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是如此。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否打动编辑、抓住读者,往往决定着这篇稿件的命运。因此,一些有经验的记者或通讯员都非常注重文章开头事例的选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锤炼。一篇成功的通讯,不只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传神的标题、深刻的内涵和合适的文体,还应有着一个“抢眼”的开头。所谓“抢眼”,就是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让读者一瞅上你的文章,不看完就不想放下。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用鲜活的事例吸引读者。在通讯的写作中,对事例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开头的事例,它既是鲜活的,又是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一篇成功的通讯,不只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传神的标题、深刻的内涵和恰如其分的体,还应有着一个“抢眼”的开头。多年来,笔常常为一个开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从中得到些许心得,认为只有在怎样吸引读、打动读、感动读、带动读和抓住读上下工夫,才能写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抢眼”的开头来。  相似文献   

3.
“万事开头难”。写通讯也是如此。“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找到它。”这是大作家高尔基说的。我在写通讯时也有这种感觉,常常对开头话迟迟不敢下笔,或者写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最后往往还是不满意。写好通讯的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的原则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一、开头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应当言简意赅,凝练明快;二、要新鲜、能引人入胜,但又不可为追求新奇而故  相似文献   

4.
文章开头难     
小周同志: 你来信说经常为写好一篇通讯的开头而发愁,要我出点主意。你一发愁,我倒很高兴。这说明你在写文章的开头时,不走“人云亦云”的老路,不写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苦苦思索,力求创新。只要有这种愿望,就有希望。老实说,何止是走上新闻岗位不久的青年记者,就是“吃新闻饭”几十年的老记者,又何尝不为自己作品的好开头而发愁呢?!  相似文献   

5.
老旗:我想,现在的报道更注重实用性和借鉴意义。以前的农村报道大多节奏慢,通讯长篇大论,像写小说,至少是散文,那时候还提倡通讯散文化。当时“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读者有的是时间看,现在不行了,你的题目和开头拿不住人,人家就不读了。所以现在很少有写小人物的大通  相似文献   

6.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到广西出差,在南宁看到10月18日的一家晚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野猪糟踏庄稼:杀无赦!》内容是“呼唤猎猪好手”去南宁郊区“为民除害”。时隔不久,果然有两路“打猪英雄”“去灌木丛异常茂密”的野猪出没地“打猪”去了。10月30日这家晚报又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坡陡林密野猪难觅 猎猪先遣队无斩获》的消息。看了这两则消息,我随即向当地群众收集反映,回答是野猪是野生动物,不应等濒临灭绝了才想起来保护;有的说可以搞特种养殖;也有的说可以建一个生态园区,如果将来野猪发展头数确实太多了,还可以建一个狩…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位置的通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它突破了过去经济通讯总是就一个工厂、一个行业、一个厂长、一个人物来写的老路子,而是高屋建瓴,纵论三镇,有虚有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偌大一个战略性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站在什幺角度,从那里开头呢?作者是既站在武汉三镇的高度,更是站在全国的高度写三镇的。通讯一开头就借用了赵紫阳总理的一句赞语:“这是一个有胆略的决定。”作者用了一句形象而科  相似文献   

9.
《新疆日报》1988年5月6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的通讯《人民会记住这一切》(作者朱保章),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它好就好在一个“新”:结构新、语言新。我看是一篇文学化的好新闻。结构新通讯入题不凡,开头就一反“老套”:“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拍到了几张照片。”接着象绘画一样,交代了背景(细心的编辑给文章配发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头好一半文”。因此我们在通讯写作的——落笔之初,就要设法形成一种唤起读者注意力的魅力,以实现作者让读者看完全文的初衷。那么通讯的开头究竟怎么写为妙?我以为有如下10种开头方法。现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表在《慈溪报》的通讯为例,逐一对这几种通讯的开头方法作一浅析。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头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取其某一个生动的故事片断来展开全文,如: “1992年9月8日夜,风雨交加,19号台风疯狂地施着淫威。天元镇陆家桥村的一间木头旧房子里,雨水不住地从屋顶漏下来,狂风也不停地敲打着旧木门窗。昏暗的灯光下,82岁的五保老人张婆婆靠在旧木椅上,木然无神,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那丽 《记者摇篮》2005,(4):10-11
散文与通讯.一个是文学宝库中的精萃.一个是新闻体系中的精华。因为文体的隶属关系,这两者看上去就像银河两岸不搭界的“星星”.在各自的体系内发着璀璨的光芒。可就是这行走于两个轨道上的“星星”在相遇之后.就诞生了一种被现代人称之“散文式通讯”的新产物。因此有人说,散文式通讯是文学与新闻体裁嫁接出的珍贵品种.这是关于散文式通讯的“嫁接”说。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读的视线,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等等。有的还标有醒目的投诉电话;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诉新闻”之外,还有一类隐性的“投诉新闻”,多以“某女士致电本报反映……”“某先生来电诉称……”等类似方式开头。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有力形式。  相似文献   

