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扣检验的一门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而且安全、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2.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距离的增加和使用寿命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发性能优越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检测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安全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和维修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和测试的技术。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安全系统,已经在逐渐的成长起来,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汽车技术发源于国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是从国外开始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促使汽车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评价性能、确定维修方案等目的。为了借鉴国外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外汽车检测状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越,不用再为温饱问题奔波了,买车买房也成了家常便饭,汽车也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我国车辆的保有量也急剧增加,交通安全事故也是越来越频繁,交通安全问题也越发被人们重视。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机动车辆的安全状况的检测,传统的机动车辆检测技术已经不满足不了现代的汽车检测要求,汽车安全状况的检测和管理已经成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谐平安的重要保障,所以这就要求车辆检测行业要从管理体制、法制法规、技术标准、检测设备和从业人员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认真的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汽车生产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检测技术也需跟上。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当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汽车检测技术能达到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在引进、应用和开发过程中,不断推进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汽车的发展历史应当追溯到工业革命以的时期,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汽车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一个必需品。有关汽车的科学技术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汽车的检测技术越来越精准。汽车的检测技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汽车本身来说,系统就极其繁琐,所以对于汽车检测技术来说就更加复杂,更加值得人们的注意。本文围绕着汽车检测系统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汽车智能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开始不断完善,随着社会进步这种检测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汽车的使用满足人们了需求,汽车的故障检测与诊断需要智能化检测技术给予支持,随着汽车使用量增加,如何有效进行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管理与开发,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研究的方面,智能化是新时期发展元素,在汽车检测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发展效率,让汽车稳定安全运行,提高汽车的返修率,在进一步分析的同时,本文也明确了相关汽车智能化发展与几方面元素,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国家汽车智能化检测与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汽车的技术状况随着行程里程的增加逐渐变差,出现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排放污染物增加,使用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上升等现象,严重时汽车不能正常运行。分析和研究汽车的技术状况,及时检测和诊断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原因,排除汽车故障,是指汽车完好率、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汽车作为人类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进行企业检测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经济发展,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汽车诊断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本文就以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为例,进行几点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况也将发生变化,汽车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因此了解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发生劣变的因素对于完善汽车结构和导向汽车正常使用、维持汽车处于最佳状态,预防出现不良状况和故障,以及对于安全驾驶和节能环保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监控任务亦越来越艰巨。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因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标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汽车运用技术直接影响着汽车运用的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运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主要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这两种运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1)
随着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快速提升,在交通工具的选择方面都是依赖于汽车,因此,汽车行业也在以一种快速发展的方式进行,人们对汽车的更换频率也在加快。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人们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无论是汽车部件磨损抑或是事故的发生,都会影响民众的安全驾驶。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已经有成熟的系统,对于汽车检测也有着全面的技术,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对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出行的方式,更开启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自汽车诞生以来,行驶安全就与技术状况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技术状况是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主要从汽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底盘部分和灯光装置等几个方面的技术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其对汽车道路行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的更新,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当前汽车的发动机检测与诊断设备的更新和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促进了检测与诊断设备的更新换代。汽车本身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随时会出现一些技术状况,因此,汽车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主要围绕着汽车的检测技术来展开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议机动车辆检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检测是借助专业的设备、仪器、仪表等手段,在精密仪器的控制下,精细地观察和记录,尽可能地将汽车的技术参数进行定量化分析,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和工作的能力,揭示其间的数量变化及规律,从而确定车辆的安全指数,从提高汽车各机件的可靠性出发,保证每一次车辆的行驶安全。我国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检测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链,虽然各种法规基本健全,但在检测内容等方面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本文便将浅议机动车辆检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平衡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对汽车结构稳定性进行保障的技术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平衡检测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汽车的一些结构性隐患进行发掘,而这些结构性隐患的发掘可以有效避免一系列由于汽车平衡性所造成的汽车故障乃至于交通事故,因此随着人们对于驾驶安全的重视不断增加,也使得平衡检测技术被逐渐重视。目前来看平衡检测技术在汽车修理中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不过平衡检测技术本身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其在汽车修理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其在汽车修理中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本文将对平衡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汽车平衡的分类、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行业也不断发展,汽车饱有量的增加,也加快了汽车维修事业发展,在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有效的诊断技术不但给汽车修理带来了便利性,也提高了汽车故障判断效率,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明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从汽车检测技术入手,进一步分析检测诊断等方面策略,从而提高诊断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对汽车诊断技术如何运用与汽车维修中了简明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保证人们的用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快速发展下汽车行业也不断发展,汽车饱有量的增加,也加快了汽车维修事业发展,在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有效的诊断技术不但给汽车修理带来了便利性,也提高了汽车故障判断效率,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明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从汽车检测技术入手,进一步分析检测诊断等方面策略,从而提高诊断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对汽车诊断技术如何运用与汽车维修中了简明阐述,旨在进一步提高认识,保证人们的用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宋云峰 《科技风》2012,(6):21-22,24
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而在轮胎出厂前的安全性和缺陷检测十分重要.随着计算机和 X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在轮胎检测领域基于 X 射线的计算机智能识别逐渐取代了人工检测.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现有轮胎检测技术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轮胎 U 型探测器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方案设计、硬件电路开发与实验研究、轮胎图像预处理和边缘检测、轮胎缺陷特征提取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