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艳 《文教资料》2011,(34):107-108
“獬豸决讼”是蒙昧时代决狱的选择,是“神权法”思想的前奏,它为“天讨天罚”“君权神授”的神权法思想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法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2.
神权法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占支配性地位的法律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虽已衰落,但仍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直接继承于西周,加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因此,在“礼治”、“德治”、“人治”以及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都受到了早期神权法“天命”、“天罚”、“以德配天”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确答案是A周公。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代表是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管仲法律思想是。明德慎罚”;邓析是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棱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孔子以“仁”来解释“礼”,赋予“礼”以新的生命力。孔子的美学现实现了个体存在的超越性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依据刘秀的军事活动与政治活动探讨其思想理论,他思想中的“柔道”与“贵人”原则具有正面价值,天命神权观念则代表其思想中的负面成分。对刘秀思想的两重性应进行正确的历史的论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 ,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 ,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 ,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 ,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祝福》中的祥林嫂饱受封建宗法思想摧残,在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下,“想做奴隶而不得”,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精华与糟粕同在,唯物与唯心共存。孔子宣“从周”而明“损益”,称“不作”而实创新;信天命而疑鬼神,轻神权而崇人为;抨残虐而扬人文,尊君主而倡民主;赞先天而重后天,行教民而为治民。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孔子思想既产生过消极影响,更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等机遇与竞争意识美国人在摆脱王权和神权的统治、摒弃贵族阶级的思想之后,代之以自由平等的思想。没有了王权,老百姓与执政者之间不存在君臣关系;没有了神权,教会不可以把它的“神剑”凌驾于政府权威之上;没有了贵族阶级,社会不可能产生世袭制统治阶级。在扫除了这一系列人为的障碍之后,平等思想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祝福》一文,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生活面貌。李欧梵评价《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最强烈的悲剧描写的作品”。“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乡土中国长期稳固存在的重要原因,是族权和绅权的稳定性。乡土社会中的族长,是族权与神权的结合体,是威权统治的化身,掌握开启祠堂、祭祀先祖的大权。族长通过祭祀等活动,获得与祖先直接沟通的权利,主持各种慎终追远的仪式,并代表祖先祝愿宗族瓜瓞连绵,子孙昌盛,兴旺发达。族长集族权、神权于一身,在神权思想上严控族群,在经济上、法律上掌控宗族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和内涵 “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的产物。费尔巴哈在他的《哲学原理》中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费尔巴哈人本哲学与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有其差异,但基本内涵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也可寻见“以人为本”思想的痕迹,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17.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说过: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政权、族权、神权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认真想一想,情况确是这样。“四权”确是封建统治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期的立法者必须在统治者立法思想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国情的法律。奴隶社会夏商时期与两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不同的原因就是立法指导思想不同,就在于从纯粹的神权思想演变为以神权为核心辅之以民为本最后发展为把人的地位摆在神之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西周统治者的“保氏”思想在其立法和司法活动中不可能没有体现,然而学术界却罕有言及此者。因此,就这一问题做一番探讨.以为周代刑法如何体现奴隶主专政的特点补充,应该说是有意义的。1 周统治的“保民”主张在其立法思想中的体现:(一)、以“保民”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致天之罚”。西周的统治者同夏、商两代的统治者一样,也实行神权政治,也乞灵于皇天上帝的无上权威。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