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阅读"。一、"创意阅读"流程图"创意阅读",即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引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阅读,是教育的根本职责.科学有效的引导需要注意"六个结合":"主食阅读"与"副食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相结合;"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相结合;"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悦读"和"啃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66):1-2
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进入式"阅读,可以引领幼儿把握阅读方向,自主感知绘本中各角色、情节的活动线索,有意识地将绘本中的各个画面联系起来。"进入式"阅读帮助能把握阅读方向,那"渗透式"阅读就是"动力加速度",能提高阅读效率,把幼儿从阅读者自然地转变为"实践者",体验绘本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思想变化,让幼儿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入的认知。"探索式阅读"是阅读过程中最具智慧的教学策略,一般适用于第三次阅读活动,有了"进入式"和"渗透式"阅读的铺垫,这一环节中的重点是:探究——发现——感悟。从"进入式"阅读到"渗透式"阅读,以及"探究式"阅读,是阅读三步曲,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现在时代是"阅读缺失的时代",现在大学生是"阅读缺失的大学生"。"功利阅读"和"娱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在这些阅读危机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警戒,尽己所能引导学生有合理的阅读生活,传扬阅读正能量,树立校园阅读之风气,进一步引导社会阅读之风。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新课标"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批判应宽泛地理解为"阅读批评",包括文学作品批评和教材文本批评:有对文本  相似文献   

6.
"亲子阅读"是小学低年段儿童比较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调查发现,"亲子阅读"在树立阅读观、营造阅读氛围、选择阅读材料、保证阅读时间和指导阅读方法五个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学校可通过家校合力,营造"亲子阅读"的环境,培养"亲子阅读"的习惯,探寻"亲子阅读"的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整本书阅读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整本书阅读"同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相比,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特别是那些年代久远,作品文字过于隐晦、难以把握其主题内涵的经典名著,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产生障碍。所以,要想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必须制订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计划。教师的"善导"和学生的"悦读"应该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8.
小学五年级,是培育学生阅读才能、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黄金期。对于小学五年段的孩子而言,应该端正对阅读的认识,致力于学习如何进行阅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才能和阅读素养。"过程指导,分享提高"、"成果展示,阅读提质"、"课前三分钟,提趣又互动"、"群文阅读,以点带面",是培养与切实提高小学五年级孩子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前阅读"是指学生动笔前阅读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材料,包括文章和书籍。"作前阅读"有别于阅读课中的阅读,阅读课的阅读是以感受作家思想情感为目的,指向读懂和品鉴作品;"作前阅读"则以表现自我思想和情感为目的,指向写作。"作前阅读"也不同于"作前指导","作前指导"偏重于选材、主题、布局等的讲授,学生习作难免"千篇一律"。"作前阅读"有指导的  相似文献   

10.
"非构思"写作理论在完全颠覆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构思主义阅读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构思阅读"的理论和方法.它指出,"非构思阅读"不仅是一个充分关注了阅读主体、阅读当下语境、时空背景下的阅读智慧的阅读行为过程,而且是一个有阅读思维操作模型(赋形思维模型、路径思维模型、文本思维模型)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明莲 《成才之路》2022,(10):73-75
"有目的地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就是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择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材料对本次阅读的干扰,在确定阅读内容后,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成阅读目标.文章从"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入手,分析"有目的地阅读"的应用价值,并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明确阅读目的、剖析文本结构、基于任务自主阅读、运用各...  相似文献   

12.
顾美华 《学周刊C版》2013,(1):156-157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寻找阅读的"突破口",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加以探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阅读的"突破"在于"品味"题目;2.阅读的"突破"在于"考察"过渡;3.阅读的"突破"在于"体会"抒情和议论;4.阅读的"突破"在于"思考"结尾的匠心。当我们让学生明确了阅读应该在哪里下工夫,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成功,学生必然会在阅读上实现"突破",让阅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阅读投入"是学生阅读各种材料所投入的时间和阅读的态度,它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成才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必须对学生"阅读投入"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指导,这种干预和指导包括阅读发生前的干预、阅读过程干预和阅读后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能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解码和理解的能力,可划分为"字词认知""句子理解"和"篇章阅读"三个层面。为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先为其设计字词层面和句子层面的阅读文本,待其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再为其设计篇章层面的阅读文本。字词层面的阅读文本可分别从"字母""单词"和"词组"入手设计;句子层面的阅读文本,可分别从"单句式""单句重复式"和"单句滚雪球式"入手设计;而篇章层面的阅读文本,除了采用"文段重复式"外,还要注意及时向句式的多样化和体裁的丰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图式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视角,采取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多媒体"视听说型"和"文本型"课件两种阅读前导对学生ESP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视听说型"和"文本型"阅读前导不仅能弥补专业背景知识缺省对阅读理解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ESP阅读理解的概念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2)在提高ESP阅读理解效果方面"视听说型"阅读前导显著地优于"文本型"阅读前导。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对所在大学人文课堂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从阅读历程、阅读姿态和阅读困惑三个层面,对"80末"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引导阅读的几点思考,以期培育"宁静致远"的读书氛围,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位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德国:教育共和国"的设想,树立教育大国的形象,德国教育政策的触角已延伸到幼儿阅读素养的培育。阅读素养是通向知识、创造与想象的捷径,是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先决条件。阅读素养的提升重在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于幼年时期,萌发于亲子阅读。家庭是阅读启蒙第一和最重要的场所,故而,阅读启蒙应始于家庭。德国近年来日益重视"幼儿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2006~2008年推出"阅读启航——和书籍共同成长"项目;2008~2010年推出"阅读启航——德国阅读倡议"项目;2010年底,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最好的读物,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图画书阅读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觉的阅读态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和发展早期阅读应获得的"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三方面的关键经验。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最重要的载体,选择好的图画书对儿童阅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Rosenblatt提出的文学交感理论(Transactional Theory in Literary)为根基,以审美阅读(Aesthetic Reading)与发现阅读(Efferent Reading)为探索元素,跳出Rosenblatt所提出的阅读方式框架,推导出"ATE"阅读模式.结合教学个案研究实践,从关注"阅读文本"、"阅读过程"、"阅读感悟"、"阅读技巧"和"信息传递"五个方面指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审美阅读为导向,以调动学习主体的"内驱力"为教学原则,注重课文导入环节,通过两次互感交流,拓展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与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生态阅读"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平等的、自由的阅读。"生态阅读"课堂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助于更深刻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