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春晖 《新体育》2013,(8):50-50
叶乔波,中国女子速滑名将,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1991年首次赢得世界女子500米速滑冠军后,叶乔波开始了巅峰之旅。1992年在第16届冬奥会上获得500米和1000米女子速滑比赛的两枚银牌,不到一个星期,她勇夺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全能桂冠,并摘取1000米金牌。1993年,叶乔波先后参加了世界全能锦标赛、世界短距离锦标赛、世界杯系列赛,在短短的一个冬季,她赢得14枚金牌,包揽了全部500米项目的冠军,被誉为“世界500米之王”。但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一路征战、  相似文献   

2.
在1992~1993年度赛季中,我国速滑健儿发扬拼搏精神,在国内外速滑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而推动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解放军著名选手叶乔波本赛季在国际大赛上连创佳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2年12月在汉城举行的世界杯速滑系列赛上,叶乔波先后以41″08和41″04的成绩战胜布莱尔和桥本圣子,列500米第一名。同月在日本轻井泽举  相似文献   

3.
1、叶乔波女 1964年8月3日生于长春市。现为解放军速滑队运动员。1992年2月在第16届冬季奥运会获得速滑500米、1000米两枚银牌,实现了我国冬季奥运会上“零”的实破,首次升起五星红旗。 1992年世界速滑短距离锦标赛中以167.260的成绩,成为我国及亚洲速滑史上第一个女子世界短距离锦标赛冠军。 199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体坛尖兵”荣誊称号。  相似文献   

4.
叶乔波 女 1964年8月3日生于长春市,现为解放军速滑队运动员。 从1991年始,叶乔波开始进入一生中最辉煌的年代,也是中国速滑史上闪光的年代。1991年在第7届全国冬运会上,她以4枚金牌得主的身份载入冬运会史册后,在91年初接连参加的世界大赛中,分别获得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500米冠军、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五项亚军、速滑世界杯赛500米冠军、1000米亚军。特别是1992年在第16届冬奥会上,她连获500米、1000米两枚银牌,实现了我国冬奥会上“零”的突破。1992年在世界短距离锦标赛中,又以167.260的成绩,成为我国及亚洲速滑史上第一个女子世界短距离全能冠军。为此,中央军委授予她“体坛尖兵”荣誉称号,并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王离黑 摄影) 张艳梅 女 1972年12月24日生于吉林省舒兰县。现为吉林市短道速滑运动员。 1米70的个头,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平时少言寡语,有闲空就去读书——这就是张艳梅给人的印象。 1990年亚洲冬运会上夺得2000米冠军,并和队友一起夺得接力金牌。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将与冰、雪自然条件有关的运动项目统称为冬季运动。冬季运动项目繁多,仅就冬季奥运会有关项目简介如下。 速度滑冰 通过规定距离以速度快慢决胜负的一项冰上运动。1889年首次国际速滑比赛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1924年首届冬奥会即有速滑项目。现奥运会速滑项目有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速滑强国有挪威、美国、荷兰等。我国在短距离项目上有夺牌实力,上届冬奥会我国选手叶乔波曾获1000米和1500米两枚银牌。  相似文献   

6.
叶乔波获500米和1,000米速滑二项亚军,中国代表团“保旗争歌”的愿望实现了。这是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零的突破。虽是银牌,但其在中国冰雪界的振动不亚于当年罗致焕为中国赢得首次冰雪项目的世界冠军。回顾一下我国参加1980、1984和1988年三届冬奥会的成绩便可看出这二枚银牌的份量。自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委会后,中国在冬奥会上最好  相似文献   

7.
虽然已告别冰场多年,但是看完中国队在盐湖城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的比赛后,前速滑名将叶乔波心里不是个滋味。“不知为何,看了后心里挺难受,”她对记者说道。在进行的这项比赛中,中国队4名选手都未能进入前20名,而冠军,美国人威蒂在叶乔波当运动员时就参加比赛,当时她还很不起眼,如今她已经成为冬奥会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叶乔波对记者说,从赛场上队员的表现看,她的一个直觉是,  相似文献   

