是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15.
锣鼓声声响青山山花开放满山崖贫下中农送我上大学村头话别情满怀老支书手捧宝书送给我要我此去心更红、劲更大老大娘送我一双长征鞋要我在新的征途上大步跨小弟弟摘来一束向阳花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山清水秀,风光绮丽,到处可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观摩好的、  相似文献   

17.
关系网     
政协主席老华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每每闲暇,总要泼墨挥毫写上几幅。或自己留着欣赏,或拿去送人。倒也忙的不亦乐乎。久而久之,市长、市委书记、人大秘书长等等圈子里的大人物家里都挂上了他的墨宝。  相似文献   

18.
小溪的画     
门前有条清亮的小溪,我去看望它,它送我一幅画—·青山,果园,竹林,还有我和我的家。小溪的画@罗梅笑~~  相似文献   

19.
青山抱绿水,元帅林荫旁,昔日一山谷,欲成四化业,碧帆送游客。野餐笑语歌。为今万顷波。当靠人才搏。游元帅林有感 诗一首@李新德~~  相似文献   

20.
徐山 《现代语文》2009,(8):148-149
<王力古汉语字典·木部总论>认为"木部"中的"杳"字"与树木关系不大",这一问题的出现当追溯到<说文>.会意字应合理选择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所归属的部首.根据"杳"一词的本义,<说文>"杳"字归在"木部"不当,应将"杳"字归在"日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