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学济是我班一个又淘气、又调皮的小朋友。老师照顾不到之处,他就调皮捣蛋,欺侮小伙伴,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老师特别亲热。有一天,我带他到我家里来玩。他是那样听话、乖巧,好像是换了另一个人。以后他常常到我家里来玩,有时还叫他妈妈一同来,他对他妈妈说:“张老师家里什么都好,电视是老师家好看,菜是老师家好吃,糖也是老师家里甜。”每次总是玩得不肯回去,在他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自从到我家来玩以后,刘学济打人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因为他知道,不听老师话的孩子,老师是不要他去玩的。在幼儿的心灵里,老师是最可亲近的,也是最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2.
李琛 《幼儿教育》2003,(5):27-27
良良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男孩。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偶然听到良良在玩“智力魔珠”时说:“玩这个东西真没劲,我不想玩了。”说完他便放下手里的“智力魔珠”,跑到一边玩别的去了。“智力魔珠”是近来小朋友最感兴趣的玩具,每次大家都是抢着玩的,良良为何不喜欢玩呢?连续几天,我都十分留意他的活动情况。其实良良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喜欢玩”,在没有人注意时,他玩得很认真,尽管动作并不很熟练,成功率也不高。但他发现老师在注意自己时.就会立刻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星星是一个很调皮的男孩,由于经常欺负同伴,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一次玩角色游戏时,星星一个人在教室里东游西荡,不用说,又是没找到朋友。王老师看见了,忙迎上去问:“星星,今天玩什么?”星星摇摇头说:“娃娃家的人不要我,其他地方已经有人玩了。”看看一脸无奈的星星,王老师问道:“你知道娃娃家的人为什么不欢迎你去玩吗?”星星低下头说:“我会欺负别人。”王老师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受邀至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该班为“强化班”,即一些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甚至顽皮的学生组成。刚接班时,辅导员陈老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列举了5、6个学生的名字。她告诉我这几个学生“各有千秋”。常常欺负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叫“沈俊文”的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和老师打架。而一个叫“鲁耀伟”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常常上课起哄,扰乱课堂。历任许多老教师也对他“束手无策”。陈老师让我一定要“厉害”点。先给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12,(4):11-11
我上小学的儿子不算一个优秀孩子,上学期期末居然也捧回来一张奖状——他不讲方言,老师便评他为“推广普通话标兵”。他还得过“数学小王子”之类的“称号”,并经常得到公仔之类的小礼品。有一次,老师因为他发言积极,便送了他一个传统的竹蜻蜓玩具,连我都玩了半天呢。  相似文献   

6.
《文科爱好者》2004,(22):24-28
学习要点预热 张老师:Hello,boys and girls.It is fine today.同学们:Ah?张老师:☆这是英语中表示天气的用法.意思是“今天天气很好”。或“今天天气晴朗”。  相似文献   

7.
徐玲 《班主任》2013,(12):54-54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个性化学习”培训活动,培训老师——来自美国的Ochan邀请我配合她进行一个现场的访谈,主题是我愿意谈论的学生。当我还在对自己的得意门生Sally津津乐道时,Ochan却不知不觉将话题引到了Hao这个让我感到很困惑的学生身上。Hao擅长体育,数学也还行,但对语文和英语不感兴趣,经常拖拉作业,书写很糟糕。虽然经常完不成学习任务,但任凭老师和家长如何为他着急,他却一点儿也不急,对老师的批评也从不辩解和反抗。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9.
形象语言     
有两个美国人到西班牙去旅行。他们来到一家饭店吃饭,可他们不懂西班牙语,而女服务员又不懂英语。这两个美国人想要喝点牛奶,于是打手势叫来女服务员,左比划,右比划,但女服务员仍然不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其中一个美国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头奶牛。女招待好像明白了,转身就走。“你看,”这个美国人洋洋得意地对他的同伴说,“在外国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一支笔、一张纸真能帮上大忙。”一会儿,女服务员回来了,但手里拿的不是牛奶,而是两张看斗牛的入场券。两个美国人目瞪口呆。 …  相似文献   