14.
反映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交运输处原处长李忠诚感人事迹的通讯,于1997年5月15日《解放军报》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9月初,该通讯继获得社长奖等奖励后,又被收入中宣部选编的《新闻报道精品选》。不少新闻同仁对这篇作品表示赞赏,有的恭贺说:“这确实是一条大活鱼!”如果说这篇新闻作品是一条“活鱼”,那么这条“活鱼”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从李忠诚震撼人心的“遗产”中挖掘出来的。正是这个缘故,通讯才冠之以标题《一个共产党员的宝贵遗产》。在丰厚素材上挖掘不穷根究底就没有报道权1月初,到李忠诚…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文章可以有很多种开头的方法,可是最好的开头却只有一个,如何获得这一个最好的开头,并且正确地确认它是最好的开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起头难”,这句话,是作家们的甘苦之言。但是,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积极意思,却须要作解释。有人认为文章只有起头难一些,其余部分就很容易了,这显然是对这句话的误解。所谓“文章起头难”,是难在只有当你对所要描写的事物的本貭和现象获得了全面的彻底的认识以后,你才能下笔论述它,也就是说,当你还没有洞悉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你就无法找到解决矛盾的关键,以及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元人陶宗仪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美丽之极,令人羡慕,人物通讯的开头如能象凤头那样,无疑会给通讯披彩增辉,吸引读者。许多人物通讯的作者,为求得一个满意的开头,不惜笔墨,反复推敲。那么人物通讯的开头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月25日北京时间9点18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审讯以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10名主犯进行了终审判决。”这是新华社1月26日播发的穆青、郭超人、陆拂为三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开头语,通讯真实地记载了共和国史上这次震惊中外的审判史实。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通讯——军事新闻宣传的光辉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美援朝时期的军事新闻宣传,是我党我军军事新闻宣传史上极有价值的一个亮点。在这场我党我军的新闻记者们第一次大规模参与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舆论战中,消息、评论、通讯、特写、漫画等诸多形式是军事记者们运用自如的各式“武器”。这些“武器”有的如刺刀,有的如长枪,有的如火炮,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这些“武器”中,战地通讯可谓军事记者们经常使用的“重磅炸弹”,它为整个抗美援朝的军事新闻宣传谱写了极为华彩的篇章。战地通讯是活跃于我军军事新闻宣传史上的一个独特体裁。从国内看,战地通讯发轫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9.
问题通讯《吃的选择》在今年1月22日发表后,激起的反响是强烈的。首都就有六家报刊转载。赵紫阳同志在这篇通讯发表后不几天就指出,《吃的选择》值得一读。营养学界的反映尤为强烈,他们纷纷翻印《吃的选择》。采写《吃的选择》,使我对问题性新闻通讯进行了一些思索: “点子”来自积累与研究从1978年来,我断断续续从事消费品报道,较多接触了食品工业,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问题有所了解。1985年,我又接触了营养科学界,从他们那里,我听到、看到许多未曾见闻过的情况:华中地区,有一度出现一种“怪病”,头疼、心慌、乏力。起初以为是脑炎,经过调查,原来当地农民喜食精白米,由于缺乏维生素B,引起了“脑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两机风波”、“翻牌公司”等重头戏轮番出台,而且“唱”一个、响一个,有的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表扬,有的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为刚刚进入“第二个10年”,正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经济日报赢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局。但是,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新闻版一度出现了“稿荒”——每到编前会,总觉得预备稿还缺着一块,这在未扩版时是很少出现的。依我看,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格局下,报纸发生“稿荒”尚属正常现象,许多扩版后的报纸,也存在“不够吃、吃不够”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