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做了研究:从悲喜剧的特点到人物性格的刻画,从政治学、伦理学到社会学研究等等。根据戏剧诗的定义和戏剧诗的内容,以《暴风雨》为范例,我们主要侧重情节这一核心要素来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诗学的魅力所在。《暴风雨》的文本清晰,戏剧的情节安排别具新意,显然是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推敲,如这部戏的开场便有着一些夸张的效果,"一颗子弹也能发出雷鸣之声"而且"鼓声反复如暴风雨般鸣响"。同时阐述了莎士比亚如何在《暴风雨》这部作品中,具体实践戏剧诗学的,如何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纯朴的爱情,谴责了自私的阴谋,肯定了理性和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奠基精神的家园中国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汇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意志品质。如《鱼我所欲也》阐释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讴歌了以国家为先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如何引导小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与研究。"以趣激学,学有趣味"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策略。一、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小学教材编写者遵循的重要原则。如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七巧板游戏》和下册《下载和安装软件》都是很好的例子。以《七巧板游戏》一  相似文献   

4.
《唐诗三百首》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家喻户晓的诗歌选本,其纯正的思想内容、含蓄的风格追求、朴素的审美情趣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再读《唐诗三百首》,笔者以一个"语文人"的视角从"选""读""思"三方面来谈及获得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对"着"字的用法展开讨论,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李十三十大本》中"着"字有三种用法:动词,表示感受、打击、达到目的、使役;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语气助词,表示祈使和假设。"的"用如"着"的现象也附带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会计模拟实训》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是围绕着一个个岗位、一个个课题展开的,为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如爆发力、力量、柔韧性指标呈下降趋势。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解决"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问题。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  相似文献   

8.
正单元梳理课如何上?如何体现单元整合的智慧?如何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度思维?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梳理课教学为例,谈谈单元整合的策略。一、文题再读,发现单元主题,树立"类"的阅读意识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三顾茅庐》《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练习3有读读《三  相似文献   

9.
<正>一、"多彩的大课间"是打造中国少年强的基础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除了一套《七彩阳光》广播体操和一套《雏鹰展翅》武术操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皮筋等。一项项活动犹如一块块碧玉,妆扮着青少年这棵大树,孩子们如同嫩条一样成长着、快乐着、舒展着。二"多样化的活动"是打造中国少年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本身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内容。如何多渠道营造美的课堂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一、精研教材挖掘美语文教材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包含着大量美的信息。从美的范畴看,有优美(如《荷塘月色》《绿》),有崇高(如《与妻书》《谭嗣同》),有滑稽(如《套中人》《守财奴》)……从美的风格看,《荷塘月色》淡雅,《忆江南》柔和,《小橘灯》隽永,《过秦论》华丽……在日常教学中,我运用以下办法使学生领会教材中的美:1.吟咏诵读。把文章的神情理…  相似文献   

11.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一直喜欢《乐府》,可能正是因着它与今天这张牙舞爪、过分现实的生活相去甚远。而《乐府》中那随处可见的"玄"也一如王菲歌中唱的"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与我如影随形。昨晚,我读《乐府》,见着好几首关于思念的诗。《伤歌行》里,说的是思念成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生活》如何上,如何让《文化生活》课像一堂文化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这是开设《文化生活》这门课程以来不少专家、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上出《文化生活》的"文化味",要让《文化生活》的学术观点与流淌在学生血液中的地域文化接通,从而激发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对课程的归属感。现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谈谈对"文化味"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一、渲染文化氛围,营造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沈英 《考试周刊》2014,(2):156-156
<正>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和必要的手段,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而思维的火花一旦迸发,学生就会"动"起来,课堂就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涌动着智慧的活力,充满求知的乐趣,反馈着教学的信息。如何通过"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如下图)的复习课为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美的欣赏主要是通过课文本身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以艺术的力量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习惯和能力,以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兴趣,提高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以第十一册教材中的看图学文《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欣赏语言、意境、结构"三美"。一、欣赏语言美师:《桂林山水》一文,语言准确、形象、朴实而又绚丽。用词准确,如"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4,(A3):16-17
《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并荣获1982年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读过这部作品的人一定不会忘了马尔克斯如宇宙般宽阔浩渺的想象力所构建出的一个如神话般神奇的世界。本文从"魔幻"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百年孤独》如何将魔幻和现实巧妙地结合,从而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不是每位妈妈都能写出一本如何送孩子上哈佛、去剑桥的育儿书,但是如果让每位妈妈写一本关于宝贝生病了是如何应对和总结各种经验教训的书的话,如《宝贝生病惊魂记》《原来宝贝生病应该这样做》《宝贝的6次发烧》等等这些书可能都会很快"出炉"。这也就说明,没有不生病的孩子。所以,我们从来不做"孩子不生病的秘密""这样做孩子不生病"这样的选题,一看就是伪科学。我们总是喜欢直面"秋冬季到了,孩子又生病了"这件事,这次是请来了6位儿科医生碎碎念,告诉您如何看待生病,孩子得了一些常见  相似文献   

18.
沈思远 《当代学生》2014,(12):51-53
正《我的写意江南》《我的读书梦》《我的赏月情结》《我的同窗》,同学们以"我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了各自深有体会的文章。点评的同学也从"我的"视角,品读同时代人的文章。这一篇篇点评,拓展了原文本身的美,亮点颇多。——编者我印象中,曾经跟随家中长辈去老家绍兴扫墓,去过一个美丽祥和、如世外桃源的地方。那时,我年纪尚小,那儿的景致究竟如何,早已记不清了,只觉得惊鸿一  相似文献   

19.
刘潇潇 《当代学生》2012,(Z4):65-66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如纪录片中的一匹黑马,激起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食品的热情,"口水与眼泪齐飞"。"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这样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这是韩婴在《韩诗外传》描述的为"人师"的两大条件。初为人师,大多数新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如何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如何处理好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如何发挥特长干好本职工作?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新教师们。新教师要学会在合作中成长,在行动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