10.
美国青年丁大卫到中国从教,中央电视台请他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丁老师的实话反映了美国教育的一个侧面,给我们留有深刻的印象。   分数≠成绩。丁老师认为分数并不等于成绩。那怎样看学生的成绩呢 ?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澳门回归时,他看到他的一个小学生与一外国小朋友用英语对话,他很高兴。他说:“这就是成绩 !”   严格≠训斥。丁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他认为严格并不是对学生凶或训斥。他也接触过一些顽皮的学生。他是怎样教育他们呢 ?例如丁老师禁止学生吃零食,可有些学生还是违犯了这一禁令。他便把零食收缴并买下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受邀至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该班为“强化班”,即一些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甚至顽皮的学生组成。刚接班时,辅导员陈老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列举了5、6个学生的名字。她告诉我这几个学生“各有千秋”。常常欺负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叫“沈俊文”的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和老师打架。而一个叫“鲁耀伟”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常常上课起哄,扰乱课堂。历任许多老教师也对他“束手无策”。陈老师让我一定要“厉害”点。先给这些孩子一个“下马威”。上课前的晚上,我左思右想,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孩子“震住”呢?面对这样校外教育中常见的“强化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场景一: 张老师正教小朋友一首新歌。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一边听老师弹琴.一边学唱,只有丁丁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他一会儿推推旁边的嘉嘉,一会儿转过身来,趴在椅背上,看着后面的墙发呆。张老师看了看他,没理会。没多久,丁丁突然站起来,跑到张老师身边,在钢琴上用力敲了几下,钢琴发出一串杂乱的声音。小朋友开始笑起来,张老师生气地拉开丁丁,说:“请你回到座位上!”丁丁一边笑一边跑回座位。但没一会儿,丁丁又站了起来,跑到窗户下,拿起桌上的串珠玩了起来。几个小朋友大声叫道:“老师,丁丁跑开了!”张老师看了看他,说:“不要理他,我们就当小二班没有这个人。”说完领着小朋友继续唱歌。丁丁没有回头,专心地玩着串珠。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他们才能有求知的欲望;反之,当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时,自然没有学习的热情,也不会有一个好地学习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作文课与平常的不一样———玩魔术。当吴老师在课堂上宣布玩魔术时,我们全班都兴奋得手舞足蹈。老师拿出一副扑克牌,笑吟吟地说:“先请一个同学上来洗牌,看看是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一个同学被请上去鉴定。鉴定过后,只见老师认认真真地默记了一分钟,说:“我来‘滑牌’,你们喊停,接着我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那张牌是什么。”同学们都不相信,便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手中的牌,只想看出魔术的破绽来。吴老师诡秘地一笑,熟练地用手“滑牌”。他自始至终都对着我们笑,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停!”同学们大声叫道,吴老师连忙把手中的…  相似文献   

15.
郑宇 《山东教育》2000,(31):11-12
小刚在张老师指导下学习拼音,他写字相当快但是非常潦草。他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把 d和 a字的缺口处连起来,于是 d看起来像 cl; a字看起来则像 u字,张老师认为有必要帮助他。   有一天,张老师将批改好的作业给他。在作业上,张老师将其中一个 a字圈出来。并对他说:“小刚,这个字是你在作业中写得最好的 a字。你写的其他 a字仍然有一点像 u。张老师想,你是知道 a与 d这两个字都不可以有缺口的。”从此以后,每逢张老师看到小刚的作业簿上的 a或 d字时,只要他写得好一点张老师就把它圈出来,并且在旁边注上“好”。经过 3星期之后…  相似文献   

16.
秋月     
华凯 《湖南教育》2004,(16):44-44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也走了,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让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是王老师班上最漂亮的学生。她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有一天,  相似文献   

17.
互动平台     
湖南省内乡县灌涨镇中学胡娟同学来信写道:编辑老师:您们好!我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进入三年级了,可我舍不得教我们英语的张德胜老师。今年春季开学后,张老师一直在服药,身体很不好,但他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五一”长假后,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张老师人虽然在医院,但心里想着的还是我们,身体还没好便来给我们上课,有时上午在医院输液,下午便出院来到了学校。在此,我想通过《中学生英语》这本杂志对张老师说一句:“谢谢您!祝您早日康复,永远年轻、快乐!”也祝《中学生英语》越办越好!2005.6.19编者的话:胡娟同学:你好!…  相似文献   

18.
一、分组的技巧“老师,我不想和他一组!”A m y说道。“他是个笨蛋,怎么教也教不会!”Peter大嚷道。“老师,你这样分组不公平!”Jason有些不太高兴。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分组。在划分小组时,老师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形,我告诉学生:不管和谁分在一起,你们就是一个团队,就像乘坐在了同一条小舟上,如果要顺利渡过英语学习这条大河,就得靠每个人努力付出,因为这是你们小组中每一个人共同的事情。也就是说,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明白: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咬鸡鸡”     
“老师,我想尿尿……”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摇着我的胳膊小声地说。“去吧,你和回翔一起去。”我派了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去。“不好了,张老师,不好了,强强尿不出来。”回翔急匆匆地跑回来报告。“尿不出来就回来呗,有什么好着急的,看来强强又是借去厕所为名玩去了。”我心里想。“你去玩  相似文献   

20.
骄傲的小赫     
小赫是一个聪明、内向的孩子,家长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在幼儿园里,小赫经常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讲自然知识,小朋友和老师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博士”。渐渐地,小赫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也不愿意给小朋友们讲有趣的故事了,他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平时和小朋友说话时也表现出很骄傲的样子。老师问小赫:“你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呢?”小赫高傲地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每次都得我告诉他们。”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却很不以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小赫的老师该怎样做呢?让小赫重新回到集体中来,您有什么妙招吗?(天津杨婷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