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汉字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留学生汉语水平提升的快慢。如何突破汉字"难写、难记、难认"这一瓶颈,关键是找出汉字造字的规律,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使汉字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根据汉字自身的构字特点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殊性,提出对外汉字教学的多维度理据,分别为溯源理据,构型理据和文化理据,以期对对外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汉字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至今天的简化字,造字的理据和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构形之初是有理据的,多依据于实现现实的存在.甲骨文时代的象形字其构形与图画意味紧密相连,随着汉字的发展,"隶变"使汉字构形的理据性逐步遭到破坏,但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交际职能和写字速度;到现代汉字的理据性则非常复杂,有的字有理据,有的有部分理据,有的则没有.汉字的理据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要尊重历史,立足现代,合理地分析、利用理据,从而更好地利用汉字进行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认为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韩国学生汉字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韩国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由于形似、音近、受词语中前字影响等原因造成汉字学习中字形有理据错误和无理据错误,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汉字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至今天的简化字,造字的理据和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构形之初是有理据的,多依据于实现现实的存在。甲骨文时代的象形字其构形与图画意味紧密相连,随着汉字的发展,“隶变”使汉字构形的理据性逐步遭到破坏,但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交际职能和写字速度;到现代汉字的理据性则非常复杂,有的字有理据,有的有部分理据,有的则没有。汉字的理据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要尊重历史,立足现代,合理地分析、利用理据,从而更好地利用汉字进行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语文穿插"和"单独开设汉字课"四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利用汉字构形知识来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理据度缺乏总体认识,因而利用其进行汉字教学势必会受到局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对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98个形声字为研究范围,选取可以统摄10字以上的51个部首及其下辖的1781个形声字为研究对象,进行汉字构形理据度分析,得到的理据度接近0.8。这样高的理据度若不在对外汉语字词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忽视了汉语、汉字的特色,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的载体,汉字也像西方字母一样,是一套具有形音义的符号系统。然而,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理据性。"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音义形之间有很强的理据性。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理据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汉字的形音义之间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汉字理据性丧失或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理据性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汉字,使复杂难学的内容变得简单容易化。  相似文献   

7.
从起源上看,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因而和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汉字有着天然的理据性,它是认知汉语乃至客观世界的工具.汉字的理据性表现是有层次的,仅仅用传统的"六书"难以完善地体现这种层次性.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为汉语教学等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偏旁理据,挖掘汉字蕴含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造字方法,增强识字能力学习象形字时,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习指事字时,明确指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有理据的文字,汉字的理据指汉字构形、读音、意义的依据。汉字的理据因造字法不同而不同。至今大约90%以上的常用汉字仍有理据可讲。利用理据推展汉字教学,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是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汉字理据因部件分析法和俗文字学说解,受到严重削弱,亟待维护。  相似文献   

10.
汉字构形是汉民族思维的投影,汉民族思维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其中,具象思维是汉字形象性的构形理据,整体思维是汉字整合性的构形理据,辨证思维是汉字有序性、平衡性的构形理据,主体思维是汉字人文性的构形理据。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据意构形的,在造字之初,理据是清楚的。但在汉字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字形、词义、语音、字用都在发生变化,汉字的理据逐渐模糊。对理据的追寻是汉字使用者的普遍心理,面对理据缺失的字形,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使理据重新获得,这些方式包括造新字、对变异字形和假借字形通过重新分析进行改造等。理据的追寻直接影响了汉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是外国留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本文选取《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木"部字进行分析,根据汉字意符、声符和记号三种字符的组合,将简化字的构字方式分为六类。通过统计分析,定量计算《大纲》中"木"部汉字的理据度,得出了"木"部字的理据度仅为53.3%这一结论。有理据的汉字宜单独设课教学;半音符半记号字宜采用以声带形的方式进行教学;独体表意字宜采用图示教学法;形声字及半意符半记号字宜按语义分类教学;无理据的记号字应随文识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理据性的应用,认为形声字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最快的一种汉字形式.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种。无论是对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的本身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还是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的单纯规律记忆错误,它都是留学生由中级向高级过渡的一个瓶颈。从汉字理据性的角度阐述了一些针对形声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学界有全面否定"联绵字—双音单纯词"理论之势,否定者的主要论点为:作为单纯词的联绵词没有造词理据。然而,词的理据包括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联绵词有外部理据,即语音象似性。联绵词的语音象似性在辞赋中表现最为突出。联绵词在特定的外部语境中,凭借词语相对微弱的语音象似性,由于共同的心理作用,得到传达和理解。汉语受汉字机制的制约太深,每个汉字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意义,联绵词的分释分用并不能证明其在形成之初即为合成词。  相似文献   

15.
"字理"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尽量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给学生讲清楚所教字的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汉字的书写技法,将有效降低学生学习书法的难度,扩大学生学习书法传统知识的信息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归纳了新时期教学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汉代许慎以降1800多年来,汉语汉字的教学一直存在很大误区:即脱离了汉语语词确立的理据和文化背景,脱离了汉字音、形、义结合的规律。笔者研究发现,汉语语词的音义结合是具有内在的逻辑理据的,而作为记录汉语语词的可视符号,汉字不仅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本文结合"辰"字的古音、古形、古义,将辰字蕴涵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信息和文化哲学意蕴揭示了出来,对于今天汉语汉字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蒙台梭利早期教育课程在引进时,语言课程方面存在很大缺失。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中国汉字特有的形义功能对婴幼儿语言及大脑发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设计一套符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及文字学的幼儿汉字学习教具,通过具体感知、形象记忆汉字的造字理据及音形义关系,使汉字及"六书"成为孩子心目中可触摸、有温度且亲切可爱的伙伴,不再是枯燥的点划工具,达到对汉字文化的真正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现代汉字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7种构形模式。统计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总理据度为77.13%,也就是说,四分之三强的汉字可以从理据入手,通过形义联系或形音联系使形、音、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顾此失彼的局面,减弱汉字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字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文言字词的认知和理解深度,确保学生有探究兴趣和深度学习欲望,明确文言字词的内在含义,把握实词虚词的相关用法,深入理解和切实掌握文言字词,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体系,其形体和意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文言字词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基本理据,分析汉字造字理据,挖掘理论内涵。基于此,重点探究汉字理据在文言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