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昌教育》2004,(11):32-32
“中国学生怕父母,脸皮薄,不善沟通;家长太过溺爱孩子,有时反而害了小孩。”这段尖锐的评价,出自一位有12年留学服务经验、中文讲得十分流利的英国中学留学顾问弗朗西斯之口。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个留学教育展上,来自英国中学的资深留学顾问,一一点出中国小留学生及其家长迫切需要改变的“软肋”。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03,(5)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提醒学生:留学澳洲不要缺课近年来,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澳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近4万人。积极吸引海外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是澳大利亚政府的现行政策。与此同时,为保证来澳留学的外国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3.
最近,本刊陆续接到读者电话,询问有关赴德国留学的申请方式以及德国大学的情况,为此,记者采访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有关人士,以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问:目前不少中国学生想去德国深造,能否大致介绍一下德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答:好的。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尤其是在对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大力支持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为此简化了外国学生赴德留学  相似文献   

4.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23):40-42
1872年曾国藩提出“留学西洋”开辟了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大量派留学生”的思想,拉开了中国当代留学波澜壮阔的序幕。经历了百余年沧桑,留学对于普通百姓,从当初的盲目崇洋到现在的理性选择。“留学”一词时下早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对留学的评判亦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5.
硬币的尊严     
大学的校园里,并肩走着两个人:一个中国大学生,一个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已经大四了,学国际经贸的,他很想走出国门看一看;外国留学生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他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两人经常一起聊天,一个为了练习口语,一个为了多打听国外留学的消息。一天,两人又在校园的大道上边走边谈,中国学生又问了许多关于出国留学的事,外国留学生也仍旧细心地回答,最后,外国留学生问道:“你出国之后还想回来吗?”“你觉得呢?”中国学生反问道。“多数留学生出去以后,只要有机会,他们都是不愿意回来的。除非他们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外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留学溯源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巍 《神州学人》2001,(7):41-42
“留学”一词的来历汉语中的“留学”,据考证,应是从“留学生”一词演变而来。“留学生”一词源于唐代,为日本人所创造,沿用至今。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研究和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但“遣唐使”是外交使节,停留时间有限,影响了对中国文化系统而深入的学习。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起,同时派来了“留学生”或“还学生”。“留学生”在“遣唐使”返国时继续留在中国学习,“还学生”则和“遣唐使”同来同归,但以学习为主。由此可见,“留学生”的原义其实专指来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居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6,(1):48-49
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外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也是在德国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人数最多的国家。近两年,留学德国的学生数量虽有减少,但申请者的学历水平却在逐渐提高。以下我们对近两年在德留学人员的现状以及中国学生留学德国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和分  相似文献   

9.
韩国留学ABC     
随着韩剧的热播,近两年“韩流”势头日渐高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把留学目标瞄准了韩国。2000年,韩国高等教育界进一步面向世界开放,韩国开始接受中国留学生,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立了中国语科。到2004年3月,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已近6000人。可是对于韩国的高等教育,学生和家长们知道的却不多。那么,可以安心让子女去韩国留学吗?留学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03,(2)
前不久,全国各地四十多所高校参加的,由中国教育留学部服务中心与韩、日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中国留学说明会规模空前、场面宏大。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已将中国视为了留学国度的首选,“学习汉语,留学中国”在亚洲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资料显示:1997年来华留学的有43712人,到2000年有52150人,在短短的几年间,外国留学生就增长了近1万人,这充分说明了留学中国所呈现的增长趋势。其中,韩国留学生占33%,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全球已有超过270万的留学生,留学市场不断升温。其中超过一半(52%)的学生集中在了四个目前留学热门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凭借高质量的教学和完善的留学生管理体系,英国成为众多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之一。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总监吴媛媛女士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并全方位地介绍了留学英国。  相似文献   

12.
每个去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几乎都有打工的经历,因为德国政府允许有留学生身份的外国学生到所在学院开具打工证明后,每学期利用假期到社会上打一个月的工以挣一些生活费。我到德国留学至今已有好几年了,这中间我尝试过不同的工作,在工厂干过流水线的装配工、在养老院干过清洁工、在旅行社干过办公室的信访接待,为一些中国  相似文献   

13.
书摘     
“中国留学生之父”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后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1846年冬,勃朗先生回国。去之前四月,先生……谓对于本校,感情甚深。此次归国,极愿携三五旧徒同赴新大陆,俾受完全之教育。诸先中如有愿意同行者,可即起立……予首先起…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06,(7):23-24
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在德国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人数最多。近两年,虽然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数量有所下降,但申请者的学历水平却在逐渐提高。在德中国留学生以自费为主,专业以理工科为主。他们在留学期间会遇到语言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两语     
《神州学人》2003,(9):34-34
关于“留学”,关于“留学生”,关于“中国留学”,关于“中国留学生”,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清末女子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曾对出国留学实行鼓励政策。对女子留学的选派一般由地方督抚包办,各省自定标准;在国外设留学生监督处,对男女留学生共同管理;采取奖励政策,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允许女子自费留学生可以与男子同样享受补给官费。这些留学政策的实行,鼓励和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日本、德国收紧了留学政策,新西兰频频发生学校倒闭及留学生治安事件,而赴美留学向来竞争激烈,留法、留俄及其他欧洲国家需先学当地语言,如此种种原因,使爱尔兰迅速成为留学国家中的“新宠”。在中国享有“时尚”、“经济”、“实惠”型的“跑车”的美名,因而受到中国学生的追捧,然而,在高速行驶的路上,这辆“跑车”也频频出现抛锚,亮出了红灯,至此,爱尔兰留学再  相似文献   

18.
青木 《海外求学》2004,(22):56-57
7月6日,中国教育部发出今年第5号留学预警,针对德国部分私立语言学校和职业学校相继宣布倒闭或因经营困难严重影响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事实,提醒国内学生赴德留学一定要先看清学校资质,以免上当受骗。那么,德国留学现状究竟如何?去德国留学需要注意些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上流行的留学生“五代”说和严复、孙中山、秋瑾等为“第一代”的说法,成为本文“问题的提出”之背景。笔者的论证是共7代,分别为:1840~1870年,这第一代的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然正是其中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1890~1911年,这第3代公私费留学生以数万计,许多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2~1930年,总计2万人,其中如赴欧勤工俭学,特别是形成一次留学苏俄热潮;1931~1949年,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公私费留学生只万人左右,但留学范围大为扩展;1950~1978年,一万又数千人;1978年至今,公私留学生达27万人,遍及103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代留学生都同中国和世界形势相应,引起不同方面的巨大变革,规模越大伴随的变革深度和广度越大。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晚清至今,中国留学生约百万之数。从1948年中国第一批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产生至今。中国共有院士1600多名。中国院士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杰出代表。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说明:一,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留学运动,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留学国别和留学规模起伏不定;二,留学生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生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多反映在科技领域;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普及,中国的留学教育将最终成为不具有任何特殊性的常规教育,归国留学生并将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