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全日制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在讲述中国历史的时候要强调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是贯穿小学历史课本的一条线索,是处理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对历史史实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中,使学生受到正确对待民族关系的教育。一、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是贯穿小学历史课本的一条线索通过有关课文的教学,学生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  相似文献   

2.
历史知识借助多种信息载体传递,最终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有效来源主要依据文本资料,包括课本、课外历史读物、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的历史知识等方面,其中学生对历史课本的研读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历史文本的研读,来催生学生自主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有效构建。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不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致使学生获取知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作者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阅读历史课本,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惠龙 《考试周刊》2014,(10):123-124
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突出方面是,历史教学中学习的历史事件、历史线索、历史故事等都是发生在过去的,这些事件无法在学生的生活中得以重现,这时通过课本图片还原历史史实,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立体建构和对历史教训和经验的理解。同时,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历史教学的时间跨度大,学生理解存在困难,而课本图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课本图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冯高娟 《考试》2009,(4):94-95
新课改的实施,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阅读历史课本,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阅读课本目录,形成对课本的总体印象。掌握阅读课本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本文旨在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能力的实施策略,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编中学历史课本是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大纲的颁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件大事。新的大纲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任务编制的,课本反映了新时期的总任务,给学生以必要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它的知识范围和知识内容都是国家规定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全面掌握教材,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课本、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7.
骆美钦 《时代教育》2010,(7):218-218
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了解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形成独自认识和判断,从而做出有关的历史结论.这就告诉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课本里的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名言警句以及人物尊称等信息资料在中考试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考查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从这些材料中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要全面看书,把课本知识学深、学透.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本领.下面就这个问题探讨我的一些看法和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于历史这一课程的学习而言,其实就是学生对历史过程进行感知的过程,历史老师不可能让历史过程重演,但是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却可以直观生动地反应出一些历史的片段。如果历史老师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能力、掌握重点难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课本插图来进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中学历史课本很少变化,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固定脸谱。令人欣慰的是,人教社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第一册(以下简称新课本),打破了过去多年一贯制的模式,代之以焕然一新的面目。虽然新课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陷,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比较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本。其特点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课本中配有较多的历史插图,如图表、彩图和历史地图等,目的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何认识并运用好这些插图呢?图文并茂的历史课本令学生喜爱,书中的插图可以吸引学生,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那些仅靠文字难以描述的历史知识。比如:...  相似文献   

11.
对于历史这一课程的学习而言,其实就是学生对历史过程进行感知的过程,历史老师不可能让历史过程重演,但是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却可以直观生动地反应出一些历史的片段。如果历史老师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能力、掌握重点难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课本插图来进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晓燕 《教师》2014,(10):85-85
正新课改后,我们发现中学历史课本的一大特色就是配有大量历史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本文字内容互相配合,图文并茂,直观确切地表达了地域空间概念、历史情境,收到了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成为历史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运用课本插图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图文互动的立体阅读空间。而如何让插图在教学中达到真正的有效性,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三大任务提高历史教学长庆五中乔新宁历史教学有三大教学任务: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能力教育。为落实这三大教学任务,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课本中生动的内容和图画向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加强学生对历史知...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教学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编定发行的初级中学六本教科书,是目前初中历史的基本教材,另辅以地图和地图填充图以及相应的一套幻灯片。这当中,历史课本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课本编写比较完善,图文并茂,并分出了正文和小字,要求掌握的图、表等也以★号标示,充分考虑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一些史料被大量应用高中的历史教材里,这对于学生学习人类历史热情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者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合理选择和利用,从而彰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怎么去运用史料协助高中历史的教学是教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新编的高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即将和教师同志们见面了。它跟初中中历史第一册比较起来,文字数量增加多了。在取材上、历史概念叙述上、理论分析上,广度和深度都比初中课本进了一步。但是教学时间跟初中是一样的,每星期三节课,一个学期教完它。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学期里,同志们就要用它来对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好这个课本,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教师同志有责任,编者也有责任。因此,编者愿意在这里谈谈这本书的编辑意图、编写原则,帮助同志们掌握这个课本,同时对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一些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阅读课本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也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训练的必要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教材的编排结构,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浏览式快速化整体阅读,从宏观上把握一册历史教材的整体内容框架,了解这一章节所讲内容的概要,把握这一章节主要问题的回答方向。此外,细节式精细化重点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即要求学生阅读历史教材时,对课本中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或历史人物的总结和评价的结论性语言进行精细化的重点阅读。最后,阅读教材时要做到读书、思考、笔记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师的教课质量,也决定于历史课本的好坏。有合适的课本,对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很大的便利。解放以来,高级中学中国历史课一直没有合适的课本可用。过去曾一度把范文澜同志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缩编作为代用课本,暂时供教学使用。范著中国通史简编,确实是一部力作。但是缩编之后,作为中学历史课本来用,显然有好多不适宜的地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用过那本书的教师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几年来中学教师们渴望能有一本好的高中中国历史课本编写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等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彰显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充分合理利用;以“论从史出”为圭臬,恰当补充部分课外史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史料等。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初中世界历史课本中,插图共129幅,占了很大篇幅,这些都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直观教具。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感知大量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步上升为理性知识,为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成绩。因此,如何运用课本中的插图,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值得认真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