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耽美小说与同志文学虽然都是以男男爱情为描写对象,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耽美小说的创作群体和接受群体均以女性为主,属于"女性向"的文学类型。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耽溺于"美"的特征,其文本内核渗透的依然是传统的女性婚恋观。因此,耽美小说本质上是女性借"同性之爱"来建构的理想爱情的典范形态,是一种"伪同志"文学。  相似文献   

2.
"耽美"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耽美小说是此亚文化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样式,是网络文学中一道独异的风景。承载着耽美文化的主题内涵,借用同性恋文学的形式,融合其他网络类型小说的网络耽美小说,在美学上表现为超越现实的双重虚拟美感、自由选择的娱乐性游戏方式、表达感官欲望的世俗化审美情趣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陈染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作品以同性之爱等方式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情感理想,以此实现对男权中心话语的挑战,女性意识有鲜明的反映;今天,耽美小说又以"男男之爱"的方式再一次将当代女性的选择付诸实践,强烈地表现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解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其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突出,由此,可以看出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呈递进式状态呈现,这说明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对女性精神家园的探寻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陈染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作品以同性之爱等方式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情感理想,以此实现对男权中心话语的挑战,女性意识有鲜明的反映;今天,耽美小说又以"男男之爱"的方式再一次将当代女性的选择付诸实践,强烈地表现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解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其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突出,由此,可以看出现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呈递进式状态呈现,这说明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对女性精神家园的探寻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耽美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形式之一,在当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繁荣态势。然而透过繁华的表层,不难发现耽美小说正在陷入创作的困境,作品数量繁多而质量堪忧,造成读者选择文本的困难。同时由于商业化产出和"速食"审美,导致文本的情感价值缺失,耽美小说下一步的出路该如何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创作难题。  相似文献   

6.
耽美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形式之一,在当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繁荣态势。然而透过繁华的表层,不难发现耽美小说正在陷入创作的困境,作品数量繁多而质量堪忧,造成读者选择文本的困难。同时由于商业化产出和"速食"审美,导致文本的情感价值缺失,耽美小说下一步的出路该如何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创作难题。  相似文献   

7.
“耽美”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耽美小说是此亚文化十分重要的网络文学样式,是网络文学中一道独异的风景。承载着耽美文化的主题内涵,借用同性恋文学的形式,融合其他网络类型小说的网络耽关小说,在关学上表现为超越现实的双重虚拟关感、自由选择的娱乐性游戏方式、表达感官欲望的世俗化审美情趣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全球最大的女性原创文学基地"晋江文学城"是我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原创文学网站之一,拥有数量庞大的女性签约作家和女性读者群体。以晋江文学城为分析对象,从运作与传播模式、特色的小说文本形态、文化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晋江文学城进行探析,以探索女性文学网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耽美小说作为新的小说形式,以“男男之爱”的独特方式将当代女性的选择付诸实践,表现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的解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其中所表现的女性性别意识更加突出。这说明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对女性精神家园的探寻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耽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依附于网络平台的,属于一种网络亚文化。它是女性通过观看唯美的男同性恋题材作品,从而满足自己对理想两性关系的期待,其背后反映的是现代女性的诉求。以5W传播理论为框架,对耽美文化的生产者、消费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影响作出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女性诉求以及青少年的性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学中,以"灰姑娘"为母题的创作广见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爱情模式与原型。英国小说自诞生以来,在有关描写爱情与婚姻的文本中,几乎都出现了对"灰姑娘"故事的指涉。从时间维度分析英国女性小说对"灰姑娘"母题的抵制、背离与颠覆,有利于探讨英国女作家对男权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总是以"隐含的读者"为"超验范型"来进行文本的构建和具体化。同志文学在"隐含的读者"之预设和导向下,以丰富而深刻的主题意蕴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写实风格。而耽美小说作为女性向文学类型,以"腐女"为接受基点,以"唯美"为原则,"唯爱"为基准,呈现出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二者的文化内核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李英锋 《师道》2021,(4):18-18
2021年,由耽美小说(多指男男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电视剧立项、拍摄、开播数量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耽改101”元年,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与时下愈发流行的“腐文化”相结合,将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3月16日半月谈)“男同”是一种亚文化,在主流舆论场,仍是欲说还休的话题。谁曾想,这样的一种亚文化,现在开始进军大众文娱领域,耽美小说被大量改编成电视剧,俨然有形成一种大众流行文化之势。据了解,目前有超过60部耽美小说正在或已完成影视化筹备。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凌驾于文学性之上,几乎是题材单一的政治文本。"十七年"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宏大题材下有着一些潜在的主题,那是隐匿着的关于女性生命体验、家庭生活、两性情感等的创作题材。  相似文献   

19.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20.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作者把她们塑造成一个个艺术典型,她们外表美和心灵美相统一,表现最突出的是痴情美。她们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她们是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