8.
叶乔波,女,沈阳军区冰上训练基地速滑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1964年生于长春,1977年入伍,1985年入选国家队。14年来,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0余枚,先后8次打破3项全国纪录,曾3次荣立一等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被辽宁省评为“三八红旗手”,被沈阳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今年2月2日,她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褰上,夺得女子500米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最近,沈阳军区决定授予叶乔波以“勇攀高峰的运动员”称号。1.叶乔波素描她是当今世界在冰上滑得最快的姑娘之一。“滴答”一秒钟,能冲出十几米。她是创造中国体育界夺奖牌奇迹的运动员。60天里,她连续参加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系列赛,一人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王秀丽、叶乔波的多年合理的系统训练过程,总结分析了她们多年系统训练中采用的方法手段,旨在为我国速滑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乔波 女 29岁 解放军速滑队运动员 我国著名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先后124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共夺得133枚奖牌,仅世界棉标赛和世界杯系列赛就获得23枚金牌。92、93、94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体育10佳运动员,5次被评为全国冰雪10佳运动员。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体坛尖兵”荣誉称号。在膝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发扬顽强拚搏的精神,夺得第17届冬奥会速滑比赛1000米铜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张艳梅 女 21岁 吉林省体工三队运动员 我国著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93年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获得500米第1名;第4届亚洲杯短道速滑赛女子接力第1名;第  相似文献   

11.
阴影下的叶乔波在中国女子速滑选手中,叶乔波和王秀丽称得上是对真正的对手。作为同年生辰,又先后投身于逮度滑冰事业的叶、王而言,命运似乎早已安排下这场不可避免的激烈较量。不是你胜,就是我赢,除非哪个人气馁自坠雄心,灰溜溜地退出竞争圈。  相似文献   

12.
鲍尼.布莱尔的名字定将载入冬季奥运会的史册.她不仅参加过四届冬奥会,而且还是获得冬奥会奖牌最多的美国女运动员.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布莱尔两次险胜中国的叶乔波,获得速度滑冰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成为冬奥会历史上,唯一连续两次获得500米速滑冠军的女选手.加之其在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获得的一金一银,布莱尔以三金一银的成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王秀丽、叶乔波的多年合理的系统训练过程,总结分析了2名运动员在多年系统训练中所采用的周期安排;训练强度的掌握;滑跑技术的完善等方面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薛瑞红是继王秀丽和叶乔波之后,我国目前最具实力的速滑女先手。她多年耐心文静地苦练,不苟言笑,然而了解她的人说,小薛也有笑时候——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以叶乔波等优秀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对日常训练中的生物学指标等信息进行监控及评价,直接面向训练实践,旨在探索速滑训练科学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获得60多个世界冠军,其中主要集中在500m项目上.说明我国在培养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上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叶乔波、薛瑞红等优秀速滑运动员采用大量高强度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而王曼丽则是采用进行大量有氧能力训练提高体能的训练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训练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通过对王曼丽多年训练的总结,阐述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培养出速滑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冬季结冰期长,为开展冰上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这个地区还肩负着国家培养滑冰人才的重任。各级运动队的后备人才,多来自中小学这个广阔的园地。我国速滑名将叶乔波,就是从小学选中的苗苗,她在第十六届冬奥会上,分  相似文献   

18.
叶乔波,冬季奥运会银牌获得者! 1992年2月11日19时3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使数亿国人目睹了叶乔波奕奕神采,耳闻中国实现了在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叶乔波,28岁,身高1.64米,端庄娟秀的八一滑冰队队员,上校军衔,她以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身份,9破3项全国纪  相似文献   

19.
叶乔波是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曾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特别是1992年冬奥会上的成绩更是举世瞩目.她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她的技术动作有何特点?这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拍摄了运动员的动作,并用影片解析仪重点分析叶乔波弯道动作的运动学特点,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测试与分析方法测试是在训练测验条件下进行的,用国产SK-16型高速摄影机在弯道内侧圆弧圆心处以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的优势项目。回顾第16-21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世界短道速滑竞技体育强国的技战术特点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由韩国、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强占有,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加拿大在男子500米占有优势,而中国在女子500米占有优势,韩国在中长距离占有优势并且在技战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