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彤彤 《海外英语》2022,(16):33-35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习俗也相互传播和交融。因此,翻译在国际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生态翻译的角度来解读《围城》中衔接手段的运用。《围城》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该书运用了大量衔接手段。文章以美国作家、翻译家珍妮·凯莉和美籍华裔学者茅国权合译而成的英译版《围城》为样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衔接手段及其翻译。《围城》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各式各样,且钱所使用的衔接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文章从胡庚申的生态翻译理论出发,对《围城》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分析并找到一种衔接翻译的规律或规范,为衔接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大规模对外传播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英译更需与本土译学理论相结合。该文尝试以胡庚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围城》中四字格的英译进行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判断四字格本身的历史性、结构性,以及在上下文语境中获得的修辞性、交际性,选择意译、增译、词性转换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是我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外交渠道,也是外国媒体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种权威资料来源。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政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秦玉锐 《海外英语》2014,(3):121-12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小说。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曾被译为多国文字。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其英译本做过研究,但鲜有人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该文拟从翻译伦理角度,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围城》英译本中伦理模式的体现,并对伦理模式的不兼容性作以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丁凯伦 《海外英语》2022,(17):13-14
《围城》是由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刻画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1960年之后,《围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在小说中,钱钟书对人物外貌的勾勒独具特色。该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以我国学者茅国权和美国学者珍妮·凯莉合作完成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对人物形象翻译的得与失,总结功能对等理论下人物形象翻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翻译适应了文化环境,就形成了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实质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做出的翻译。它为《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译者在翻译环境中做出不同的适应和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闵福德的英译作品是运用生态翻译于《孙子兵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理论,对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从顺应论的语境关系顺应角度研究《围城》的英译,可知译者的翻译过程就是在向读者推介中国文化和减少读者阅读障碍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围城》的英译实际是顺应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顺应原语文化,顺应读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过程。为了顺应当时社会大背景下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实现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译者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围城》作为一部贯通中西方文化的力作,其极具特色的语言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该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运用明喻、拟人和讽刺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翻译来诠释关联理论在《围城》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蕾  黄菲菲 《海外英语》2014,(17):176-177
《围城》作为一部贯通中西方文化的力作,其极具特色的语言向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该文运用关联理论对《围城》中修辞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运用明喻、拟人和讽刺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翻译来诠释关联理论在《围城》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语料库"——《围城》中诸多隐喻进行分类,研究《围城》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艳 《文教资料》2011,(5):30-32
隐喻是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的微妙体现。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围城》中,这点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珍妮英译《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并对部分隐喻翻译提出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晓辉 《英语辅导》2014,(3):187-189
《浮生六记》的英译(林语堂翻译)中出现了大量蕴含深厚中国文化的翻译,其翻译成功的因素值得研究。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目的论为出发点,来探讨英译《浮生六记》中部分有中国文化特色语句的翻译策略。主要论述以下几类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文具用品,食物,特殊地名等。  相似文献   

16.
《围城》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Jeanne Kelly&Nathan K.Mao的英文译本也可称经典。本文将试用翻译补偿理论,在本文所理解的"广义补偿"观点下,从语言学层面分析《围城》Kelly&Mao英文译本中对于原著的翻译补偿手法,旨在使读者对《围城》英译本翻译过程中语言学层面的补偿手段形成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梦溪笔谈》记录了宋代之前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将这一著作介绍给国外读者,有助于我国的文化传播。基于这一认知,首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分析《梦溪笔谈》的翻译原则,继而深入探究功能翻译理论在《梦溪笔谈》英译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目的语读者可接受性为研究视角,对中英文版本《围城》的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中惯用语翻译欠妥译例,探讨《围城》中惯用语的翻译策略。翻译时应根据惯用语自身特点,结合具体上下文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在不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张锦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106-109
《围城》的前景化语言极其丰富,属典型的表达性文本。语义翻译因其可以再现原文的思维过程而比较适宜表述性文本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因此,采用语义翻译策略来处理《围城》中的非常规化表达存在一定的理据。值得注意的是,语义翻译必须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度,必要时要加注进行解释,若加注仍不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则只能放弃该译法,而选用其它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绍兴文理学院汉英语料库对《红楼梦》中茶事动词的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茶事动词的英译具有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待茶制度,但少数茶事的翻译模式化,出现多词一译的现象,无法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本研究可为《红楼梦》中茶事和茶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